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知识培训教材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界温湿度的变化而增减。 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粮食从空气中吸收水汽的速度和从粮粒内向外散发水汽的速度相等时,即粮食含水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水分值,就称为该条件 下达粮食的平衡水分。 30 粮食平衡水分与储粮有何关系 粮食平衡水分对安全储粮、通风密闭与粮食晾晒意义重大。 对粮食通风、干燥处理时,都是利用粮粒与湿空气间的吸湿平衡规律进行的。 所以正确测定粮食的平衡水分,就能帮助我们掌握粮食的安全水分和决定日晒、烘干、通风等措施。 粮食在入库前后,进行干燥处理时,可根据当地、当时在相对温度和粮食水分考虑,不必降水过多,否则干燥后仍能吸湿。 增加水分。 根据粮食“平衡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可作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选择通风时机的依据,确定能否进行通风。 粮食在进行摊晾处理时,也必须 考虑到平衡水分,如当时外界温湿度有利降低粮食水分则可进行,否则不宜进行。 粮食水分低于平衡 9 水分时,应采取密闭储藏。 3影响粮食吸湿性的因素是什么 ? 粮食吸湿性的强弱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环境空气湿度的高低 \气温与粮温的温差 ,粮食的化学成分和粮粒的结构等 ,其中尤以粮食的化学成分和籽粒的物理结构影响最大。 含蛋白质、淀粉等亲水胶体多的粮食,吸湿性强。 反之,含疏水成分的脂肪越多,则吸湿性越弱。 例如,硬质小麦的组织结构比软质小麦紧密,其吸湿也比软质小麦要弱。 薯干最易吸湿,可采用压盖、密闭等防潮、隔湿措施。 32、如何 防止粮食吸湿。 防止粮食吸湿,须先弄清粮食增湿的部位,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1) 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粮食吸湿,一般在粮堆垛的表层部位和靠近风道的部位,深度很少超过30 cm。 为此,可利用调节仓湿的办法,减轻粮食吸湿程度;进风口隔热密封,防止湿热空气渗入;粮食水分低可采用密闭储藏;用隔热材料压盖粮面,起到隔热防湿作用。 (2) 地坪与墙壁的渗水会使堆垛的底部粮返潮,其最好的防止方法是改造地坪,做好防潮层,或是加强堆垛铺垫隔潮工作,是粮食离开仓壁地坪。 (3) 当粮堆内部温度较高时,湿热扩散会是温度较低的粮堆表面与周壁的15-30 cm处 发生结露现象。 防止粮堆内湿热扩散形成的条件是缩小或降低粮堆内外的温差,可采取分阶段通风降温、常翻动粮面与晾晒表层粮食的办法来处理。 33、粮食吸湿性与储藏过程有何关系。 (1)在粮食储藏期间要采取有利于粮食的解吸,而不利于吸湿的措施,是粮食处于较干燥状态。 (2)按照吸湿平衡原理,在通风、干燥、调质过程中,粮食水分的散失或吸收是在平衡水分范围内的变化,他是判断粮食水分的变化趋势和判断通风的可能性,确定常规保管、通风与密闭的依据。 掌握平衡水分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仓房通风、密闭、摊晾出晒、防潮工作。 (3)由 于吸附滞后现象的存在,在同一粮仓或粮堆中不同水分的粮食混装后,水分分布不均,会带来储藏隐患。 (4)粮食的干燥作业要符合降水规律,可通过调整工艺条件,达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 34、什么是粮堆的湿热扩散。 在温差作用下,水分沿热流方向而移动的现象称为湿热扩散,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即使处于安全水分和水分一致的情况下,只要粮堆在不同部位存在着显著温差,由于粮食自身的导热性和粮堆内微气体流动会导致热量的传递。 同时,水分会沿着热量流动方向而发生转移,使高温处的粮堆水分下降,而低温处的粮堆水分增加。 结果会导致水分增 加的粮食发热霉变。 35、湿热扩散现象可能会在粮堆那些部位造成粮食结露。 粮堆的湿热扩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发生的部位与粮堆的内外温差有关。 (1) 深秋季节,一般容易在粮堆的表层与周边形成结露 (2) 春夏之交,一般容易在粮堆的底部形成结露 (3) 仓房的阴阳两侧受太阳直射的强度不同,两侧粮温差异而造成水分转移,一般来水,阴面水分增加易形成局部结露。 湿热扩散的后果是造成粮堆结露、发热、发芽、腐烂直至丧失商品价值。 36影响粮堆湿热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粮堆内湿热扩散现象已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储粮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这一物 10 理 过程对储粮的安全是必不可少。 归结起来影响湿热扩散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粮食的水分。 水分含量高,饱和水汽压就高,粮堆水分容易转移。 (2) 粮堆的空隙度。 空隙度大,气体容易对流移动,容易使粮堆水分转移。 (3) 粮堆温差。 粮堆内温差越大,湿热扩散的速度与强度就越大。 (4) 粮食吸湿性能大小。 水汽扩散是逐颗粒进行的,每粒粮食都有一物个吸湿与解吸过程,这样粮食吸湿性的大小就直接影响到水分的扩散。 37 粮堆微气流运动与储粮有何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粮堆微气流运动的特性。 可以: (1) 通风降温散湿,提高储粮稳定性,但每次操作要彻底,否则也会造 成局部结露,导致粮食变质。 (2) 利用气流扩散原理进行药剂熏蒸,促使毒气在仓内均匀分布。 (3) 湿热扩散对粮食储藏造成危害较大,在不利条件时原则上应密封或压盖粮面,抑制粮堆内外的气体对流,减少不利环境对储粮的影响。 38 什么是粮食的安全水分。 在实时粮温条件下,能使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保持在 65%以下的粮食水分叫做该条件下粮食的安全水分,粮食的安全水分时随温度而变化的。 39 为何通过冬春季节的通风降温散湿,“偏高水分”的秋粮就可以安全度夏。 平时所指“偏高水分”的秋粮实际上是相对于高温季节的安全储藏水分而言的。 随着气温下降,该水分在秋冬季节并不偏高,它在当时储粮温度下的安全水分范围以内。 随着冬季粮堆通风的进行,在粮温下降的同时,粮食也得到干燥。 再待到来年气温回升时,尽管粮食安全水分值下调,但粮食水分已经降至夏季温度下的安全水分范围,可以安全过夏。 40 怎样划分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 (1) 安全粮是指含水量在当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可安全过夏的粮食。 (2) 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降低的季节短期储藏,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 粮食。 (3) 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 对高水分粮要特别注意,不能做长期保管,必须勤检查,抓紧时间降低水分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41 湿度有哪些表示方法。 所谓湿度是指环境空气干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可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表示。 42 什么是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 . 43 什么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在同温、同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预报和湿度比值的百分数。 44 何谓干湿球温度计。 目前粮库常用干湿求温度计来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干湿求温度计有干求温度计、湿求温度计、转动的湿度对照表河和储水槽等部分组成。 湿求温度计的敢问球上裹有纱布,纱布下端 浸在储水槽内,由于纱布的毛细管作用,使储水槽内的水分源源不断的被吸上来,在温度计的感温球上形成薄薄的水层,保持湿润状态;感温球上未裹纱布的温度计称为干湿球温度计。 45 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 干湿球温度计应挂在通风处,不要被阳光直射。 查看时要保持平视。 吸水纱布要选用细而脱脂的纱布,储水槽应保持清洁,并经常换清水,更换纱布。 11 (2) 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湿球有时结冰有时不结冰,应分别查不同的相对湿度表。 (3) 气温低于 10℃ 时,干湿球温度计的误差较大,不能使用。 此时要改用毛发湿度计。 46什么是储粮中的“三温”。 储粮中的散文通常是指大气温度(简称气温)、仓房内温度(简称仓温)和粮堆平均温度(简称粮温)。 47三温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在正常储粮条件下,气温影响仓温变化,仓温再影响粮温变化。 归根结底,气温对粮温的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 新旧仓房的三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当外界温度上升时,气温〉仓温〉粮温,对隔热性能良好的心仓房在炎热地区有可能是例外,在夏季有时是仓温〉气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气温<仓温<粮温,此时温差大,达 15℃以上, 在深秋时节是时常发生粮堆表层结露。 34月份、 1011月前后为换季的转折点,三温发生交错,规律不稳定。 48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气温在一昼夜间发生省的变化称为日变。 日变的最高值发生于午后 14时前后,最低值发生于日出之前。 一昼夜间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成为气温的日变幅度。 气温在一年各月间发生的变化,成为年变化。 在北半球,年变化的最热月份发生于 78份,最冷月份发生于 12 月份。 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的年变化幅度。 由于气候取决于地理位置,因此,我国各地平均气温是不同的。 4仓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 仓温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也有日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仓温日变化的最高值与最底值的出现,通常较气温日变化推迟1-2 h。 仓温变化的日幅度与年幅度通常较气温的变化幅度小,而仓温最高值低于气温的最高值,仓温的最低值高于气温的最低值。 在空仓或在包装储藏的仓房中,仓温高低有分层现象,上部仓温较高,下部仓温较低。 由于新建仓的隔热性能要好于老仓,新仓到夏季,如在拱板仓内仓温有时会高于气温。 为减少对粮温的影响,需抓住气温最低的时机,开启轴流风机或打开仓窗进行通风,降低仓温。 50、粮温的变化规 律是什么。 由于粮食的导热性较差,粮堆内空气流动又很微弱,因此粮温的变化有其特殊的规律。 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在粮食干燥无虫的情况下,粮堆内生物体的活动极其微弱,所产生的热量对粮温变化无显著影响,此时粮温变化以气温、仓温影响为主。 从安全储藏的角度讲,这种变化称为正常的粮温变化。 通常所说的粮温变化规律,就是指这种正常的变化的规律。 粮温的日变化也有最低值和最高值,其出现的时间比仓温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出现推迟1-2 h。 通常能观察到的粮温日变化的部位仅限于粮堆表层至30 cm 深处;再深处粮温的变化即不明显。 一般情 况下,粮堆表面以下15 cm 处,日变化为0 .5-1176。 C,早晨8点种左右粮温与气温比较接近,适合于粮食入仓。 粮温年变化幅度要比气温、仓温小,年变化的最低值与最高值的发生较气温年变化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推迟1-2个月,地下仓可能推迟2-3个月,粮温最高值在8-9月份,最低值在2-3月份。 3月份以后开始升温,9月份以后则开始降温。 在最冷时。 上层粮温 中层 下层;在最热时,上层粮温 中层 下层;在春季时,上层 下层 中层;在秋季时,中层 下层 上层。 粮温年变化规律是一年升降一次,随季节变化逐渐上升或下降,没有突升突降的 变化。 51、新建仓房大粮堆粮温的分布与老仓有何不同。 新建仓房的粮堆一般较大,粮堆保温性好的特点会更加突出,使得新仓粮堆温度变化规律与老仓有所不同,需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银川库和鹤壁库新建平房仓在最热的时候粮温是 12 上层 中上层 下层 中下层;在最冷时的粮温是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 下层。 52、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仓房围护结构的不同对粮温的影响最大,一般钢板仓、棚仓、彩板仓和简易藏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砖木结构、混凝土仓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