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校正成型。 碾压 整形后,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 14t 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进行全路幅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重叠 1/2 轮宽,后轮要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一般需碾压 6~ 8 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 ~,以后宜采用 ~。 碾压过程中,要注意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使其始 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及时补撒少量的水,但不要洒大量水碾压;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施工过程中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不受破坏。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①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采用搭接处理。 前一段整形后,留 5~ 8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碾压 部分,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② 当每天施工的最后一段以及铺筑中断时间超过 2 小时时在现场及时设横向接缝(工作缝)。 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层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 30cm 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 此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然后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在重新铺筑水泥稳定层时,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整平 时,接缝处的水平稳定土要比已完成断面高出约 5cm,以利形成 一个平顺的接缝。 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要注意将接缝修整平顺。 ③ 对机械必须到已压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上调头时,一般在用于调头的稳定层上覆盖一张塑料布或油毡纸,然后铺上约 10cm 厚的土、砂或砂砾。 待邻接作业水泥稳定层整平后,除去布上的土并收起布。 纵缝的处理 水泥稳定层的纵向接缝采用垂直相接方式。 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然后摊铺、整形、碾压和养生。 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然后开始铺筑 ,并要保证碾压到位。 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 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 每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湿润。 养生期不少于 7d。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四、 沥青面层施工 ⑴ 测量放样:在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 10~ 15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 5~ 10m 设一桩,并在铺筑宽度两侧边缘外设水平测量桩,在两侧桩上测定松铺设计标高,固定摊铺机行走钢丝。 ⑵ 材料试验及混合料配比调整:正式施工前应在监理工程师的指 示下进行各种原材料的试验和混 合料的配比试验,并进行试验路 段的铺筑,其结果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路面铺筑。 ⑶ 摊铺机就位:摊铺机进入现场后,使两侧模板基本平行于基准弦线且左右等距。 在摊铺范围横向方向上打两个基准桩,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 2~ 3mm,启动找平传感器调整抹平板,使其后端碰到基准桩,再调整抹平板的进料角。 调整好以后,启动自动转向传感器,自动行走 5~ 10m,调整侧模板使其与基准弦线平行。 ⑷ 混合料拌制: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和机拌制,应严格按照试验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 做到计量准确,材 料清洁干净。 加热温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混合料色泽均匀一致,无结团成块或粗细骨料分离现象。 ⑸ 混合料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必须清扫干净,涂刷一层薄油水 (柴油与水的比例为 1:3),运输车辆用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混合⑸ 混合料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必须清扫干净,涂刷一层薄油水 (柴油与水的比例为 1:3),运输车辆用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混合料运抵现场时的摊铺温度不得低于 130℃。 ⑹ 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采用自动式摊铺机,在 米宽路段采用全幅宽一次性作业。 运料车在摊铺机 前 15~ 30cm 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⑺ 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使用压路机作业,碾压步骤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碾压纵向并由低边向高边慢速均匀进行。 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碾压,工作温度不低于 110℃;复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工作温度不低于 90℃;终压采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工作温度不低于 70℃。 ⑻ 交通管制: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没有铺筑完成时,除施工车辆外,禁止其它一切车辆通行。 五、路面施工注意事项 ⑴沥青加热温度及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符合技术规范规定,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材料老化。 并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厚度进行选择。 ⑵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应选择良好天气进行,作业应连续不断的进行,中途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停顿。 摊铺好的混合料应立即进行碾压,雨天不得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作业。 第六章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本合同段工程原则上采用流水作业,网络计划法施工。 为确保 路基、路面 主体工程按期完工,各工序间做到科学合理配合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做到均衡生产。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作如下安排: 一、 路基 工程 1. 路基开挖 测量放样 → 做排水沟 → 挖除表层植被和覆 盖层 → 土质调查 → 推土机、挖掘机和汽车作业 → 清理路床基面 → 路基防护。 2. 路基填筑 测量放线 (技术交底 )→ 清理基底 → 地基处理 → 隐蔽检查 → 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 碾压夯实 → 密实度检查 → 形成路拱基面处理 → 边坡修整 → 路基防护。 3. 防护、排水工程 测量放样 → 恢复中线、边线 → 按平面尺寸放样开挖基坑 → 修整边坡→ 砌体砌筑。 4. 涵洞工程 测量放样 → 基坑开挖 → 基地处理 → 基础砌筑 → 涵身砌筑 → 盖板安装→ 涵背回填 二、路面工程 准备下承层 → 施工放样 → 运送、摊铺集料 → 整型 → 碾压 → 接缝和“ 调头 ” 处的处理 → 养 生。 准备下承层 → 测量定位放样 → 摊铺设备就位 → 混合料拌制、运输 →摊铺机摊铺 → 整形碾压 → 养生 (交通管制 ) 3.沥青面层 审核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施工放线→清扫下承层→厂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取样→运输、摊铺→碾压并检测→接缝处理→养护→清扫下承层→厂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取样→运输、摊铺→碾压并检测→接缝处理→养护。 第 七 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第一节 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一、工程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为: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 100%, 优良率达到 96%以上;单位工程 一次检验合格率 100%,优良率 100%;工程竣工验收达到 优良标准。 二、质量保证措施 ( 1)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宣传教育贯彻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搞好工地宣传,严格技术交底,并用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短期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使参加施工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 ( 2)制定创优规划,完善保证体系。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部→项目分部→施工队→作业班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领导要把质量目标作为首要任务亲自带头抓好 ,并根据设计和业主的要求,制定以分项工程创优保单位工程,以单位工程创优保整个项目工程的规划,将规划目标分解到各班组直至到各人,做到工程质量指标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办法,以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保证质量规划目标的真正落实。 ( 3)健全职能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监督机构,即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质检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项目经理部下设质检处,配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各施工队配专职质检员,形成 自上而下的质检网络,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由会管理、懂技术、有经验的干部担任,做到质量一票否决制,使各施工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 4)做好技术质量交底,严格质量审核制度。 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向参与该工程管理及操作的所有人员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讲质量目标、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操作规范、验收标准及其他技术要求,使管理者明白如何管好,操作者知道如何操作。 同时,在全期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审核制,对质量体系、工序质量、已完工程质量等方面定期审核,确保质量活动的正常实施。 ( 5)严格规章制度,狠抓目标落实。 在全期施工中坚持贯彻执行工程测量双检复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关键工序把关制度,努力做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项目部每月、施工队每旬进行质量检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通过定期检查达到有效控制,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据各自的岗位工作职责,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班组要逐级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并依据保证责任书中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严格考核与奖罚。 ( 6)强化标准作业,抓好 QC 攻关活动。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施工,对每个分项工程先在工程师指导下做好试验段,再全面展开施工,各工序的衔接要按质检标准交接,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积极开展 QC 小组活动,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QC 小组活动是职工参加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发展的有效形式,因此,根据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发展的有效形式,因此,根据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以及推行新技术,新工艺 等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易发生质量通病项 目进行控制,严格按照 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并及时检查总结,达到有效控制关键工序,很好地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推动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 7)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计量工作涉及到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质量的好坏,为此项目部配备专门的工程师负责本项工作。 驾驶对计量工作的管理。 同时积极完善检测手段,充实检测技术力量,并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施工中按规范和工程实施情况确保检测频率达到 100%。 ( 8)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抓好 预制件施工工艺。 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每批进场的原材料都必须进行质量抽查,并记录在案,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准进入现场,预制构件无出厂合格证的不准使用,对每一分项工程状况、设计标准、技术规范不清楚不准开工,隐蔽工程不合格不覆盖,上道工序不合格不交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中的工艺流程进行预制和安装,确保预制和安装质量。 ( 9)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真诚合作共同把好质量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在施工全过程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试验、检验报告单,不折不扣地执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 ( 10)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创优质、树样板、争贡献”为内容的质量流动红旗竞赛活动,设立内部质量奖励基金,每月开展一 次质量分析总结和质量评比,把施工质量同每个人的收入相挂钩,确保各项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 11)执行施工质量回访制度,对我项目部施工的工程坚持一年回访制,以便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和不足,更进一步地提高工程质量。 2. 质量组织保证措施 ( 1)加强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A、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 B、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三检、四按、五不准、六做到 ” 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 四按:“按图纸、按规范、按工艺、按标准”; 五不准:“资料不全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不闭合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 六做到:“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 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 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严格掌握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 ( 4) 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明确工序操作 规程、质量要求和标准。 严把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 5) 严格坚持监理程序:作业工区自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即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再隐蔽。 ( 6)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保护好测量桩点。 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尺寸、位置正确,并按 要求向监理工程师申报测量定位资料。 ( 7)施工除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验标等规定办理外,还必须遵照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施工。 ( 8)严格执行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