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预烧后,送入高温的回转窑中进行高温烧结。 高温烧结温度一般在 1000~ 1100℃区间内进行。 烧结的时间以 10~ 20min为宜。 ( 4)冷却 从焙烧的陶粒在通过膨胀带后,可以迅速冷却到1000~700℃, 700~400℃缓慢冷却,在 400℃以下又可以迅速冷却。 冷却设备采用竖式冷却机,它可以很好的实现产品从出窑至 400℃以下的冷却过程要求。 7 工艺流程图 图 41 车间工段组成及工作制度 生产车间由原料计量工段、成型工段、预烧及焙烧工段、冷却及成品堆放工段。 工作制度:全线三班 24 小时运作,年工作日 300天。 主要原材料储备 原料储备 表 42 粉煤灰 黏结助熔剂 电子秤 外加剂 预湿拌匀 成型 回转窑 冷却机 筛分 计量成品堆场 水 喷媒装置 喷媒装置 媒磨 烟煤堆场 破碎机 离心风机 除尘器 引风机 烟囱 8 主要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 表 43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万元) (万元) 成球机 球盘直径 3200mm 球盘深度 320mm 球盘转速 16~18r/min 4 50 200 搅拌机 电机功率 输送机 宽 550mm 4 4 16 两级鼓风机 KW/h 4 5 20 行吊 3t 4 10 40 破碎机 10 5 50 粉煤灰粉碎机 KW/h 4 8 32 震动筛 4 20 80 回转窑 4 100 400 排风设备 4 35 140 陶粒粉碎 筛选机 KW/h 4 10 40 排烟除尘系统 4 50 200 总计 1226 5 原料及辅助材料 主要原料水粉煤灰, 我厂与 电厂 只一墙之隔 , 而粉物料名称 贮存期 贮存方式 粉煤灰 5天( 3500 t) 料场、筒装 交结料 5天( 910t) 料场 外掺剂 50天( 700t) 储罐 9 煤灰主要来源于桥头电厂, 供应十分充足, 而 辅助材料 羟甲基纤维素钠 溶液 购买 也 十分方便。 6 公用工程 给水及排水 厂区生产用水可由公司给水系统供给,生活用水和锅炉用水由城市给水系统供给。 室内给水采用上行下给式,管道沿墙敷设至各用水点。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灭火时由消防车接消防栓加压灭火。 排出废水主要有车间少量 冲洗水及降温水,数量少且无有害物质,在厂区采用明沟排入厂外排水沟;生活废水经沉淀等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线。 供电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设计、车间配电线路设计、用电设备的起动控制及保护和电气照明设计等几个部分。 设计遵照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工厂提供可靠的电能,设计中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为原则,电气器件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较先进的产品。 变电所采用独立式建筑,封闭式结构靠近负荷中心。 变电所主接线为单母线,高压进线为电缆方式。 变电所由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 、值班室组成。 工厂无功补 10 偿由变电所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cosΦ =,主变压器采用过电流保护、速断保护,手动操作,测量回路装有电压、电流和功率指示仪表。 供热 、采暖 供热 室外计算温度: ( 1)冬季供暖: 10℃ ( 2)冬季通风: 7℃ ( 3)夏季通风: 26℃ ( 4)室外计算平均相对湿度: % ( 5)室外平均风速: ( 6)主导风向: ME ( 7)日平均温度小于等 于+ 5℃的天数 135 天 ( 8)最大冻土深度: 采暖范围 供暖房间内的设计温度除办公室、中控室、车间操作间为 18℃,其余均为 11℃。 采暖热源 利用锅炉集中供热采暖,热媒采用 95℃ 70℃热水。 在各建筑物的供暖入口处设置调节阀,以调整管网供热平衡。 11 ( 1)室外供暖管道采用地下半通行地沟的敷设方式。 ( 2)敷设在地沟内和非供暖房间的管道均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材料采用 50mm厚岩棉管壳。 ( 3)各供暖管道系统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设置自动排气和手动泄水装置。 ( 4)供暖管道采用碳素钢管,公称直径≥ 50mm 者,采用无缝钢管焊接,管径< 50mm 者采用焊接钢管,丝扣连接。 ( 5)保温管道,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两道,对明装非保温管道,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一道,干燥后再刷银粉或耐热漆两道。 通风、空气调节 本工程输送物料的地廊,均以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方式排除余热。 以产生含尘气体的车间,设机械通风,采取收尘措施。 排出余热和含尘气体。 为满足岗位操作和设备的需要,对中控 制室、计算机室设空气调 节装 置。 消防 ( 1)根据“工艺生产线总平面布置图”及确定的各生产车间及辅助配套生产、生活设施。 ( 2)建设单位提供水条件及有关资料。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12 (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2) 消防措施 根据该工程生产性质和厂区占地面积、位置,主要生产厂房、车间均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生产类别属于丁、戊类,最大一栋建筑物体积< 500m3,故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15L/S,其中最大消防用水量室内 5L/S,室外 10L/S。 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计,消防水量为 108m3/次。 消防给水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发生火灾时可使用室内外消火栓,起动消防防泵按钮,控制消防水泵起动,消防水泵两台(一用一备)设在泵房内,每台水泵有独立的吸水管,在出水管上装压力表,放水管阀门。 在室内设室内消火栓和适当数量的灭火器具,室外按规范要求设置地下式消火栓井,消防水泵接合器井,并设有明显标志。 厂区内的变电所、配电间及控制室内外,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以扑灭电气初期火灾。 7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组织机构 根据生产车 间组织机构要求,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指标考核的分包管理制。 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按岗位设置。 三班连续周工作制的岗位 13 按每周工作五天来配备轮休人员。 补缺勤人员(包括病、事、旷、伤、婚、产、丧和探亲假等)按生产总人数的 2%考虑。 编制结果如下: A、管理人员设置: 总负责管理人员一人,各生产线主要技术负责人 2位 ; B、生产工人设置: 定员汇总 表 71 工段 岗位 定员 合计 备注 一班 二班 三班 补欠 原料工段 上 料 拆袋 8 8 8 2 26 成型工段 配料 4 4 4 2 26 成型 4 4 4 焙烧工段 8 8 8 2 26 冷却工段 8 8 8 2 26 成品堆放工段 4 4 4 2 14 合计 36 36 36 10 108 人员培训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对该条生产线的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管理水平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为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设备效能,顺利投产、达产,建设对该生产线职工进行全员培训。 培训方法有三个途径:一是设备生产厂家对客户的工程技术 人员(包括机械技术人员、电气技术人员和配方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操作培训;二是请专家到厂讲解示范;三是派员到国内同类型企业轮训。 14 每个岗位的培训时间视其需要而定。 8 环境保护 工程概况 本项目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在工业“三废”及生产中产生的主要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