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信息类产品,也大多是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如显示器、打印机、磁头、应用软件等产量较大的产品,在关键技术领域(如系统软件)的产品品种却很少。 目前,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多领域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趋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产生激烈的竞争,而且也可以预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有更多的国外高新技术大公司进入我国,这对我国民族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活动,生产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5.园区环境营造侧重基础设施和政策,综合环境有待构建 我国的高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园区环境上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首先,从硬件建设上看,我国大多数高新区的建设十分注重“七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等基础建设,舍得大量投资,而相对忽视园区自然环境的营造,只片面强调园区绿化覆盖率的高指标,而相对忽视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创造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另外,17 由于开发资金的限制,高新区多采用集中兴建核心启动区,规划一块、开发一块的“滚动式” 开发战略,客观上也影响了园区环境的总体规划,造成园区内景观紊乱 繁杂,缺乏统一的形象设计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其次,从软件环境的建设上看,我国各级高新区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在优惠政策相互攀比,甚至脱离了地方实际,但却往往不太重视后续服务;只注重人才、资金、区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豪华组合”,而相对忽视对园区内“创新氛围”的营造,而后者却被 P. Hall 等人 [1]视为“科技园区的内涵和生命的源泉”,也是硅谷最本质的特征。 (三) 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高新产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某 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1991年, 某 市委市政府明确 提出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短短几年内, 某 高新技术产业迈入高速、高效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来,并逐步成为 某 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 1992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为 亿元 (现价, [1] P. Hall and M. Castells.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The Making of 21st Century Industrial Compelex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18 下同 ), 1999 年已达 亿元,是 1992 年的 17 倍之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 %提高到 %。 下表列出了1992~ 1999 年 某 高新技术产品的系列数据。 某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 某 以“三来一补”等粗放经营型为主的经 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使之初步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经营型的基础上,提升了产业结构的层次,优化了全市经济结构,也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表 14: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单位 :亿元 %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其 中 电子信息 机电一体化 新材料 生物技术 其他 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 107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14 35 (新口径 ) 19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2020。 近十年来, 某 高新技术产业在保 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的总体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产业的产销衔接较好,除 1992 年外,产业的平均产销率一直保持在 91%以上的高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保持了良好的竞争态势。 1999 年,全市生产高档微机 万台,占全国产量的 34%,程控交换机 万线,占全国产量的 50%,其他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高档无绳电话、硬盘驱动器、基因工程干扰素、 SDH传输系统、磁共振、伽玛刀、有机硅材料、生物工程乙肝疫苗 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也开始走向世界,如局用万门程控交换机 1997 年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比亚迪公司的高性能电池成功进入西欧市场; 某 生产的磁头占世界产量的 1/3 等。 某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迅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1999 年全市外贸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增长乏力,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保持了 %的增长率,达到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增加值的 36%。 某 已是我国重要的20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基 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 某 初步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产业化基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 某 已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 1999 年信息产业产品产值达 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同时 某 也是全国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产业化基地。 二是 某 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 863”项目等高科技成果在 某 实现产业化,使某 成为了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 某 列入火炬计划的产业化项目已有 100 多项,在“ 863”计划实施的 10 多年里,已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 10 多项成果在 某 实 现了产业化, 10 多项成果进入了产业化准备阶段。 某 还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1999年 10 月,市政府与外经贸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届“高交会”规模盛大,吸引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团队以及来自美、日、德、英、法等 26 个国家的 402 家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所、金融机构和一批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成交总额共 亿美元,其中成交高新技术项目 1030 项,成交金额 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 %;本届高交会水平很高,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4000 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参21 加了展示和交易,其中一大批代表中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论坛”,共举行了 36场专题演讲会、报告会,来自不同领域的 30 多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和专家作了十分精彩的演讲。 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必将使得 某 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基地和高科技项目招商基地。 2.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行业结构高度集中 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等五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其中尤以电子信息产 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已成为 某 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1999 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 亿元,已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是正在形成中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1999 年生物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分别为 亿元和 亿元, 1992~ 1999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62%和 %。 1999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 591 亿元,而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品产值就增加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 增加值的 27%,充分显示了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在 某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图 12: 1999 年 某 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结构 电子信息9 0 .6 %机电一体化4%其他0 .5 %生物技术1 .3 %新材料2 .7 %2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集中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倾斜和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应变能力,一旦发生重大技术变革,将对整个高新产业产生严重冲击。 3.市场引导研究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某 通过多年的大胆创新,现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开发为主体、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国外研发机构为补充的技术开发体系。 多年来, 某 从不同方面和层次推动以市场为 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培育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大力扶持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更紧密、更有效地结合,迄今已依托重点企业组建了 12 个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加强与内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弥补自身科研力量的不足。 23 目前 某 的企业已与国内的 200 多所大学、几百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并且将企业的研发活动延伸到内地,在内地设立几十家研发机构,几千名科技人员为其工作。 此外, 某 的高新技术企业还紧紧把握 目前技术全球化和企业Ramp。 D 国际化的潮流,将自己的研发网络向发达国家延伸。 目前 某 的企业已在美国硅谷等设立多家研发机构, 某 泰丰公司收购了一家韩国研究所,首创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先河,这些研发机构成为 某 研发体系的重要补充。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细胞,具有将科技要素和经济要素紧密结合的最佳条件。 多年来, 某 强化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企业倾斜。 政府也发挥导向作用,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 80%投向企业。 目前在 某 的 521 家研究开发机构中,属于企业创办的有 477 家 ,占 %;全市的研究开发经费的 82%来自企业, 1998 年 129 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经费 亿元,占全市研究开发经费的 90%以上,其中华为、中兴等研发经费占年产值的 10%以上,且华为一家就达到 10 亿元。 1998 年,全市申请专利 2093 件,绝大多数来自企业,是全国第一个在专利申请中以企业为主的城市。 1998 年高新技术企业年末职工总数为 73551 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 24253 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重高达 %,24 人数为 11869 人。 4.大 型企业作用突出,外商投资带动增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到 1998 年底, 某 129 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 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 %,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 亿元,其规模居全国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过亿元的有 51 家,过 10 亿元的有 14 家,过 20 亿元的 7家,达 80 亿元的 2 家。 1998 年 129 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利税分别为 亿美元和 亿元,分别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和利税总额的 %和 %,充分显示了骨干企业的优势。 当年《广东统计年鉴》公布的全省工业总产值最大的 50 家和销售收入最大的 50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 某 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 12 家和 10 家。 其中, 某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在两项排名中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 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同步增长, 1998 年 129 家高新技术企业人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亿元,销售利税率达 %。 外商投资一直是 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成为 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多年来,在 某 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有 64%是中外合资性质,它们几乎涉足了目前 某 高新技术产业七大领域的所有方面。 199725 年前,它们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一直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 70%以上,产品出口也一直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0%以上。 近年来,随着 某 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外国高新技术公司来深投资办厂,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进入 某 投资的外国大公司数量明显上升。 日前《幸福》杂志列出的世界 500 强中已有 IBM、日立、飞利浦、杜邦、惠普、三星、施乐、康柏、三洋、理光、西屋电气、数字设备公司、富士通、三井、东芝等 17 家在 某 市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还有希捷、友利电、爱普生、北方电讯、 ANALOGIC、哈里斯等 30 多家跨国公司在 某 投资兴建高新技术企业。 除了直接投资建厂外,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方式更加灵活,如美国投资者参股科兴生物制品公司,美国风险投资入主金蝶公司等。 这些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带动了 某 及其周边地区与其配套的企业的发展。 5.高新区经济运行良好,但发展空间不足 1996 年 5 月 2 日, 某 市在原有科技工业园的基础上组建了“ 某 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 管理体制,总面积扩大到 平方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