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层分为 3个流水段。 施工工期上的部署原则 —— 季节施工的考虑 根据总施工进度的安排,基础结构及地下防水工程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土施工,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外立面错开冬期施工,以确保外装修的施工质量。 为保证冬期施工室内的装修质量,在冬施之前完成外门窗的 封闭和采取必要的供暖措施,以保证室内装饰施工所必须的温度。 为了确保工期和时间连续、实施立体交叉作业,本工程结构验收均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验收地下部分,第二次验收一至十层;第三次验收十一层至顶层。 砌筑工程及装修在结构验收后分阶段、分层进行,二次结构、装修及水电管道安装工程采取交叉作业,合理安排穿插进行。 垂直运输:本工程垂直运输设备按如下考虑: 在建筑物东侧设置一台 MC180固定式塔吊(塔臂 60 m),负责基础及主体结构模板、钢筋及零星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主体施工至六层时,在建筑物东侧设两座 双笼电梯负责砌筑、装修材料垂直运输。 安装平面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到工地,三层以下 标书制作系统 15 由混凝土泵车输送至浇筑部位。 三层以上采用地泵输送。 安装平面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模板体系:剪力墙采用大钢模,电梯井采用筒模,顶板、梁采用木模体系,由防水竹胶合板配木方构成,地下室外墙采用中型组合钢模。 脚手架工程:结构施工及外装修采用双排脚手架,墙体砌筑及室内装修采用工具式脚手架。 现场设一栋木工加工间,负责模板及配件的制作。 现场设一钢筋加工间,负责钢筋的加工制作。 现场设一搅拌站,负责零星混凝土及装修砂浆的搅拌。 进行施工安排的时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高考期间施工时间的限制和季节施工的影响。 施工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工作: (1)项目总工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做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加工。 (5)认真做好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做好测量仪器的校验工作,认真做好原有控制桩的交接核验工作。 (6)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劳动力及物质、设备准备工作: (1)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编制及其分工,做好进场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2)落实各部室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根据预算提出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施工使用计划,落实主要材料,并根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制定主要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时 间计划。 (4)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调试,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及管理准备工作: (1)做施工总平面布置(土建、水、电)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按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做好施工场地围墙和施工三类用房的施工,做好水、电、消防器材的布置和安装。 (2)按北京市要求做好场区施工道路的路面硬化工作。 (3)抓紧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接洽,疏通关系,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完成合同签约,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按合同条款要求组织实施。 标书制作系统 1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给水: (1 )从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水源,管径 DN100,并做水表井。 (2)围绕施工现场敷设管径 DN100 的消防环线,设室外消火栓,配 25m水龙带,19mm 水枪。 消火栓设昼夜明显标志,消火栓周围 3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3)环线引管径 DN32 支管供搅拌站用水。 (4)从环线引支管,枝状分布。 分供办公生活区、大门冲洗用水。 (5)从环线引两根管径 DN40 立管,供3层以下低区生产消防用水,各层从立管引管径为 DN32 支管,加截门。 用软管引至施工作业面,供施工生产用水。 (6)现场设水泵房,供给3层以上高区生产消防用 水。 (7) 4#楼沿结构设管径 DN65 的生产消防竖管,每层设 DN65 的消火栓,配 25m水龙带, 19mm 水枪。 冬施时外露部分做 50mm 厚岩棉保温。 (8)从竖管引管径 DN32 支管,加截门。 用软管引至施工作业面,供施工生产用水。 排水 (1)施工现场地面硬化,并形成一定坡度。 雨废水有组织排至沉淀池。 (2)在大门处设冲洗水槽,负责车辆清洗。 (3)施工现场设沉淀池。 现场污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出。 (4)沉淀池定期清掏。 用水量计算: ( 1)施工用水量: q1=k1Σ Q1178。 N1178。 K2/( 8179。 36 00) =[(80179。 300+10179。 300)/3600179。 8 ]) 179。 =q1:施工用水量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 Q1:日工程量 N1:施工用水定额 K2: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按每日搅拌和养护砼量为 80 m3,每日砂浆用量为 10m3计算。 ( 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由于现场不设生活区,故按如下考虑) q2=p1178。 N2178。 K2/( t179。 3600 ) =( 400179。 80179。 2/ ( 6179。 3600) =q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P1:为施工现场人员总数 标书制作系统 17 N2:施工现场生活 用水定额 K2:为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2 T:为高峰用水时间,按 6 小时计算 ( 3)现场消防用水量: q3:按施工手册取 10 L/S q1+ q2= L/S q1+ q2 q3 故总用水量 Q= q3= 10 L/S ( 4)管道选择: d=(4q/1000π v)1/2=(4179。 10/π179。 179。 1000) 1/2= mm 故管径选为 DN= 100 mm 其中 V为经济流速选为 m3/s ( 5)水泵选择: 本工程最高建筑高度为 米,故预设生产消防水泵供高层生产消防用水。 总扬程 H= H1+ Z+ h H1为建筑物高度 Z为最不利处的自由水头,选 10m。 h为沿程阻力,因距离较短忽略不计。 故 H= + 10= m 所以水泵扬程 H≥ m 流量取消防流量 L= 5L/S ( 6)消防竖管管径 d=(4q/1000π v)1/2=(4179。 5/ π179。 179。 1000) 1/2= 根据北京市规定管径选择 DN65 mm 施工临时用电: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布置施工临时用电的线路走向、配电箱的位置及照明灯具的位置。 电源电缆引下根据现场用电负荷确定电缆截面。 现场布置 ,均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本工程临时用电均从甲方 指定 的 地点 引 入 ,并进入本施工现场的红线内,在红线内设总配电箱,从甲方提供电源位置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引入总配电箱。 施工现场内配电方式采用 TNS 系统,并在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一组,接地电阻小于 4 。 消防水泵的电源由总配电箱的上口接,不得经任何开关控制。 其他内容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临时用电量计算: 标书制作系统 18 ( 1)塔吊及外用电梯: 取K x= cosφ = tgφ = Pj1=179。 (80+30179。 2)=42KW Qj1=Pj1179。 tgφ = ( 2)钢筋加工机械及木工加工机械: 取K x= cosφ = tgφ = Pj2=179。 ( 3179。 2+4179。 2+5179。 1+3179。 4+3++) = Qj2=Pj2179。 tgφ = ( 3)各类焊接设备: 取K x= cosφ = tgφ = Pj3=179。 4179。 6= Qj3=Pj3179。 tgφ = ( 4)搅拌机: 取K x= cosφ = tgφ = Pj4=179。 179。 2= Qj4=Pj4179。 tgφ = ( 5)震捣器(平板式、插入式): 取K x= cosφ = tgφ = Pj5=179。 ( 179。 1+179。 20) = Qj5=Pj5179。 tgφ = ( 6)气泵: 取K x= cosφ = tgφ = Pj6=179。 = Qj6=Pj6179。 tgφ = ( 7)生活用电: 取K x=1 cosφ = tgφ = Pj7=1179。 100=100KW Qj7=Pj7179。 tgφ =50Kvar 取同期系数 Kp=Ka= Pj( 16) =179。 ( 42+++++) = Qj( 16) =179。 ( +++++) = 总负荷: 标书制作系统 19 Sj={[Pj( 16) +Pj7]2+[Qj( 17) +Qj8]2}1/2 =[( +100) 2+( +50) 2]1/2 = 考虑变压器自身的损耗 Pb==179。 = Qb==179。 = Sb=( Pb2+Qb2) 1/2= 系统总容量为计算总负荷 +变压器损耗 = 考虑到系统总容量应在中心变电室安装 1 台 300KW 干式节能型变压器 ,并配备两台 75KW的柴油发电机。 施工现场防雷接地系统 施工现场防雷采用施工用的塔吊,在塔吊顶端设置避雷针。 利用塔吊的基础做为施工现场的接地系统。 标书制作系统 20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物外形呈“凹”形纵向 ,横向。 基底标高 ,本工程177。 相当于绝对标高 m。 室外标高 相当于绝对标高。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 (1)熟悉、校核施工图轴线尺寸、结构尺寸和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对照总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 (3)测量仪器准备:光学经纬仪( DJ2)一台带弯管目镜;有机玻璃十字接收靶;自动安平水准仪( DS1)一台; 50 m 钢卷尺 3个。 以上测量仪器均应在施工前检定合格,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 2~ 3 人,验线员 1 人,上述人员均持有北京市建委颁发的上岗证书。 建筑物定位放线: (1)平面控制网建立: 1) A、 B、 C、 D、 E、 F 绝对坐标均已知,根据平面三角关系,内业计算   2利用极坐标法架镜 E 点测设 A、 B 两点位置,利用经纬仪及钢尺确定 D、 C,平行借线确定 G、 H,然后架镜于 F点测设 D、 C 点各项极坐标值以便与内业计算值校核,建立平面控制网 ABGHCD。 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 用特点,布网精度为二级,测角中误差为 177。 12,边长相对误差为 1/15000。 2)距离丈量方法:距离丈量采用 I 级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 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 具体公式为: (考虑采用标准拉力,则拉力改正数不计) 式中: L丈量时钢尺读数 t0鉴定时标准温度 L0实际距离 a钢尺线膨胀系数 L 实 钢尺实际长度 t测量时实际温度 L 明 钢尺名义长度 h两端高差 0200实明实0拉高误长02Lh)Ltα( tLLLLΔLΔLΔLΔLLL 标书制作系统 21 3)角度测设方法:如图所示: 根据已知的起始方向,测设角度α:用正倒镜法测出∠ AOB1 后,用经纬仪精确测设出∠AOB1=α 1,α 1与α的差为β,过 B1点作OB1,并量取距离。 (2)建筑物高程控制网测设:高程引入采用原场区内已知水准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布设 4 个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测量采用附和测法。 闭合差的要求: L:为附和线路长度。 (3)测设轴线控制桩:根据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轴 线控制桩,测设时以两端控制桩为准,测定该边的控制桩,并校核各桩间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网。 基础开挖放线: 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 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 15 cm。 (1)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坡角)及基槽上口(坡顶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 +50 mm、- 20 mm。 基槽下口桩允许误差为 +10 mm;开挖至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角与 3 m179。 3 m的方格网点标 高,允许误差为:177。 10 mm。 (2)垫层上基础放线: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结构施工测量: (1)结构竖向投测: 工程采用激光经纬仪天顶内控法进行竖向投测。 在每个流水段内设四个内控点,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采用 200179。 200179。 10 预埋铁板做控制点(加活动盖板保护)。 二层以上结构施工时,均在控制点上方预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