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联创花园21_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准仪 第二节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一、 砖砌体结构施工 本工程承重墙设计采用 MU10 普通砖。 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放出墙身中心线及边线,浇水湿润。 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 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砖墙砌筑遵循以下要点 : 1 砌砖操作方法可采用“三一”砌砖法。 2 砖墙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窗台宜为 10mm,但不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 灰缝大小可根据结构尺寸、现场确定。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80%;竖直宜采用挤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 砖墙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 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七分头砖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 18 砌丁砖。 4 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加砌七分头砖,纵墙隔皮砌通。 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七头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5 砖墙的十字交 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 1/4 砖长。 6 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是整砖丁砌。 在梁或垫的下面及挑檐、腰线等处,也应是整砖丁砌。 7 宽度小于 1m 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砖墙,小于 1/4 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 8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因此,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的 2/3。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留直槎。 9 隔墙与承重墙不能同时砌筑又留成斜槎时,可于承重墙中引出凸槎,并 在承重墙的水平灰缝中预埋拉结筋,其构造与上述直槎相同,但每道墙不得少于 2 根。 10 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 洞口净宽不应超过 1m。 临时施工洞口补砌时,洞口周围砖块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的材料补砌严密。 11 砖墙工作段的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 19 度。 砖墙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2 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 300mm 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13 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 为宜。 14 在下列部位不得留脚手眼: ⑪ . 半砖墙; ⑫ . 过梁上按过梁净跨度的 1/2 高度范围内的墙体,以及与过梁成60 度的三角形范围内墙体。 ⑬ . 宽度小于 1m 的窗间墙; ⑭ . 梁或垫下及其左右 500mm 范围内的墙体; ⑮ . 门窗洞口两侧 200mm 和墙转角处 450mm 范围内的墙体。 二、墙体砌筑细节 墙体的 留 槎 方式 ( 1)、 斜槎: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 ( 2) 、直 槎: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应加设拉结钢筋,2 条直径 6mm 钢筋,间距 500mm,长度 1 米 ( 3) 、马牙槎:构造柱做法,设置位置,墙长大于 5米,墙的自由端处 墙拉筋埋设 ( 1) 、按 02J801 02J802 执行 ( 2) 、拉筋进墙的长度都是 1 米 ( 3) 、 500 放 1 层 ( 4) 、 180 厚墙 ~~240 的,每层放 2根, 370 的放 3 根, 490 的放 4根, 120以下放 1 根 三、砌体的质量要求 20 ①砌块应有 出厂合格证,砌块品种强度等级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砌块进场应按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砌筑砂浆应在砌筑前按设计要求申请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对材料进行计量、并充分搅拌。 ④施工现场砌块应堆放平整,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2m,有防雨要求的要防止雨淋 ,并做好排水,砌块保持干净。 ①砌筑砂浆搅拌后的稠度以 5~7 厘米为宜。 ②砌筑砂浆应按要求随机取样,留置试块送试验室做试验。 现场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 3h和 4h 内使用完毕, 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 30℃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 2h和 3h 内使用完毕。 ③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中,如砂浆出现沁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④填充墙砌筑用的空心砖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 1~2d 浇水湿润,加气砼砌块砌筑前,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⑤用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砼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砼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砼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 200 毫米。 ⑥墙体砌筑前应先在现场进行试排块,排块的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 1/3,若砌块长度小于等于 300毫米,其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 1/2,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灰缝中放置拉结钢筋。 ⑦砌筑前设立皮数杆皮数杆应立于房屋四角及内外墙交接处,间距以 10~15 米为宜,砌块应按皮数杆拉线砌筑。 ⑧砌块的垂直灰缝厚度以 15 毫米为宜,不得大于 20 毫米,水平灰缝厚度可根据墙体与砌块高度确定,但不得大于 15 毫米亦不应小于 10 毫米,灰缝要求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⑨砌块排列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除必要部位外,尽量少镶嵌实心砖砌体,局部需要镶砖的位置易分散、对称,以使砌体受力均匀。 砌筑外墙时,不得留脚手眼, 21 可采用里脚手,或双排外脚 手,设计规定的洞口,沟槽、通管和预埋件应随砌随留和预埋,不得后凿。 ⑩纵横墙整体咬槎砌筑,临时间断可拖斜槎,接槎时,应先清理基面,浇水湿润,然后铺浆接砌,并做到灰缝饱满,因施工需要留置的临时洞口处,每隔两皮砌体应设置 2φ 6拉筋,拉筋两端分别深入先砌筑墙体及后墙洞砌体各 700 毫米。 框架柱构造柱上的拉结筋,应安放准确牢固,其外露部分应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墙上埋设电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镂槽,开竖缝时不得锤斧剔凿,电管直径不宜大于 25毫米,按规定固定好管阀,用水冲去粉末再用砂浆分遍填实,管阀埋设应在抹灰前 完成。 ①墙体砌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 ②砌块排列合理正确,留槎符合规定,接槎牢固平整,灰缝厚度,符合要求。 ③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准确。 ④不同砌筑材料应按照不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施工。 四、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砂浆强度不稳定。 预防措施: (a)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 (b)建立施工计量工具检验、维修、保管制度。 (c)砂浆搅拌加料顺序: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充分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粉 煤灰,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搅拌时间> 3min。 (d)试验员持证上岗,严格按国家规范制作砂浆试块。 (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砌筑时铺摊和挤浆都困难,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而且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灰槽中砂浆沉底结硬,无法砌筑。 预防措施: (a)低强度砂浆 (25 号及 25 号以下 )必须使用混合砂浆,或掺水泥用量 5~ 10 的粉煤灰 ,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目的。 (b)拌制砂浆应加强计划,每月拌量应根据所砌筑的部位尽量做到随拌随用,一般气温条件下,可控制在 3~ 4 小时用完,气温较 高,可控制在 2~ 3 小时用完。 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的现象。 (3) 砖砌体组砌混乱。 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内通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预防措施: 22 (a)砌筑前,应对照图纸,针对不同墙厚的砖墙交接形式预排砖花。 (b)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 1/4 砖长,空心砖二层砖应有一层拉结。 (4) 砖砖缝砂浆不饱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低于 80%(规范规定),竖缝内无砂浆(瞎缝)。 预防措施: (a)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b)当砌筑砖厚大于 90mm 时宜采用 “挂、填、 砌 ”法,即先铺水平灰(长度不大于 500mm )于砖头挂竖灰后挤砌,对不满的竖缝用勾抹子再行勾填饱满的方法。 抹子再行勾隙点焊限位点取样 (c)严禁干砖砌墙。 (5) 斜立砌末顶紧梁板底 斜立砌末顶紧梁板底,造成墙体和梁板相接处的裂缝,在砖墙抹灰后尤为明显,影响观感。 预防措施: (a)操作前,对照图纸根据梁板底有不同标高,由上至下分皮数,并做皮数杆,确保斜立砌的坡角在 60~ 75176。 范围之内,以便顶紧梁板底,模数不符时,应尽量在靠在面三皮砖内调整。 (b)斜顶砌筑宜在墙体砌筑后停歇 7 天进行。 为保证顶砌紧密,可在上下 顶缝间用楔(砖、石碎片)紧塞,并且斜立砌时采用刮浆加填喂砂浆的方法。 (6) 空心砖砌体砌筑外墙,引进大面积渗漏,要空心砖砌体砌筑外墙,由于外墙防水失效,渗入空心砖内使空心砖砌体内大量贮水 ,引起大面积渗漏。 预防措施: (a)外墙砌筑应用多孔砖组砌,砌筑砖浆要饱满。 (b)外墙的内外面均须用水泥砂浆打底。 (c)按照上条 6,确保顶砌质量。 五、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材料要求 1)、脚手架杆件采用外径 48mm、壁厚 的焊接钢管,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 中 Q235A 钢的规定 ,用于立杆、大横杆、斜杆的钢管长度为 46米,小横杆、拉结杆 米,使用的钢管不得有弯曲、变形、开焊、裂纹等缺陷,并涂防锈漆作防腐处理,不合格的钢管决不允许使用。 2)、扣件使用生产厂家合格的产品,并持有产品合格证,扣件锻铸铁的技术性能符合《钢管脚手架》 GB158311995 规定的要求,对 23 使用的扣件要全数进行检查,不得有气孔、砂眼、裂纹、滑丝等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的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5mm,扣件的活动部位转动灵活,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 要小于 1mm,扣件螺栓的拧紧力距达60N*M 时扣件不得破坏。 3)、脚手板采用 50mm 厚落叶松,宽度为 300mm,凡是腐朽、扭曲、斜纹、破裂和大横透疥者不得使用,使用的脚手板两端 8cm 用 8 号铅丝箍绕 3 圈。 施工措施 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 此架为一架三用,既用于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同时兼作安全防护。 室内采用满堂红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 ( 1) .地基处理 首先进行搭设场地的平整、夯实工作,从建筑物主体向外围按照 3- 5‟找坡。 回填土夯实后,上面 铺设厚 5cm 厚、 20cm 宽以上的脚手板沿建筑物周围及室内通长布置,之后在脚手板上放置钢底座,钢底座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 下雨过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下沉。 ( 2) .排水措施 在距脚手架外排立杆外 米处,设置一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 3 24 - 5‟。 在最低点,设置积水坑,水流入坑内,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场外。 ( 3) .外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要求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立杆的横距为 ,立杆的步距为 米;计算的脚 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米,立杆采用单立管;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2;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 米,水平间距 米,采用扣件连接;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全楼脚手架采用双排双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檐口上皮 米,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 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 50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60 ㎝。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 3 跨、不小于 6 米,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 50 ㎝,各接头距立杆的距离不大于 50 ㎝。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15 ㎝。 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 25 脚手板搭设的需要 ,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 1- 2 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 75 ㎝。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 10 ㎝;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结构外边缘 15 ㎝,且长度不大于 44 ㎝。 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小横杆在立柱处相向布置。 、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