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监控系统施工组织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计依据,以工程验收标准为检验依据,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直至工程验收。 、 规章制度  协调会议通知制度 凡是与 本 工程有关的,由 校方 、监理两方或两方以上参加的协调会议,定期举行会议(如每个星期一),必须就有关协调情况及最终答复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会议纪要送达 校方 及相关人员。  合同与资料管理制度 凡是与系统工 程项目有关的合同文件和资料,由项目经理负责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借阅必须经过授权和登记。  验收制度 由 校方 、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由验收组长把验收结果填入工程报验单并签字,其他验收人员在此报验单上签名。  材料管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材料管理,工程队施工过程中所有材料领取须填写统一的领料单,并由项目经理和专项工程师签字方可领取,剩于材料需及时退回材料管理员处,由管理员统一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由安全员负责查看和保管安全帽,工程中使用的临时设施如配电设施 、库房、休息室等每日由安全员定期定时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 项目管理机制 为适应本工程施工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立工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公司各职能部门服务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对工程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全 第 9 页 权处理与工程有关的一切事务。 公司与项目经理部之间除了采用电话通讯和传真方式外,本工程还将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方式联系。 、 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由项目经理部处理施工现场一切事务。 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班子,由项目经理选用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善合作、服务好的管理人员进 入项目管理班子。 建立健全项目工长、内业、材料、质量、安全等岗位责任制,定期对各专业进行考核。 对项目经理、 校方 认为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立即更换。 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业绩评比,奖罚办法,定期组织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会议,检查工作质量。 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重点解决项目的资金、质量、速度等难题,以确保资金为前提,带动项目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每周召开由项目经理主持的班子 会议 ,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协调安排。 实行劳动用工管理,选用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的作业队伍,树立连续作战的 精神,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在施工中实施目标考核,并针对本项目制定 “ 工程项目管理责任目标考核与奖惩办法 ” ,以推动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激发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 工程资金由项目经理直接支配。 项目经理部加强对项目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强化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技能。 鼓励参战人员艰苦创业,同时提高其福利待遇,让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投入工程建设。 1 项目经理部加强同 校方 的联系,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保证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第 10页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的控 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施工后的控制。 、 施工准备阶段 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图纸;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物质准备,包括设备材料订购和加工准备;施工工具准备,施工办公用品的准备等。 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 施工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准备;“ 五通一平 ” 的准备;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组织机具材料进场;准备 好各种施工记录表格。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具体措施有: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材料进场有合格证;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施工记录有签字;行使质检有否决。 、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完成后,对形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织联运试车;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 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 审核有关技术证明文件;  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 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 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第 11页  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 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的技术核定书;  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 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 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 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 现场质量检查  开工前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能否连续 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 工序交接检查。 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 隐蔽工程检查。 凡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可掩盖。  成品保护检查。 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 施工操作质量的检查。 应经常深入现场,巡视检查施工操作质量。  充分利用目测法、实测法、实验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 目测法可归纳为看、摸。  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 优选供货厂家,确保供货质量;对于工程中的主要设备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材质化验单;新材料的 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  认真、严格地做好各项施工记录。 定期请质检站人员到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并按照质检站人员意见进行调整、安装;不定期请 校方 工地专业代表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 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参与工程的全过程。 专职质检员每天必须在工地巡视,现场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发现质量隐患应及时纠正,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备案。 、 安装工程质量达优的保证措施 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会审记要,技术变更通知等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 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质检部门监督检查、专业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 第 12页 岗位责任制  原材料、加工件、设备等必须具备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材质证明等,杜绝使用“ 三无 ” 产品,把好进货渠道关,进场材料必须经专职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 坚持 “ 三检 ” 制度,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及质量通病应立即进行整改及根除。  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必须经专职质安员和 校方 代表、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并在隐蔽资料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  设备安装的外露部分,除了保证规范规定外,还必须注意外形尺寸的美观。  制定半成品的保护制度,责任落 实到人头,严格执行值班保护制度。  坚持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工程质量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的分配制度,动员全体项目人员、施工人员为争创优良工程而共同奋斗。  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资料保证措施。 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置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  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巡视,随时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常用记录:开工、停工、竣工报告,中间交工验收说明书等。  设备安装施工记录。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安装隐蔽记录、各种仪器仪表检验调试记录 、设备及配件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  施工现场工长必须每天填写施工日志,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及时、准确、认真地填写,并且,总结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提醒施工操作人员注意。 、 工程施工准备 、 施工技术准备 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勘察工地现场,充分了解和掌握系统设计意图、功能特点,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其次组织举行专题技术培训、讨论会,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增强质量意识。 、 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第 13页 序号 主要工具名称规格 1 冲击钻 2 电工用普通组合工具 (虎钳、扳手、螺丝刀等 ) 3 手枪钻 4 电工 用数字万用表 5 人字梯 6 兆欧表 7 手持照明等 8 安全帽、带劳保用品 9 全套组合测试工具 10 笔记本电脑 11 网络测试仪、通断测试仪 、 劳动力计划安排 根据工程设计,实施及项目管理经验,我 公 司组建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 设 工程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设计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员等。 设计 部 :按系统的情况配备相关技术工程师,共配备 2 名设计工程师,负责本工程设计工作。 工程技术组:配备 3 名技术工程师,负责本工程施工工作 ,管理工程队。 质量管理 组:配备 1 名质检 员 ,从质量管理角度予以负责。 项目管理组:配备 1 名项目管理人员, 由项目经理、副经理带队。 材料设备管理组: 配备 1 材料 管理人员。 安全员 1 名负责监督安全生产。 、 施工的临时设施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区布置临时设施,如:仓库、现场办公用房、工人换 第 14页 衣、休息房等。  仓库 需要 15 ㎡用于现场急用的线缆及部份设备的临时储藏。  现场办公用房、休息房 大约需要 15 ㎡左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照明、电话等办公设备。  现场临时设施 现场施工用电主要是用于照明及设备调试,其电源由 校方 负责解决 , 安装施工用水量很 少,主要在 校方 施工用水管取。 、 材料组织与管理 本工程系统材料有主材、辅材之分。 按工程施工工艺特点及进度计划安排,工程前期主要是辅材的进场,工程后期则主要是主材的进场,设备安装及阶段验收等。 由于主材、辅材使用性质不同,进场时间不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