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种植加工_环评报告表报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主 ,产油桐 籽。 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植被为荒坡地杂草灌木丛,没有发现野生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 台江县境内地下有铅、锌、铜、铁和硅等多种金属及重晶石、大理石、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14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台江全县辖 2个镇 6个乡, 2020 年县城总户数为 5304 户,总人口 万人,户均人口 人,人口性别比为 ,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0%。 少数民族占台江总人口的 98%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多的 地区,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 台江县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 42605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23213 万元,第二产业 17622万元,第三产业 1770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45800 万元。 县内固定资产投资 11300 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 4192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2 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1000 万元。 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贫困县。 方召乡位于台江县城台拱镇外围西侧 ,乡政府距县城中心 12km。 全乡共辖 15 个村,其中一类贫困村 6 个,二类贫困村 7 个,三类为 2 个,为全省二类贫困乡镇。 方召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农业以种植业和养 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空白,养殖业以猪牛为主,但无规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业产量低微,效益低下。 随着近年打工潮的影响,方召乡劳务输出劳动力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 60%以上,劳务收入年均 960 万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全乡实际年财政收入不足 1万元,人均占有粮 345 公斤, 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487 元。 文化、教育 台江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民族风情浓郁。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又没有文字记载的一个民族,苗族也是一个以迁徙著称的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先民创造 了灿烂的文化。 在苗族发展的过程中,苗族飞歌、苗族古歌、苗族服饰等都起着记载民族历史、纪念苗族先民的作用。 苗族服饰被人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每个图案、每幅图画甚至每一道花纹都是苗族自然、人文的象征。 台江境内现存的苗族服饰有 8种类别 100余种款式,各村各寨的服饰都有其特殊性。 境内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有依山傍水的民居建筑,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巧夺天工的银饰盛装,瑰丽夺目的工艺制品,心惊肉跳的牛斗狗争,惊险火爆的舞龙嘘花,热情奔放的笙鼓舞蹈,浩如烟海的文学歌曲,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别具情趣的婚恋习俗等;有 “世界最长的节日” —— 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 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 3年时间), 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 —— 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 —— 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遐迩闻名的“东方迪斯科” —— 反排木鼓舞,有荣获 2020 年度西部民歌大赛金奖的苗族大歌 —— 反 15 排多声部、方召情歌。 这里是歌与舞的海洋,是情与爱的世界,每一个节日、每一次活动,都包涵着沉积厚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一等“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 台江 全县共有中小学 161所,其中职业高中 1 所,普通高中 1所,普通初中 8所,中心小学 54 所,教学点 96 个。 全县现有教职工 1379 人,小学专任教师 849 人,初中专任教师 360人,据官方数字显示,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基本达 100%。 本项目所在地方召乡有中、小学 共 20 所。 文物保护 人文景观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境内无迹不古,是贵州东线旅游线路上的一朵奇葩。 有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历经十八年的反清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古军事重镇 —— 施洞古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处,有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 17 处,有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区、岩洞群数不胜数。 本项目选址所在地位于方召乡方召村,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差,无需特别保护的动植物,无其他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6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拟建生产基地座落于方召乡方召村,区域环境属于典型的农村景观环境,且亦不受工业污染源的影响,整体环境较优。 根据 台江县环保局 的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Ⅱ类;声环境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1 类;地表水环境执行 《地 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20)Ⅱ 类。 评价人员对 基地所在地及其周边 2km 范围内的方召村、李子村 等 居民点,以及翁堂河、李子沟、乡村砂石公路 进行现场踏勘 ,并结合部分监测数据作对比分析,得出以下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黔东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在 2020 年 12月 2日 ~4日,对台江县 中心 城区进行2020 年度环境现状监测 的结果来看,位 于县城最喧闹区域的空气中 SO TSP、 NO2等三项本底值均未超过Ⅱ类 标 准, 即台江县城的 空气质量能够满足二类区的要求。 监测结果见表 5。 表 5 台江县城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3日平均值) 单位: mg/m3 监测项目 点位 SO2 TSP NO2 苗疆宾馆 政府大楼 地税局 而本项目地处距离台江县城中心(县政府) 12km之外的乡村地区,农村景观明显,居住人 口与交通车流量与台江县城的差距显著, 项目位置位于城区外围,环境空气质量理应优于县城。 水环境质量 根据对翁党河及其及源头李子沟矿泉点的水质进行现场观测, 李子沟泉点在汇入翁党河之前的沟段因地势较高,且远离居民点,未受任何染污,水质清澈见底,曾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泉点之一;翁党河因离未受工业污染源的影响, 又 离方召村、李子 17 村等村庄较远,未受其生活排放的影响,且两岸河边未与农田相邻,故水质亦 呈现较佳状态,能够满足二类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四级 沥青公路车流量很小,且基本上无重型货车通行 ,交通噪声较小,本项目厂区位于荒坡地高处,远离该公路(距离 ),农村景观环境明显;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规定,农村地区原则上执行 1 类区标准,本项目位于农村区域, 评价 范围内 无工矿 、加工等工业噪声污染源和建筑施工噪声,周边亦无明显噪声污染源, 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1 类 区 要求。 生态环境现状: 方召乡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12℃ ,年平均气温 15℃ , 全境面积 86 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 ,占全境面积的 %,松、杉等针、阔混交林为主,产油桐籽 根据评价人员对选址地现状信息的采集, 拟建项目 所地 占地范围内无人工耕作植被,占地及评价区域内以荒坡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大多为灌木草丛覆盖, 植被覆盖率达 85%以上,灌木与草丛基本呈对等分布,无明显土壤侵蚀地貌, 水土保持较好。 评价范围内无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期间的噪声和 运营期间的职工生活 废水。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6 表 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 目标 方位 距离( km) 保护级别 空气环境 李子村 W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 方召村 NE 水环境 李子沟 W 《地 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0)Ⅱ类 翁党河 W 声环境 李子村 SE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0962020) 1类 方召村 N 生态环境 周围作物、植被 — — 18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二级标准。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20) 1 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 : 李子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Ⅱ类标准 翁党河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Ⅱ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废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2020)二级标准。 废水: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50842020)旱作标准 ,单位 mg/l COD BOD5 SS 200 100 100 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标准; 运营期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20) 1 类区排放限值。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无 1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一、施工期 租地 → 开垦、整地 → 栽 种 → 浇水、施肥 → 初期管理 ↓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变化 加工厂房、办公区土建 供电、给排水等附属工程 → 设备安装调试 → 投运 基地园区道路、停车场铺筑 ↓ 噪声、弃方、施工废水、扬尘 二、运营期 生活垃圾、污水 田间管理 → 适时采摘 → 初选分级 → 机械杀青 → 隧道烘干 → 流水包装 ↓ 断枝 残叶 、除草剂 、化肥 噪 声 仓库存储 ↓ 扬尘、噪声 销售外运 生产人员作业、管理人员办公 20 主要污染工序 一、 施工期 种植园区 1) 种植园区原杂草、灌木的砍伐,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影响 2) 开垦、整地对表层土壤的松动,原植被根系的清除对 土壤生态和肥力的影响 3)翻土扰动使表层产生大量浮土,雨季易产生水土流失。 4)金银花植株的 栽 种成活,及行 业附种牧草等人工植被对水土保持的有利影响 加工厂 、办公 区 1) 场地平整 、基础土石方的施工,产生弃方、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影响。 2)施工原材料运输进场过程中的道路扬尘、尾气、噪声对附近环境和施工人群的影响;施工运输对现有公用设施和陆地运输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混凝土拌合产生的粉尘、砂石料冲洗水处理不当对空气和下游水体的影响;拌合机械噪声对项目区声环境不利影响。 4)建筑及装修固体废料的环境影响。 5)因基地施工区不设施工营地,故不存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影响。 可以施工期间在基地适当位置搭设施工旱 厕。 二、运营期 种植园区 1)田间管理过程 的枝叶修剪、田间除杂草等环节将产生断枝、落叶、枯草等散落物 对环境的影响 2)金银花植株成长期间的频繁施肥(化肥)、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将使区域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改变、肥力改变。 加工厂、办公区 1)加工车间杀青机械、烘干机械的使用产生噪声 环境和作业人员的 影响 2) 产品金银花外运销售,来往运输车辆的噪声和道路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3)生产加工、行政办公与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与水体的不良影响 21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施 工 期 施工场 地 及运输道路 TSP 施工及 道路 扬尘难以定量 洒水后达标 施工机械 尾气 SO CO、 NO2 达标 达标排放 运营期 车辆运输扬尘 TSP 少量 洒水后达标 水 污 染 物 施 工 期 混凝土拌和及砂石清洗废水 SS 560mg/l,少量 沉淀后回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