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内容摘要: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意见(摘自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的阶段性教学质量综合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 为进一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强管理,制定本意见。 1、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1)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不同专业可以有所侧重)。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检索资料、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制订方案、测试设备、模拟设备、模拟处理、数据处理、撰写论文、分析与评价、口头表达、独立工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选题原则(1)毕业设计命题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所选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紧密结合的实际题目一般应占设计(论文)题目总数的 80%以上。 (2)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较宽,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3)有一定的工作量,深度、难度适中,使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对部分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适当增加内容和提高要求。 (4)原则上每人一题。 如数名学生同做一个课题,则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原始数据。 严禁照搬照抄以往毕业设计内容。 (5)在选题方式上,为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可采用自选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报教务处备案。 题目确定后以任务书的形式通知学生,以便学生有所准备。 (6)题目一经选定,不得中途随意更换。 如确因不可预知的因素需要更换题目时,必须在毕业实习结束前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改题。 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是规范管理,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由学生在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导师协商,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之前填写,进行开题报告工作,经导师及所在系负责人审定后开始执行。 开题报告中各项内容的撰写应贴合课题,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能反映出缜密全面考虑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独立工作的目的。 切忌简单敷衍,空话套话。 开题报告排版打印应按照学校下发的开题报告表的要求进行,指导教师意见以手写为好。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一部分,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4、指导教师(1)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各单位要选派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助教或在读研究生可协助指导。 (1)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各学院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应50%,第一次指导毕业设计的青年教师应配老教师作指导。 (2)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 58 人,其中有指导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 8 人,青年教师不超过 5 人。 (3)指导教师职责认真做好课题准备,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题目、专题、目的、任务、内容、要求、日程安排、参考文献等) ,并及早向学生布置课题任务。 审批学生拟定设计方案(或科研计划)和工作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并按规定时间向所在系领导汇报。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辅导和答疑工作,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特点和程度,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和优秀学生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设计(论文)的指导思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查,在设计(论文)完成时,向答辩委员会提交考查意见,写出评语。 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 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结合专业实践,重视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4)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可在评语中建议答辩委员会给予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降等或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5、毕业设计的格式与工作量(1)为使学生掌握撰写技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基本方法,统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技术标准和规格要求,所有说明书和论文报告必须按以下格式编写。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特邀评阅人评语;答辩委员会评语;毕业设计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目录(统一按 1,层次编写,并注明页码等) ;正文(包括文献综述。 如正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可在正文前列出符号表。 计量单位统一用国际标准制,引用的技术数据或重要论断要注明出处) ;主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致谢辞;附录(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以及外文文献译文等。 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 (2)为保证综合训练,所有学生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完成下述有关工作量: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 8 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两篇,且要求翻译一篇与本专业或本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不少于 3000 汉字;中外文摘约300 字,关键词 35 个;译文要作为附录的一部分与论文一同装订成册。 为使学生掌握现代研究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安排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设计类课题必须有技术经济分析;设计图纸量视各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工科专业学生必须有用计算机绘制的图纸;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篇幅一般为 万字左右(文法学院:1) ;软件课题要附学生参与编制的软件开发有关文档、软硬件资料(如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等)和有效的程序软盘,并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同论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译文一起存档;任何课题都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新科技,使学生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应做到: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问题科学;符号统一,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 译文要求:用词恰当,表达准确;中文译文用毕业设计(论文) 用纸书写,译文和外文原文装订成册,与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一起上交。 (3)毕业设计(论文)的印装: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要用我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 "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每页 20 行,每行 20。 提倡用计算机录入并打印论文。 打印时,用,版面上空 空 2空 空 2装订) ,行距。 "摘要"字样.黑摘要正文. 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二号宋体、加黑、居中目录内容:一级标题.黑二级标题.一层次的题序和标题.黑、居中第二层次的题序和标题.黑、居中第三层次的题序和标题.黑、靠左正文. 小四号宋体、英文用新罗马 12页码. 小五号居中,页码两边不加修饰符(4)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在毕业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即文中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脚注: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文末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 ,然后在全文末单设 "参考文献" 一节,按标号顺序一一说明文献出处。 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要求,但都要按国标著录。 科技文献一般用文末注的方式,其著录格式为:科技书籍和专著注录格式: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码例如:1 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52 964 120250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出版年,卷(期)号: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例如:1 李永东异步电机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电气传动,1991 ,4(1):52562 S A CI 1984, 21(4 ):68(5)基本要求的执行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本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格式与工作量进行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审查在毕业答辩前完成,审查合格者经系(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签字后方可参加答辩;审查不合格者,应要求修改,达到标准,才能参加答辩;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的学生,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由系(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在其答辩前进行审查,要求同校内一样;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及其附件应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才能装订。 (6)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及其附件应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装订整齐,否则答辩委员会有权不给其答辩。 6、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1)每个学生独立写出自己的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按规定的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由指导教师评阅后,交答辩委员会评审。 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参加毕业答辩。 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回学校进行毕业答辩。 各学院都应开展公开答辩活动,以起到示范、交流和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2)各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各专业成立相应的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全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委员会主任由各学院院长或教学副院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一般不少于 5 人;答辩小组的任务是主持具体课题的答辩工作。 小组成员可以由本专业(学科)的教师或与课题有关的教师组成。 新专业初次答辩可适当邀请院外学术水平较高的 12 名专家参加。 结合生产实际或科研任务的课题,在答辩时如请校外人员参加,必须经答辩委员会同意。 (3)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除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外,还应由系(教研室)指派至少一名评阅教师对其进行评阅,写出书面意见。 同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在学生答辩时进行提问。 (4)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的要求,各答辩小组必须认真执行。 要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取消其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 1/3 者;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者。 (5)学生答辩前应写出书面提纲,内容为选课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参考文。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