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自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晾胶 —→干燥 — →成品 3简述 明胶的加工工艺流程(同熬阿胶过程相似) 12 答:骨骼 — →破骨 — →脱脂 — →浸酸 — →浸灰 — →洗涤中和 — →熬胶 — →浓缩 — →防腐漂白 — →干燥 — →成品 论述 抗凝血剂的作用机理 答:① .络合(或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就是将血液中的钙离子包埋)。 ②或者沉淀血液中的钙离子。 ③抑制抑血酶的活性。 4简述草酸盐抗凝血的作用机理 答:沉淀血液中的钙离子,常用的是草酸钙,草酸钾,当加入血液后,草酸根离子就易和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不溶性盐)。 加入量:加入浓度 30%的草酸钠或草酸钾,加入量为 %。 草酸盐有毒,这种采集的血液禁止用于食品。 4简述 柠檬酸钠的抗凝血作用机 理: 答:与 Ca 结合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 加入量:是每公斤血液加入 3g; 加入方法:柠檬酸钠先用少量水稀释成为溶液。 4简述 乙二胺四乙酸( EDTA)的抗凝血作用机理: 答:对钙离子产生络合作用。 加入量:每公斤血加入 2g,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加入。 4简述 肝素的抗凝血作用机理 答:肝素能抑制许多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血纤维蛋白的形成,以至学校办的黏着、聚集和释放反应,不能产生血小板血栓。 实践中用肝素钠较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凝剂。 加入量:按说明书执行,因为各厂家浓度不同。 13 4简述 除去血 纤维蛋白方法 答:在血凝固前用粗糙的木棒在血中搅动,血纤维蛋白就会附着在木棒上或浮在血液的表面,再通过布袋过滤。 但这种方法易发生溶血反应。 4简述 血液的促凝 答:向未凝固的血液中,逐渐添加二氯化钙溶液。 具体方法就是:边添加边搅拌,发现血液比较粘滞时,就停止添加,搅拌;若血液一旦被凝固,要想对其解凝就不行。 4论述 溶血反应的过程 答: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发生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进入血浆,导致血浆染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溶血反应。 (要放置就需放在生理盐水或等渗溶液中,且不能震动)。 出现溶血反 应情况:血液震动,搅动;低渗溶液的环境。 在血液凝固以后,血清是淡黄色透明液体,在生化制药上常用血清而不能用血细胞,就需要防止溶血反应。 4论述 制备原理 答:血红素是由四个原卟啉与一个铁离子形成的卟啉化合物。 在有氧气存在时,且铁离子为二价时,表现出一种鲜艳的玫瑰红。 血红素( 4 个) +1 珠蛋白→血红蛋白;当 pH﹤ 3 时,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最松散,而血红蛋白又存在于红细胞中,就必须要使血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出现溶血现象,血红蛋白凝固加入丙酮,且血红素又溶解于丙酮中,再加入醋酸钠和鞣酸,可沉淀血红素,再加入 CMC(羧甲基纤维素,是一种稳定剂),阳离子交换树脂,血红素可以被吸附,再过滤可以得到血红素。 4论述血红素提取 操作要点 答:①抗凝剂:血液总量的 %柠檬酸钠。 ②离心程序:用 3000r/min,离心 15min。 14 ③溶血:加入血细胞等量的水溶血,再加入血细胞5倍量的氯仿,再过滤去掉杂质。 ④沉淀:滤液加 4~ 5 倍丙酮,用 1N 盐酸调 pH 值 2~ 3,搅拌 10min,再过滤,除杂质。 ⑤提血红素:沉淀物用 1N 氢氧化钠调 PH 值 4~ 6,再加入 1%的醋酸钠,搅拌静置后,血红素以无定形(指晶体状)的墨绿色沉淀析出, 过滤就得到血红素沉淀。 ⑥干燥:血红素沉淀用布袋掉干,在石灰缸中干燥 1~ 2 天,即可得到产品。 50、简述 脂肪的定义及主要成分 答:油脂的定义:在室温条件( 20℃)下,呈液态的脂肪叫油。 如:骨油,鱼油,鸡油。 在室温条件( 20℃)下,呈固态的脂肪叫脂。 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在体脂肪中即板油)超过 90%以上。 5对 生脂贮存加工的原因 答:为了保证动物脂肪的质量,在屠宰 4h 以内,就应当进行加工。 因为动物生命活动停止后,脂肪组织中酶活性还很高,就易造成脂肪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酸败。 加工处理的目的 是杀死脂肪酶,杀死微生物,并与氧气隔绝。 若长时间来不及加工以冷藏最为适宜,缺乏冷藏设备的则采用盐藏。 5简述对生油脂的贮藏方法 答: ①冷藏法 在 0~ 1℃情况,生脂可保存 10 天,单层有效厚度在 5cm 以下。 在 - 10~ - 15℃下,可保存 3~ 4 个月。 注意事项:要除去脂肪中的非脂部分;如:残存的肌肉,膈肌,血污。 ②盐藏法 主要是食盐能够抑制脂肪分解酶(脂解酶)的活性和减少氧气浓度。 层盐层脂肪的堆放,堆放脂肪厚度在 5cm以下,用盐量 8~ 10%。 15 注:盐只溶于水,不溶于脂。 5 简述 油脂的应用 答:① 应用于饲料工业;②应用于皂化工业。 5论述 牛脂生产脂肪酸钙的操作要点 答:脂肪酸钙主要用作反刍动物(如:牛,羊)饲料中添加的一种油脂,反刍动物瘤胃不能接受脂肪。 因为脂肪直接加入后,瘤胃不能承载脂肪,引起牛拉稀,生产成脂肪酸(实际就是对脂肪进行包埋的一种技术),保护脂肪,让脂肪在牛小肠里进行消化。 草食动物不能吃油,肉,若吃肉,需将肉中的脂肪抽提干净。 这种脂肪酸钙目前在国外已用于生产,主要用于奶牛,肉牛,奶山羊,绵羊,奶羊。 应用:我国牛饲料未发展起来的原因 牛繁殖力低,牛价格(牛种)贵,死头牛成本高。 .养殖技术跟不上。 方法:脂肪融化 — →加入脂肪量 30%NaOH 粉末 — →搅成糊状 — →加水(加水量加三次,每次加牛脂重量的两倍水量),煮沸(脂︰水=1︰6) — →搅拌成乳白色液体 — →再加入 CaCl2粉末 — →产生絮状沉淀物 — →再过滤沉淀物 — →用冷水洗至中性 — →干燥得到脂肪酸钙 5简述 牛皮的种类和用途 ①种类 黄牛皮(包括:奶牛皮)和水牛皮最好。 其次是牦牛皮等。 ②用途 古时用作过河工具(皮筏子),皮鞭,马鞍,工具,枪袋,炮衣,子弹袋等。 工业用于各种纺织用革,如皮圈,皮棍等。 民用于皮鞋, 皮箱,皮带皮包,皮绳,篮球,排球,坐垫等。 交通和农业的用材等。 5论述 牛皮的组织结构 16 答:牛皮在制革工业上称为皮板。 皮板的纵切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明显分为三层: 表皮层:皮板最外面最薄的一层,占总厚度的 %~ %,表皮层是由逐渐角质化并紧密结合的细胞所组成,具有疏水性,对水、酸、碱、盐以及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制革时表皮层没有多少使用价值,应当除去。 除去方法采用水磨法,除去这一层后,增加了皮革的通气性。 真皮层:有外向内的第二层,是皮革加工利用的主要原料,皮革的许多性质都与这层的组织结构特 点密切相关。 真皮层最厚,最紧密,是由胶原纤维蛋白、弹性纤维蛋白和硬质而稳定的网状纤维构成。 胶原纤维蛋白在湿度升高的时候,易吸收水分而膨胀。 弹性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拉长和缩短,对皮板的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网状纤维在真皮组织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数量较少,交织成网状,贯穿整个真皮层,在于表皮层相接触形成致密的网膜,使制成的皮板具有坚韧而光亮的革面。 有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感受器、腺体、毛发、汗腺、皮脂腺、竖毛肌等。 特性:皮革的各个方向都有比较强的牵引力。 但取自牛的身体不同部位的皮革有一定的差异,质量最 好的是背脊,其次是两肋,最差的是腹部。 5论述 影响牛皮品质的主要因素 ①牛蝇的危害 主要对牦牛损害特别大,对牛的感染率高达 70~ 80%,其中高寒山区的毛牛的感染率最为严重。 一般牛蝇成虫不咬人,牛蝇将卵产到皮内,从而影响皮质量。 看皮孔眼数量多少,一般一张牛皮超过 6 个盲眼就认为是次等皮。 ②保藏和运输 干燥时的危害:夏季牛皮难保藏,因为高温明胶化微生物繁殖,会使胶原蛋白明胶化。 阳光下暴晒时易出现表面干得很快皮生有水分不易散失,而导致胶原蛋白明胶化;寒冬季节,牛皮堆积在室外,冻结成冰,若牛皮折叠时易断裂特别牛皮解冻时,细菌会大量繁殖,导致牛皮腐烂,变质。 所以贮藏时多数采用工业盐贮藏法。 ③贮藏 17 克服牛皮表面水分散失过快。 防止微生物繁殖。 防止牛皮冻结。 因此,牛皮的贮藏常采用盐腌法: 即用一层盐,一层牛皮的堆放。 在贮藏打包的过程中要防止牛皮的打折断裂。 在运输途中,要防止已经硬化的牛皮折叠。 5论述 生皮的初加工方法 答:生皮指牛皮从胴体上剥落下来的鲜皮;鲜皮必须尽快经过加工处理以防止腐烂变质。 一般来说,鲜皮都来不及加工,都有一段贮藏时间。 ①清理 目的:除去泥污,粪便,血污;此外还有多余的脂肪,耳朵,蹄尾, 嘴唇。 方法:可以水洗(局部),修割。 ②防腐处理 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