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实用养鱼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 量,并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4. 保持适当水位,做好防旱、防涝、防逃的工作。 5. 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的测算和分配工作。 6. 合理使用渔业机械。 7. 做好池塘管理记录,每个鱼池设养鱼日记,对鱼种的放养及每次成鱼的收获日期、 尾数、规格、重量,每天投饵、施肥的种类 和数量及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情况,用表格记录在案,以便统计分析,为改进养殖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8. 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饲料 ( 1) 投饵训化:每次投喂前先敲食桶 13 分钟,然后再投喂,使鱼定点集中上浮 吃食,并养成习惯,当乌仔长到 3CM 长后,可逐渐投喂粒径 的颗粒饲料。 ( 2) 定时:每天定时喂鱼。 ( 3) 定量:饲料投放有计划进行,每年、每月、每天的投饲量,在正常情况下不 要任意改变,在水中溶氧少、阴天、捕捞等特殊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 ( 4) 定质: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鱼的生长,投喂的饲料品种不宜任意改变,饲料 最好作消毒 处理(如青岛正大饲料经过高温、高压的膨化技术后,原料中的细菌可全部杀死),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减少鱼病的发生。 ( 5) 定位:饲料投放有固定的位置,养成鱼摄食的习惯,同时便于清理残渣和防 治鱼病,投草要搭草架,投精料要设投料台。 ( 6) 开始投饵时撒的要少且慢,待鱼逐渐增多时,再加快投饵速度,鱼吃饱后陆续游离,撒饵要放慢,喂到“八成饱”即可(即大多数鱼已离去,只有少数鱼在寻食时即可停喂)。 9. 四看投饵:参见网箱养鱼。 (二) 水质管理: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清水白汤白养鱼。 水域中水质的好坏,对鱼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1. 水质与溶氧的 关系:水中氧的来源有二:一是水中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产生,占 80%, 二是空气中氧溶入。 池塘氧主要消耗在水中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鱼类的呼吸也消耗一定的氧,但占耗氧总量的比例不大;此外,水中的氧向空气中扩散也损失一部分。 水中溶氧有三高三低的变化:白天高,黑夜低;晴天高,阴雨天低;水表层高,水底层低。 2. 优良水质的标准:水质肥度适当,主要看水色,长期总结看水规律叫“肥、嫩、 活、爽” ( 1) 肥 水色较浓,浮游生物数量较多( 3050mg/L)有机质也较多。 ( 2) 嫩 水色看起来肥而不老,呈油绿色或红褐色, 表示浮游生物组成好,易消化藻 类多,而某些蓝藻、绿藻类等不易消化种类多时就浓重混浊。 ( 3) 活 指水色随光照时间不同而不断变化,它有三种表现:一是上午水质较淡,透 明度大,下午水质较浓,透明度小;二是有水华出现,水华是无风晴朗之日,水面出现一条条或一块块浓淡相间的颜色,并不断移动。 条状水华是最理想的水质,大片云块状水华是水质过肥的象征,是“转水”的征兆,必须加注新水。 三是下风口处有油膜浮在水面,上午呈黄褐色,下午呈绿色。 俗称“早红夜绿”。 ( 4) 爽 表示水质清爽,混浊度小,透明度适中( 2535CM),水中含氧 量较多。 ( 5) 老水:呈铜绿色或暗绿色,透明度低,水不活,不会有日变化,大我是不易消化的藻类,是长期投饲施肥不加水造成的。 ( 6) 转水:是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造成密度过大,营养盐类不足,二氧化碳不足,透 明度低,由于这些不利的生活条件,藻类自身活力急剧下降,如遇阴雨天,光照不足等诱发因素,就会产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藻体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池水严重缺氧,池鱼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 转水初期,水呈暗黑色或乳白色,水中混浊度大,很短时间内会转到澄清透明,鱼腥味很重,俗称“臭清水”,转水常常是管理失误引起,其先兆是出现云块状水华 ,此时已表明浮游生物密度过大,应及时加注新水,冲淡水质。 3. 调节、控制水质的措施 ( 1) 施肥、注水控制肥度:控制水质的主要措施是施肥和及时加注新水,其过程是水 质浓,加注新水;水质淡加肥,加肥后水质转浓,再加水,但施肥和注水量要灵活掌握,从鱼种放养后至 6 月中旬,透明度控制在 2030CM; 6月下旬至 9 月的高温季节,应降低肥度,透明度控制在 3040CM。 A. 施肥:基肥足:冬季水温低、溶氧高、耗氧少,此时施入大量基肥,经长时间的 分解,不会产生氧的急剧减少,而当春季水温上升时,水质转浓,池水中饲料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 于鱼类的生长,此时施肥应次少量多,施肥量约占全年的 40% 春肥补: 35 月份,浮游生物已大量繁殖,鱼类摄食明显增长,此时应补施肥料, 次少量多,约占总量的 2530% 夏肥控: 68 月份,正处于高渐季节,是投饲量最大的时期,耗氧量大,一般高产池 塘基本不施肥,如水质较淡,施肥量也要次多量最少,施肥量约占总量的 10% 秋肥勤: 910 月正值秋高气爽,投饵量已逐步下降,此时要次多量少勤施肥,施肥量 约总量的 2025% B. 加水:是调节、改良水质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及时加注新水的四个作用: 一是增加水深,增加鱼活 动空间,相对降低密主度。 二是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光透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大,溶氧增 加。 三是降低藻类(特别是蓝藻、绿藻)分泌的抗生素,有利于易消化的其他藻类生长。 四是直接增加水中溶氧,解救或减轻鱼类浮头,并增进食欲。 具体加水方法是:春水浅:春季放种时水深约 1 米,水浅易肥,水温容易升高,也有 利于今后加水。 夏勤加:每 10 天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 1015CM。 秋保水: 910 月份,外河水位下降需加水保持水位。 冬水深:水位 米左右。 ( 2) 增施石灰,提高池水 CO2的平衡能力,浮游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也需 CO2, CO2 不足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由于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CO2大量积聚,早晨 PH值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 CO2被消耗,水的 PH值也随之升高。 施放石灰或碳酸钙,可明显增加池水的碱度、硬度,调节池水中的 CO2含量和缓冲水的 PH 值的变化。 一般每亩 1520KG。 ( 3) 控制大型浮游动物:水蚤、轮虫过多时,由于它们捕吃浮游植物,会使池水变清, 产生缺氧浮头,可用 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 ( 4) 机械搅水:增加底层水溶氧。 (三) 预测和解救浮头:当水中溶氧低到一定程度,鱼 游至水的表层,将空气和水一 同吞入口中,这种现象称浮头。 1. 浮头的预测: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预测: ( 1) 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A夏秋季节,白天水温高,在下午或傍 晚,如遇气温下降速度快的天气,表层水的温度迅速降低,加快和提早了上下水层的对流,溶氧下降,引起浮头。 B 如傍晚下雷阵雨或白天吹南风,夜晚吹北风,俗称南撞北,均会因表层水温迅速下降而引起浮头。 C连续阴雨天,光照条件差,风力小、大雾、气压低,白天浮游生物产氧少,上半夜或直半夜就会开始浮头。 D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一旦转阴,易浮头。 ( 2) 随季节预测浮头 : A春末夏初,夏末秋初是气候急剧变化的季节,易引起上下水 层的对流而缺氧浮头。 B 梅雨季节,日照少,造氧少,耗氧多,加上气压低,风力小,往往引起连日浮头。 ( 3) 观察水质进行预测:水色浓,透明度低,下层溶氧低,如遇天气突变,容易产生 严重浮头。 ( 4) 检查鱼类吃食情况进行预测:每天投饲后,鱼类一般总是在一定时间内吃完,如 发现同样数量的饲料,没有吃清,留下很多,可能池塘水中溶氧不足鱼已感到不适应,第二天黎明前后定要浮头。 ( 5) 用测氧方法预测浮头:每隔 23 小时测一次,二者之差再除间隔时间即为每小时 耗氧量。 如下午 6 点测氧为 8mg/L, 8点为 6mg/L,则每小时耗氧为 1mg,至半夜 12点共 6个小时,要减少 6mg/L,池水溶氧为 2mg/L,故可预测半夜将发生浮头。 2. 防止浮头方法:( 1)放鱼前,放干塘水,适当挖除塘底过多淤泥。 ( 2)搞好“看天”施肥和“看水”施肥。 ( 3) 夏秋季节,适时注入清水或每 667 立方米水体遍撒生石灰 1520KG,调节水质。 ( 4) 掌握适当的放养密度,以免造成氧气不足。 ( 5) 在夏季如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则可在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将溶氧高的上层水送到 下层,事先降低下层水的耗氧量。 ( 6) 天气连绵阴雨,则根据预测浮头技术,在浮头前 开动增氧机。 ( 7) 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吃食量。 3. 浮头的解救:鱼类开始浮头到死亡,时间是较短的,故应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 1) 如浮头刚开始,可及时开动增氧机或用水泵加注新水,水流宜平,水面冲击,泵 机开动后不能停,一直到日出后。 ( 2) 在严重浮头时,切勿使鱼受惊,如出现死鱼也不要下水捞鱼,如开动增氧机、水 泵仍不能使鱼集中到流水周围,应迅速调用大水泵冲水或调用几台增氧机,同时开机。 ( 3) 如已泛池死鱼,鱼死后浮在水面的时间不长,即沉于池底,于当日中午用网拉捞, 以挽回部分损失。 ( 4) 发生严重浮头或泛池时,可用化学增 氧法 复方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 沸石粉,含有效氧 1213%,将该药直接撒在鱼类浮头最严重的水面,一次用量每亩为 46KG,30 分钟后可平息浮头,有效时间可保持 6 小时 ,但注意防潮。 或全池泼洒鱼浮灵。 ( 5) 每 667 立方米水体用生食盐 ,遍洒全塘。 ( 6) 每 667 立方米水体用明矾 或生石膏粉碎 .55KG 遍洒全塘。 (四) 合理使用增氧机:不见浮头不开机,增氧机变成了救鱼机,使用很不合理,应采取如下方法: 1. 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傍晚不开,鱼灯主要生长季节坚持 天天开为原则。 4. 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时间长(至第二天日出),中午开机时间短( 23 小时); 天气炎热,面积大或负荷水面大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面积小或负荷水面小,开机时间短等措施。 3.增氧机的增产效果:合理使用地氧机,在生产上有以下作用:充分利用水体增高水 温;预防浮头;解救浮头,防止泛池;可加速池塘物质循环,稳定水质;可增加鱼种放养密度和增加投饵施肥量,从而提高产量;有利于鱼病防治;据试验在相似的条件下,使用增氧机的池塘比对照池净产增长 14%左右。 四、鱼苗、鱼种的培育 1. 鱼苗下塘前 12 天,在鱼苗池中用鱼苗网拉空 网,以清除池中的野鱼、蝌蚪和水一 昆虫等敌害,同时搅动池底,加快清塘药物毒性的消失和促进肥料的分解。 2.若水中大型浮游动物数量过多,应全池泼洒敌百虫进行杀灭,每立方米水用 , 12 天后再放苗,放养前可取池水一盆,放几尾鱼苗养半天至一天,若鱼苗正常,则可放养;若鱼苗死亡,说明仍有毒性,应推迟放苗。 3.鱼苗游泳能力差,下塘时细心,水温差不超过 2 度,放鱼苗时应将盛鱼苗的容器放 在池水中使容器温度与池水一致后,再缓缓倒入池中,切勿倾倒。 “四大家鱼”鱼苗放养量为每亩 1530 万尾;鲤、鲫、罗非 鱼放养量应高一些;加州鲈每亩放 5 万尾左右。 鱼苗一般单养。 4. 鱼苗下塘 23 小时即可投喂微粒饲料或人工饲料(如青岛正大鲤鱼开口料),也可 用黄豆制品,每天每亩 34KG。 鱼苗下塘前 7 天可全池泼洒豆浆,以后可全池匀撒豆粉,豆粉越细越好,鱼苗浮头时不能投喂,每天投喂应以当天池水的下风头稍有饵料剩余为宜,每天投喂 4 次,即 9 时, 11 时, 14 时, 17 时。 5. 鱼苗下塘 34 天后应施肥,一般用粪肥每亩每次施 100KG,隔 57天再施肥一次。 用化肥时,每立方米水可施氮 、磷 、钾 ,每 35 天施一次。 6. 鱼苗下塘后每隔 35 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使水面升高 1015CM 即可。 7.鱼苗患气泡病时体内和体表会出现一个到多个发亮的气泡,使鱼苗漂浮在水面,不 久即会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较肥,水中溶氧饱和所致,发现鱼患该病后,应及时注入新水(井水最好),也可按每立方米池水 50100g的用量全池泼洒食盐水。 8. 鱼苗体长达到 时,应拉网以锻炼鱼苗,对以后分塘和销售有利,拉网在 晴天鱼不浮头时进行,拉网要缓慢,一端拉时,另一端停下,防止鱼苗粘贴在网上。 9. 鱼苗一般单养混养的几种方式见下表: 类型 混养的比例 鲤鱼为主 鲤鱼占 8090%,鲢、鳙鱼占 1020% 草鱼为主 草鱼占 8090%,鲢、鳙占 1020%,不宜配养鲤鱼 鲫鱼为主 鲫鱼占 8090%,鲢、鳙占 1020% 鲂鱼为主 鲂鱼 7080%,鲢、鳙占 1020%,银鲫占 510% 10. 投饵训化,使鱼养成定点集中上浮吃食。 11. 当池水过肥或过老,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鱼的吃食集群不好或有鱼病时,应及 时注水或换水。 12 要经常巡塘,高温季节,坚持夜间和黎明巡塘, 防止鱼浮头死亡。 13 以鲢鱼不主,乌仔混养比例:鲢鱼 4060%,鳙鱼 1020%,草鱼 1520%,鲤鱼 5% 14 当水温降到 810 度时,鱼则停食、冬眠, 11 月中旬到翌年 3 月中旬为鱼的越冬期, 鱼越冬前先排出 1/2 左右池水,然后再注水到原水位,再全池泼洒一次含氯消毒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