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仅有利于猪粪尿的分解,还可以预防猪病。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3 方面: ( 1)提高猪的舒适度 发酵床产生发酵热的为猪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满足了猪拱翻的习性,猪只生活在发酵床上倍感舒适;发酵床均为大群饲养, 50~100 头猪为 1 栏,每头猪拥有的垫料面积为 ~,使得猪可以得到适量运动。 ( 2)抑制病原菌,形成生物屏障 垫料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的特性包括 pH、温度、种群数量和代谢产物等会影响微生物间的作用关系,种群之间形 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对于正常菌群的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 通过向垫料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形成垫料中的纳豆菌及与其起协同作用菌的优势有益微生物群落。 首先由于有益微生物的占位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热线: 18610636972 作用,使病原菌难以繁殖;其次,有益菌产生抗菌素抑制病原菌,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产生的抗菌素(如 2,6吡啶二羧酸、杆菌肽)和有机酸(如丁酸、丙酸、戊酸),抑制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i,ii]。 这样就形成了 一 道 以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稳定的微生物屏障 ,在猪的生活环境中减少了疾病传染源。 ( 3)发酵热对有害微生物的 灭活作用 在垫料的堆积发酵阶段,垫料中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床原籍嗜热菌等有益好氧菌迅速利用米糠或麸皮产生的大量发酵热,使垫料温度达到 60℃ 以上,此时纳豆芽孢杆菌以芽孢形式抵抗高温,其芽孢可以耐受 100℃ [iii,iv,v],与耐热或嗜热的有益微生物共存。 垫料堆积发酵的时间一般为 10d 左右,发酵热可以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表 2)。 表 2 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温度和时间 病原微生物 温度( ℃ ) 时间 失活所占比例( %) 蓝眼病病毒( BEP) 56 4h 100 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 HEV) 56 30min 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DE) 60 30min 100 猪细小病毒( PPV) 60 30min 100 蓝耳病病毒( PRRS) 56 6~20min 100 伪狂犬病病毒( PR) 437 17d 100 伤寒沙门氏杆菌 55~60 30min 100 志贺氏杆菌 55 60min 100 化脓性链球菌 54 10min 100 结核分支杆菌 66 15~20min 100 大肠杆菌 60 15~20min 100 沙门氏菌 60 15~20min 100 注:来源于综合《猪病 学》 2020 第 8 版和本公司实验数据。 在发酵床的运行阶段,垫料的中心温度仍然可以达到 50℃ ,通过翻动垫料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管理措施 金宝贝干撒式 发酵床是一个由好氧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水、肥、气、热四因子维持其微生物的正常运作,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而更多的还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热线: 18610636972 是要靠外来因素的调节,猪是发酵床的主要管理者,猪的粪尿为微生物提供了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其对垫料的拱翻为下部的微生物活动提供了氧气;然而猪具有集中排粪排尿的习性,需要人工辅助管理。 ( 1)水分和养分管理 发酵床的 水分主要来自于猪排出的粪尿,需要人工把排粪区较湿的粪尿混合物撒到非排粪区,一般每两天撒 1 次,育肥猪生长后期每天撒 1 次,保持垫料的含水量为 45%~50%;如果粪尿的水分仍然达不到要求,须向垫料洒足量的水;尤其在夏季,水分蒸发量大,须及时补充水分。 水分的管理以发酵床不起粉尘为下限,以手握无水滴下为上限;养分管理以中心温度为 40℃ 为最低检测标准,以撒匀猪粪后舍内无臭味为上限。 ( 2)通气和热量平衡 垫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还需要翻动垫料辅助通气。 翻动的方式有人工翻动和机械翻动,一般以每周翻动 2 次为宜。 水分、养分和通 气是是微生物产生热量的条件,垫料使用 3 年后,其纤维 粉末 化,此时需要更换新垫料。 猪出栏后,重新将垫料堆积发酵,杀灭病原菌,方法是:将垫料堆积至高,待中心温度上升至 60℃ 以上,保持 48h;翻堆一次,在中心温度 60℃ 以上保持 48h。 垫料的选择 主原料指 锯末 、统糠粉两种(原料均为无污染、无毒、无刺激性原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