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倍显微镜使用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簇排列。 1衣原体 在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为原体,直径约 ,另一种形式为繁殖体。 直径约 ,繁殖体在包膜环绕的空泡内生 长,异常活跃,后期随包膜的破裂可释放出来而感染新的细胞。 (三)清洁度分级表: 清洁度 乳酸杆菌 病原体 pH 值 球菌 上皮细胞 白细胞 I 多 ( +++ ++++) — ~ — 满视野 ( +++ ++++) 05/HP II 少( + +++ ) — ~ 少 1/2 视野 ( ++ +++ ) 515/HP III 少(- + ) 少量 (- ++) ~ 多 少 (- /+ ++ ) 1530/HP IV — 大量( ++ ++++) ~ 大量 — > 30/HP 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15 (四)常见病原体的量化标准: 阴道毛滴虫 : 镜检到即为阳性,量化标准为: ++ 1— 5 /HP +++ 5— 15 /HP ++++ ≥ 15 /HP 真菌 ( 1) 真菌一般在阴道、宫颈分泌物中常见,而在前列腺液、精液、尿道拭子中较少见。 如在前列腺液、精液、尿道拭子中,只要有,不论量的多少,至少是“ +“。 ( 2) 在阴道分泌物中,只要出现菌丝,至少是“ ++“,而且结果中一定要注明。 ( 3) 阴道分泌物中,还可见到治疗之后的或是长期慢性、隐性感染的与平常不同的真菌孢子。 这种情况,会出 现“和” +/“的报告 量化标准: ++++ 每个视野均见到较多的孢子密集分布;或见到较多的菌丝与孢子 +++ 每个视野均见到一定量的孢子分布;或见到一定量的菌丝与孢子 ++ 每个视野均见到一些孢子稀疏分布;或见到有菌丝与少量的孢子 + 一些视野见到有孢子 +/ 检测完整个标本,偶有视野见到孢子 真 菌 孢 子 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16 加德纳杆菌: 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加德纳杆菌 线索细胞(所占的比例) — — — +/ 极少量 10% + 少量 10— 30% ++ 大量 30— 50% +++ 1/2视野 50— 80% ++++ 满视野 80— 100% 淋病双球菌 (报告方式为白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 1) 阳性标准 : 革兰氏染色后,在白细胞内找到六对或以上的肾形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为阳性。 急性期一般存在于中性粒细胞浆内。 另外用药物治疗后或慢性期在细胞外亦可见散在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结合病史亦可诊断。 线 索 细 胞 在尿道拭子、前列腺液、精液中也会见到,只要出现,无论数量的多少,至少是“ +”;如果较多视野见到或是有些视野中见 到较多,至少是“ ++“及以上。 量化标准: 以加德纳杆菌充满视野的量,结合其形成线索细胞的上皮细胞所占比例判定量化标准。 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17 ( 2) 量化标准 : 在判定为阳性的基础上,结合白细胞的量判定。 ++ WBC 5— 15 /HP +++ WBC 15— 30 /HP ++++ WBC ≥ 30 /HP 梅毒螺旋体、杜克雷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只报阳性与阴性。 支原体、衣原体:只报阳性与阴性。 男性前列腺液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使用手册 18 二、男性前列腺液检查 (一) 外观 : 正常前列腺液稀薄,呈淡乳白色,有蛋白光泽。 如发现黄而稠厚的前列腺液,提示前列腺有严重感染或脓肿。 (二) 报告内容: PH 值 正常呈弱酸性, ,超过 50 岁 PH 稍增高,混入精囊液较多时 PH 也增高。 上皮细胞 白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内偶见白细 胞,每高倍视野下不超过 10 个,分散存在,炎症时白细胞超过 10~ 15/HP,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时,镜检可见大量成堆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注意:取样后应立即用显微镜进行高倍检查,以免干涸。 卵磷脂小体 卵磷脂小体淡黄色,圆球状,与脂滴相似,发亮,折光性强,分布均匀、其大小不等,可略小于红细胞,也可小至红细胞的 1/4~1/6,正常前列腺液中含有许多卵磷脂小体,镜下几乎满视野,前列腺脓肿时,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 前列腺炎症时,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这是由于炎症时大多数脂类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缘 故。 红细胞 正常时前列腺液中红细胞极少,炎症、脓肿、结石、恶性肿瘤时多见红细胞,按摩过重时红细胞也增多。 结晶体 可见到主要以钙组成的结石 (三)量化标准 卵磷脂小体 ++++ 满视野密布 +++ 满视野多量分布 ++ 视野稀疏分布 + 视野少见 +/ 视野偶见 - 视野未见 男性前列腺液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19 白细胞 ++++ > 30/HP +++ 15— 30/HP ++ 5— 15/HP + 1— 5/HP +/ 视 野偶见 - 视野未见 红细胞 ++++ > 0/HP +++ 15— 30/HP ++ 5— 15/HP + 1— 5/HP +/ 视野偶见 - 视野未见 精液常规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使用手册 20 三、精液常规检查: (一)标本运送: 精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温度低于 20176。 或高于 40176。 将影响精子活动,故冬季应注意保温,可将标本瓶装入内衣袋贴身运送。 (二)外观: 正常精液呈灰白色,自行液化后为半透明的乳白色,凡精液呈鲜红、淡红、暗红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精,可 能由于前列腺和精囊的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结核、肿瘤或结石所致。 黄色或棕色脓性精液见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三)粘稠度: 正常情况下新排出的精液迅速凝成胶胨状, 60 分钟内逐渐液化。 若新排出的精液呈米汤样,可能为先天性无精囊或精液流出管道阻塞所致。 精液稀薄,粘稠度下降,也可见于精子浓度太低或无精子症时。 (四)报告内容: 在做显微镜检查前,应将精液标本放置半小时液化后充分混匀,避免抽样误差影响精子活力及计数。 将混匀的精液 1 滴滴在玻片上(滴的直径 2~3mm)通常在低倍镜下粗略地观察有无精子,是活动精子还是不活动精子。 若遇无精子症,就将标本离心沉淀后重复检查 1 次,除精子外,精液内还混有多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不成熟生精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都应切实描述。 1. 精液量 : 精液量正常为 2~6ml,平均 ,小于 ,大于 8ml 可视为异常。 2. 精子活率: 是以活动精子百分率计数的,所有尾部有运动的精子都属于活动精子。 计数 100条精子中活动精子的数目即为精子活动率。 在排精 1 小时内,正常精液精子活率 ≥ 60%;射精后 3 小时 ≥ 40% ~ 50%;射精后 6 小时 ≥ 20% ~ 30%。 3. 精子活力: O 级 死精子、无活动力,加温后 仍不活动 Ⅰ 级 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 Ⅱ 级 较好,精子运动方向不明确,不呈直线运动,也不活泼 Ⅲ 级 为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的较多 Ⅳ 级 良好,为快速的直线运动,很快超过一个视野,运动活泼 精液常规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21 [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射精后 1 小时精子活动力级 Ⅲ ~ Ⅳ≥ 40%;射精后3 小时与 1 小时差别不显著;射精后 6 小时精子活力 Ⅲ ~ Ⅳ 级仅占10% ~ 15%。 若 6 小时已无活力,或精子活力 Ⅲ ~ Ⅳ 级降到 5%,可能影响生育。 精子活力下降主要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以及使用某些抗代谢药等。 4. 精子形态: 正常的精子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在精子形态学检查过程中,正常精子必须遵循严格标准:正常精子头部呈椭圆形 或卵圆形,长约 ~,宽约 ~3um,长与宽的比值为 ~,顶体区占头部的 40%~70%;必须不存在颈、中段或尾部的缺陷;细胞质微粒不大于正常头部的 1/3;将所有处于边沿异常状态的精子均列为异常精子。 5. 畸形精子: 在正常精液中形态正常的精子平均占 80%,也可见到一定量比例的异常形态精子,主要表现为头部异常、体部异常、尾部异常和含有胞质微粒异常的精子。 ( 1) 头部形状、大小异常:包括大头、 小头、锥形头、梨形头、无定形头、空泡样头(头部> 20%区域不着色的空泡区)、双头或以上缺陷的联合体。 ( 2) 体部异常:包括精子体部粗大(> 2um)、折裂、不完整、不规则、弯曲、异常薄的体部(无线粒体鞘),或以上任何类型缺陷的联合体。 ( 3) 尾部异常:包括短尾、多尾、发夹状尾、断尾(角度> 90176。 )、宽度不规则,或卷尾部伴有末端微滴,或以上任何类型缺陷的联合体。 ( 4) 含有原生质滴(胞浆小滴)的异常精子:在一次正常精液中,这种细胞约占 %。 胞浆小滴是精子细胞的残余体,其胞质小滴至少有头部一半大小,仍与头部中段或尾部上段相连。 精液常规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22 [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正常精液中的异常精子应< 30%,如超过 30%称为畸形精子,与睾丸、附睾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可见于生殖系感染、精索静脉曲张、雄性激素水平异常时;某些化学药物(如硝基呋喃妥英)、遗传因素也可影响睾丸生精能力,导致畸形精子增多。 6. 红细胞: 见于血精症、睾丸瘤和前列腺瘤等。 7. 白细胞: ≥ 5/HP 即为白细胞增多,多见于生殖道炎症或恶性肿瘤。 8. 可能出现的病原菌:阴道滴虫、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9. 精子凝集: 精子凝集是指精子头与精子头、精子尾与精子尾、精子头 与精子尾之间的凝集, 不是精子与细胞碎片的凝集。 精子尾部支原体感染 尿液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使用手册 23 四、尿液检测 报告 内容: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 每 4- 7 个高倍视野可偶见一个红细胞,如每个视野见到 1- 2 个红细胞 则 考虑为异常。 若每个高倍视野均可见到 3 个以上的红细胞,则可诊断为镜下血尿。 ( 1) 新鲜尿中的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并依据形态 将其分为三种 : a、 均一性血 尿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整个尿 液 标本中不超过二种以上的红细胞形态类型。 b、 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 外形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常 见以下形态 : 胞质从胞膜向外突出呈相对致密小泡,胞膜破裂,部分胞质丢失。 胞质呈颗粒状,沿红细胞膜内侧间断沉着; 有皱缩的红细胞及大型红细胞,胞质沿红细胞内侧呈线样沉着; 细胞的一侧向外展,类似葫芦状或发芽的酵母菌状; 胞质内有散在的相对致密物,成细颗粒状; 胞质向四周集中形似炸面包圈样,以及破碎的红细胞等。 c、 混合性血尿: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 依据其中哪一类红细胞超过50%又可分为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红细胞为主 的 两组。 其中,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 变形红细胞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性血尿 , 可通过相差视野诊断 ,与 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达%;非肾小球疾病的血尿,则多为均一性血尿,与肾活检诊断符合率达 %。 均 一 性 血 尿 尿液检测 多媒体显微成像系统操作手册 24 ( 2)血尿的发病机理 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滤膜时,受到了挤压损伤;以后在通过各段肾小管的过程中又受到不同的 pH 和不断变化的渗透压的影响;加上介质的张力,各种代谢产物(脂肪酸、溶血卵磷脂、胆酸等)的作用,造成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变化。 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不存在通过肾小球滤膜 所造成的挤压损伤,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 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可受 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呈均一性血尿。 ( 3)参考值:混均一滴尿: 0~偶见 /HPF 离心尿: 0~ 3/HPF ( 4)临床意义:正常人特别是青 少 年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这种一过性血尿属生理变化范围。 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月经污染问题,应通过动态 观察 加以区别。 可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归纳为三类原因: ( a)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 排异 、先天性畸形等均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如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