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7(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平整。 再根据护桩,中柱与边桩,进行第二次抄平,重新确定虚铺厚、路拱与平整度, 用齿耙把低洼处的表层 5 厘米以上耙松,避免在较光滑的表面上产生薄层找补的情况。 根据重新抄平的结果,进行第二次摊铺、集料与找平。 重复以上步骤用平地机配合人工进行整平,并用 56 米的直尺和水平仪检查路拱,用 3 米的直尺检查平整度,直到标高、路拱、平整度达到要求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34 遍,然后用 1822 吨的三轮压路机碾压 45遍,直到达到要求的厚实度。 成型后对高程、路拱、平整度进行复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 17 ( 四 ) 水泥稳定层施工工艺 ( 1) 混合料的拌和 1) 在拌合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 中拌和,采用连续式拌和机。 2) 在拌和站建立试验场所,试验人员对集料颗粒组成进行筛分对拌和好的混合料的含水泥量和含水量等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3) 砂砾材料用装载机装入料斗经计量通过皮带运输机送入拌和机,水泥经计量同时进入拌和机回水拌和,混合料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的 1%2%情况下拌和均匀。 每天收工或停拌后应用水将拌和仓内清洗干净。 4) 集中拌和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A、配料要准确 B、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铺筑地段,摊铺后在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C、拌合要均 匀。 5) 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数量与现场摊铺的能力相匹配。 6) 拌和好的混合料及时地用大型自卸汽车运抵现场摊铺。 ( 2) 混合料的运输 1) 采用大型汽车运输水泥稳定层砂砾混合料,根据日计划产量备足汽车以保证拌和好的混合料及时运至摊铺地段。 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 2) 自卸汽车的车厢要保持干净,当天收工后要进行冲洗或清扫。 3) 装运混合料为防止离析,装料后用苫布盖。 以防止运输途中水分 18 蒸发。 ( 3) 摊铺 水泥稳定层砂砾基层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 检验所确定的配合比、拌和、摊铺、整形及压实机械 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试验段满足技术规程要求后并入工程之内。 如试验段任何部分不合格,则将该部分挖除,再进行试验段的试验至达到符合要求的标准为止。 ( 4) 碾压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由低位到高位、由边到中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值。 先用 180 型单钢轮压路机及时并连续地在全宽范围内进行一遍初压 ( 静压 ) ,碾压均与路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地进行碾压,相邻碾压轮迹重叠 1/ 3轮宽。 然后用 220型重型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并检测压实度,直到全宽范围都均匀地 达到规范的压实要求为止,一般碾压 4~ 5遍。 最后用 180 型压路机进行光面,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及消除轮迹。 另外。 当实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容易出现“弹簧”;当实际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就会达不到要求。 所以,在施工中气温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现场及时检测,为了给压实提供质量保证,自检组紧跟工作组后面,对形成的路面基层及时检测,包括厚度、宽度、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以及集料的级配等,需要调整时,立即通知工地负责人进行调整。 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无轮迹和隆起现象。 压实度达到 98%以上,使其满足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19 的要求。 碾压结束后按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接头处理。 ( 5) 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且自检压实度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不能延误。 养生采 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在覆盖前,先对自检合格的基层洒满足量水养生,然后铺设土工布。 土工布经济、实惠、成本低且保湿度高,覆盖薄膜时纵、横向压砂或废料,确保铺设到位,防止干燥,要及时洒水,确保整个养生期间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 五 ) 砼道路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支设模板 →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 平→抹压→养护 材料要求 ( 1) 水泥原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袋装水泥每 200t 为一验收批,并应为同厂别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 — 出厂编号的水泥,还应检查是否与配合比通知书、开盘鉴定相符。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重新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严禁使用。 水泥使用期间应定期对各批量进行重量抽检,作为开盘依据。 ( 2) 砂宜采用中粗砂,严格依据试验室配比确定,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 400m3或 600t 为一验收批,做复试。 ( 3) 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 30mm,同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截面最小尺寸的 1/ 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 3/ 4。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 400m3 或 600t为一验收批,做复试。 现场石子所含泥土不得呈块 20 状或包裹石子表面。 ( 4) 施工用水为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应取 23L做化验,取样前应先冲洗管道。 ( 5) 现场试验室每天对现场砂石骨料进行含水率检测,作为开盘鉴定的依据。 ( 6) 外加剂必须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并送试验室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 用,并严格依据配比添加,并在每次开盘前采用小包装定量称量出每盘用量直接添加。 模板 模板运输时,轻装、轻放,防止扭曲变形;混凝土摊铺前,对模板进行 平面位置及高程复测检查;振捣过程中,设专人跟班测量,及时纠正变位走形。 安装侧向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木模板,模板固定用自制的三角支架 ( L45角钢制作 ) 固定。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其接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前应满涂隔离剂,防止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并且模板必须清理干净。 地坪支侧模时要拉水平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为保证模板上口平直,在施工中模板上口顶部可使用通长 [10槽钢或使用通长δ =55 皿特制板与下部模板组合连接 ,模板的顶面抄平使 21 用径纬仪,边抄平边固定。 固定后的模板下口,与基层间的缝隙应控制在 15mm 以内,然后用 1: 3水泥砂浆填缝,内侧必须与模板面平直。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轴线、支架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地坪面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10Mpa 后方可拆模,拆模时,仔细按照操作规程,防止撬坏和碰坏边角。 模板拆除后,必须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分类堆放。 拆下的模板如发现脱焊、变形等时应及时修理,拆下的零星配件应用箱或收集。 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站应由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持证上岗。 按照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调整,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前加水空转数分钟使搅拌桶充分润湿,搅拌机停止后,及时清理和养护,搅拌时间不少于 2分钟。 现场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用配料机配料。 先加 1/ 2水,然后顺序加入石子、水泥、砂后搅拌约 1分钟,再加剩余的 1/ 2水继续搅拌,各种材料应计量准确,水计量必须用继电器计量,按加水量换算成秒操作。 准备工作 ( 1) 做浇筑计划 浇筑之前作出详细的浇筑计划,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前联系好,或提前安排好混凝土施工班组进 行准备,以便进行生产安排。 ( 2) 机具准备及检查 混凝土运输车、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备用的混凝土 22 运输车和环保型振捣器,所用的机具均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修理工随时检修。 由于建筑物平面面积过大,存在一些运输盲区,为此备好手推车、铁锹或者滑槽,及时补充供灰,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 3) 人员准备 根据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时间长短及混凝土浇筑量配备足够的工人,必要时考虑分班轮流作业。 混凝土振捣工为熟练的振捣手,安排电工及机修工跟班作业,另外安排木工跟班作业,随时解决因混凝土浇筑造成模板的移位问题。 ( 4) 工序交接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办理预检等验收手续; 施工要求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见方 2m 设置水平控制网,标出地坪顶面标高。 混凝土浇筑前再进行一次基层处理。 并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 依据后浇带位置设置水平施工缝。 下灰时从四个角下灰,分层浇捣,每层厚度不超过 5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由于结构平面面积大,路面混凝土的浇筑采取分区按流水段交叉施工,每个流水段原则上一次浇筑完毕。 若因特殊原因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按规范要求留置在伸缩缝区段内。 浇筑混凝土时,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设计厚 度,首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再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直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现象。 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任意留设施工缝。 23 混凝土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 20—— 30秒内,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 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在混凝土开始初凝时用木抹子抹压一遍,初步抹平。 当面层混凝土初凝后,路面面层上有脚印但走上去不下陷时,用电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注意不得漏抹。 当面层混凝土终凝前,即人踩上去稍有脚印,用铁抹子压光无抹痕时,可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压光,此遍要用力 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 砼场地质量控制 基层的标高、平整度达到验收标准要求。 四周模板上抄上地坪标高、弹线,中间用钢筋棍设置地坪标高点,在模板两侧设标高滑道,上置直钢管,以控制混凝土面标高。 铺设混凝土时,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用刮尺刮平后,再用振动梁进行表面振捣提浆、用滚筒反复滚压揉浆。 掌握好压光时间。 第一次在混凝土铺设后随即进行,用木抹子槎打,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 第二次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将表面压实、压平整。 第三次在水泥终凝之前进行,用磨光机磨二道,使混凝土 表面光洁、平整。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地坪完成后,在湿润条件下养护,用塑料薄膜、麻袋严密覆盖洒水养护。 蓄水养护的时间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不少于 7天。 ( 六 ) 铺砖道路施工工艺 24 施工工艺,在各分项工序施工之间必须进行验收: 铺设人行道砼道砖 1.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 挂线 → 选材 → 排砖 → 铺贴 → 扫缝 2.施工技术要求: ( 1) 基层处理:将地面残留的砂浆、尘土清理干净,表面平整 , 无松散颗粒。 ( 2) 弹线:根据图纸尺寸及排列要求弹基线及控制网格。 ( 3) 砖保护:使用优质砼 砖,并对进场的砖进行保护,装卸车时要轻拿轻放。 ( 4) 选材:根据弹线在地面预排,将色泽相近的拼在一起,避免过大的色差。 ( 5) 铺贴:先铺设若干个线作为基准,起标盘作用。 砖铺贴前将场地润湿,用 M10水泥砂浆作粘结层,砖安放后,用橡皮锤敲击,直到平整,砂浆粘结层密实。 ( 6) 勾缝。 质量要求:砖的技术等级、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 无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有缺陷时应予剔除;在铺设前应根据基 层 挑 砖 排 砖 铺 砖 检 查 扫 缝 清 理 25 砖的颜色、纹理等按设计要求,试铺。 ( 1) 主控项目:砖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 合格记录。 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 2) 一般项目:砖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 砖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 6. 1. 8 的规定。 检测方法:应按该规范表 6. 1. 8中的检测方法检验。 4.应注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