热控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m。 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前者在后者的上游。 在热力设备和压力管道上开孔,采用机械开孔;风压管道上开孔可采用氧气乙炔焰切割,切割后孔口磨圆锉光。 取源部件的开孔、施焊及热处理工作在热力设备、管道清洗和严密性 试验前进行。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主设备或管道的内壁,取压孔与取源部件均无毛刺。 第 8 页 共 17 页 取源部件安装端正、牢固、无渗漏,并在安装后做标识。 取源阀门的安装靠近测点并便于操作,阀门固定牢固,并能补偿主设备热态位移。 取源阀门及其以前的管路参加主设备的严密性试验。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范围及工程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施工方案。 电缆管敷设 施工程序见下表 电缆管制作 在弯制配管过程中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路明配时 ,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6倍。 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层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电缆管配管施工时,其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 10%。 对于管径较大的管的弯制,可以采用 大口径弯管器冷压 方法 弯制。 水煤气管于钻孔﹑切割或熔接的地方应磨平,且电缆管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且于镀锌层剥落处施工准备 审图、编制作业指导书 W: 质量检查 处理 不合格 合格 配合土建预埋电缆管 领料、弯制电缆管 W: 检查 :埋设位置 :垂直度 :水平度 二次灌浆 管口临时封堵 不合格 处理 合格 填写记录 结束 弯曲半径≥ 6 倍管径 第 9 页 共 17 页 涂以防腐涂料。 导线管的切割,攻丝应使用专用工具;切割、攻丝断口处应垂直于导线管中心轴,且断口处须以绞刀将尖锐部磨平,以免穿线时伤及电缆及电线绝缘外皮。 电缆管埋设 暗埋管的连接采用 套管焊接处理,且套管与埋管应合理配置,以套管内径大于埋管外径 2~ 3mm为宜,采用全周焊接,并做防腐处理。 明配管的连接须采用带螺纹管接头螺接,不得 采用 对焊 方式 连接,且螺接处至少在 5扣以上。 进行弯管作业时,应使用标准的弯管器,弯管绝对不可有弯曲扁裂,内径缩小或内曲部分凸凹变形之不当情形。 导线管的敷设应保持密封,以防潮湿及水份侵入,影响电线绝缘程度,如遇有与电线接触的端点,均应刮平,以免穿线时伤及绝缘层。 配管时应小心谨慎,不能损害电气、机械或仪器设备;导线管穿过混凝土模板时,不可擅自打孔施工,须配合土建工 程进度分段施工。 导线管敷设未完成前,接 口处应用适当的管塞堵塞管口;以防泥沙杂物等流入管内积存,妨碍 敷设。 电缆管的固定 配管施工时,贴地敷设于地面者应以槽钢或角钢为底座,并以适当的管卡将之固定于上,不可使电缆管直接贴于地面上。 水煤气管的固定安装须依现场实际状况施工,至少距离每一配电设备 、 器具及弯头两端约 200mm处,以管卡固定,管路直线部分至少每隔。 自桥架引下至予埋管间的配管应以适当长度的角钢(应用 50X50X5的角钢)每隔 1米于垂直面上固定一次,再以 Ω 型管卡将管固定于角钢上,且角 钢上配管固定用的钻孔应于焊接固定角钢前完成。 电缆管支架的安装应平直﹑整齐﹑牢固。 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允许偏差为 %,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 1/2。 所有固定用支座﹑支架,固定件均须做防腐油漆,所有焊接处均须打掉药皮后做防腐油漆。 金属软管的连接 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属软管弯曲半径不可小于软管外径的 6倍。 软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 1米;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保证在 300毫米。 与嵌入式电气设备或器具连接的软管,其末端管卡安装在自设备或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 1米处。 金属软 管与电缆管及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应使用专用接头。 当导线管或金属软管接头与接线盒或设备的接续管径不符时,应使用热浸镀锌材质的异径接头接续且第 10 页 共 17 页 其安装 必 需牢固。 预 埋管至 设备 接线盒或其它电气设备间的配电管需以适当管径的热浸镀锌卡箕式接头,挠性金属软管及电缆密封管接头作连接,其安装务需牢固。 埋设完毕的电缆管应采用薄铁板点焊封堵,且电缆管的接地,应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 根据本工程特点,电缆敷设采用全封闭结构,即:盘 — 电缆桥架 — 电缆保护管 — 电缆软管 — 现场设备全部密封,热控系统电缆接线是整个电缆工程的重点,故本施工方案侧重于电缆接线的施工方法。 作业程序 见下表 每条电缆在接线施工前须挂上有电缆编号的电缆标识牌以便记录和检查工作。 施工人员应会同甲方工程管理人员对每条敷设完毕后的电缆做绝缘测试,只有测试结果符合要求,才能进行配接线工作。 控制电缆的配接线必须排列整齐、统一、所有导线及电缆不得有接头。 每一条线芯均需核准后方可打把配接。 盘内的电缆排列成矩阵形式,便于维修。 施工准备 审图、编制敷设清单 电缆领用 H: 通道检查 处理 不合格 合格 敷设机布置 人员安排 电缆敷设 H : 整 理 固 定 校线、配线 填写记录 结束 畅通、无阻碍 清洁、无施工 第 11 页 共 17 页 控制线芯插入端子排的长度应适当,且剥落的线芯绝缘长 度不可过大,所有控制线芯接入端子排的方式应一致。 详细措施见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一般规定 就地仪表安装在光线充足、操作维修方便和震动影响不大的地方,其环境温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仪表有标明测量对象和用途的标志牌。 测量气体压力或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变送器布置在靠近取源部件和便于维修的地方,并适当集中。 就地安装的指示仪表,其刻度盘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为:压力表 ;差压计、变送器。 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高于 70℃时,仪表阀门前装 U形或环形管。 测量波动剧烈的介质压力时,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 变送器安装在保温箱内时,导管引入处密封。 开关量仪表安装 开关量仪表安装在便于调整、维护、震动较小和较安全的地方。 开关量仪表安装牢固,接点动作灵活可靠。 施工准备 根据取源位置、就地测量仪表安装位置,结合现场情况对仪表管敷 设 进行二次设计,并绘制走向示意图。 施工前对仪表管进行检查,严禁使用有裂痕和腐蚀。热控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油储运系统中事故起因和后果分布状况 后果 分析 火灾爆炸 人身伤亡 设备损坏 跑冒 比例( %) 原因 分析 明火 电器设备 静电 雷击 其他 比例( %) 阜康冶炼厂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一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中统计 1949 年~1988 年的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储罐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06。 根据表
隔水层情况分析,正常区段奥灰水对该矿 3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 (3)周边 小窑积水:据精查资料,井田周围小矿与本井田有井田边界保安煤柱隔离,对本矿水文地质条件无影响。 井田西北五里庙煤矿井下涌水量不大;井田东北部东沟煤矿井下涌水量不大;井田东南部南凹寺煤矿井下涌水量为 200m3/d,最大为 380m3/d。 (4)由于该矿开采历史较长,井田内及周边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
连梁等部位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严格执行“七不绑”制度。 5 箍筋的抗震加密,接头加密经常有误。 宜在作业条件内例清本工程一览表。 按 钢筋锥螺纹连接 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 16~ 40mm 的热轧 HRB335, HRB400级同级钢筋的同径或异径钢筋的连接,所连接钢筋直径之差不宜超过 9mm。 一、 材料要求 1钢筋: 钢筋的级别
区 内部 RAM区 (最大 7KB) 保留区 (256B) SFR 区 R8C/10, 11, 1A, 24群 固定向量区 内部 ROM保留区 内部 RAM区 (1KB) 保留区 (256B) SFR区 内部 RAM保留区 007FF16 内部 ROM区块 0(8KB) 内部 ROM区块 1(8KB) 0E00016 0C00016 R8C/12, 13, 1B, 25群 固定向量区 内部
日期: 开箱验收及恢复原包装过程、与订货方交货结果等。 厂家验收负责人: 日期: 备注 物资验收单 记录编码: 货物名称 计量单位 型号规格 应收数量 供货单位 实收数量 到货日期 交货地点 资料
,孔距暂按 2~ 5m考虑,钻孔布置如图 13— 1— 4 所示。 每次抽采循环掘进 50m, 煤巷 碛头前 方 至少保留 10m超前距。 图 1312 掘进工作面先抽后掘钻 孔布置示意图 裂隙瓦斯抽采 根据地质报告, 在井田内 N216 号钻孔施工井深 处,在龙潭组四段( P2l4)石灰岩中发生井喷,井喷火焰高达 6m,燃烧 7 天后自然熄灭。 经达竹煤电集团救护大队现场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