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债券投资者的时候,鼓励养老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以及其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美国曾一度靠共同基金和养老金制成了公司债券的发展。 我国目前对企业债券的投资者作了一些限制,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对某些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债券投资可以作一些限制但从总体上应该鼓励广大的法人和自然人成为企业债券的投资 者,这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加速发展。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债券评级制度有助于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8 保证债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通过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独立的有关企业债券风险的信息资料,这既有利于投资者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自主的选择债券投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债券发行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 高度关注债券的风险防范。 任何金融产品都有风险,利用制度将金融产品风险降低到最低,是政策设计的目标取向,在对不同的债券实行不同的管理的基础上,始终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领域发行债券从 一般意义上讲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直接发行债券,可以利用政府的信誉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到低成本的资金,但同时也潜伏着采用行政手段筹集资金的风险,稍有不慎也可能由于过度发行而形成不能按时兑付的危机,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共部门发行债券的风险防范,这对政府财力相对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注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企业债券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其设计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发达国家根据债券融资的个性特征,在制定债券管理制度时也同时注重与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了 既满足个性特征,又注意符合共性要求。 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债券管理制度上,同时也体现在债券品种的设计、债券市场的培育以及债券融资的方式等方面,这对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慢的发展中国家,在政策设计中是应该吸取的重要经验。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9 第 3章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发行审批管理体制有缺陷 一方面,企业债券的审批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形成了“有人批,无人管”、只管发行、不管对“付”的局面。 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发行企业债券的审批程序是“计委负责审批项目,人民银行负责履行 手续”。 在项目获得审批通过以后,计委不再负责任何有关企业债券发行后的监管工作,使得对企业债券发行的事后监管工作严重脱节,导致大量的旧企业到期无法兑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与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缺乏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可操作性,因此国家在当前政策上倾向于发展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对企业债券市场采取了严格的额度管理制度,并且限定了企业债券的最高利率。 这不仅使得企业债券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而且出现了一些无法获得额度的企业私募债券的现象。 企业债券的规模小、种类少、期限结构不合理 首先,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小。 虽然与上世纪 90 年代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量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占国债发行额和 GDP 的比重较低。 自 2020 年以来,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占国债发行额的比重一直徘徊在 10%到 20%之间,占 GDP 的比重不到 1%,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债券的种类很广,例如迄今为止在美国市场上共发行了 32 种不同种类的企业债券。 但在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主要是普通企业债券,以及少量的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的种类十分有限,这严重限 制了不同偏好的投资主体进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此外,在我国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券中,以短期债券为主,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10 还款期大多集中在 2 至 5 年,债券期限结构非常不合理。 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担保机制 市场监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发行债券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上。 目前企业一般只在发行债券时进行信息的披露,而在债券发行期间基本上不披露信息,加之债券二级市场尚未建立,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传递企业信息,这使得投资人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一旦出现发行人无法按时兑付的问 题 ,最后还得由政府出面加以解决。 此外,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发行债券之前找到了担保企业 ,但是由于担保企业法制意识淡薄,经常出现拒不履行担保义务的现象,最后不得不对簿公堂,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11 第 4章 完善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对策 治理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滞后的 措施 针对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应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应吸取我国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制定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长远战略,从建立公正、透明、有效的监管制度,健全企业制度、加快信用评级、完善监管措施、实施投资教育等方面夯实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基础,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 健康发展。 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管理制度 现阶段沿用简单手段对企业债券进行直接控制已不合时宜,必须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管理制度,使企业债券发行实现市场化。 完善市场机制包括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两个环节,在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上,举债人的资信条件是进入市场的惟一制约因素,不再实行规模控制,将发行的审批制逐渐转变为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各类企业均可按照需要,通过透明、公正的发行规则,在市场化中介机构帮助下,自由选择发行价格和数量。 管理部门的责任只是完善市场法规,实行合规性审核,做好市场裁判,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 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和中介机构内部事务,企业和中介机构享有一个作为市场主体的充分的自主权。 在债券流通市场上,各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并按市场化原则行事,形成一个充满竞争性的、交易活跃的、统一的市场体系,让债券融资真正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从而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企业债券利率必须尽快市场化 企业债券利率反映了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反映了企业债券的投资价值,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因此,企业债券作为一种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12 合约,其价格必须由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市场供求来决定。 管理层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发行利率限制, 由市场定价。 这样,不同信用等级和流动性的企业债券会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并反映出不同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 利率的市场化不仅有利于为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市场选择, 而且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债券市场的风险利率结构,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塑造真正的企业 债券市场主体要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就要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并充分保护产权,使国有企业拥有真正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成为自主经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