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邻硝基苯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排出废气主要成分有水蒸汽、氨气、对(邻)硝基苯胺等; G1排气筒的排气量为 19000m3/h,排气筒高度为 20 米,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后,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为:氨气 ㎏ /h、苯胺类 ㎏ /h; 工程物料平 衡 表 3— 1 硝基苯胺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 G为排气筒) 单位:㎏ /d 生产线名称 入 方 出 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氯苯 30300 1 对硝基苯胺 26551 产品: 26435 水排: 110 G1 气排: 6 2 氨 25500 2 氯化氨 回收: 10000(做复合肥) 水排: 3 氨 18964 回收套用: 18740 G1 气排:98 水排: 126 小计 55800 小计 55800 邻硝基苯胺 1 邻硝基氯苯 7575 1 邻硝基苯胺 6638 产品: 6608 水排: 28 G1 气排 : 2 2 氨 6375 2 氯化氨 2571 回收: 2500(做复合肥) 水排: 71 3 氨 4741 回收: 4685 G1 气排: 24 水排: 32 小计 13950 小计 13950 注:‚水排‛是指随废水排放;‚气排‛是指随排气筒排放。 水平衡 循环池 生产 48 氨循环回收 对硝基苯胺生产线水平衡图 冷却水: 50 配氨 损耗 2 单位: m3/d 地面清洗水 水洗 废液池 产品带走: 残液 16 8 30 .5 18 31 .5 13 2 13 26 16 循环池 生产 12 氨循环回收 冷却水: 12 .5 配氨 损耗 0. 5 地面清洗水 洗涤 产品带走: 母液 2 4 4 邻硝基苯胺生产线水平衡图 补充新鲜水: 43 .3 33 烘干尾气吸收 循环池 2 烘干: 0. 5 烘干: 0. 1 气排: 2 污水站: 38 .2 2, 6— 二氯对硝基苯胺系列产品 生产的化学原理 ① 2,6— 二氯对硝基苯胺 ② 2,6— 二溴对硝基苯胺 ③邻氯对硝基苯胺 HCl 液 + 2Cl2 + 2HCl NO2 NH2 Cl NO2 NH2 Cl HCl 液 + 2Br2 + 2HBr NO2 NH2 Br NO2 NH2 Br HCl 液 + Cl2 + HCl NO2 NH2 NO2 NH2 Cl 将溶融状的对硝基苯胺(蒸汽加热)与盐酸( 30%)混合溶解后,将气化的液氯按一定配比投入(或滴加溴素)反应釜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卤化反应;通过压滤,水洗、干燥后制得产品。 产品的物化性质 2,6 二氯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结晶,熔点 189℃,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 易燃、不易爆。 2,6 二溴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熔点 205℃,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邻氯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熔点 204℃,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 3 — 2 2 , 6 — 二氯(溴)对硝基苯胺及邻氯对硝基苯胺生产流程图 ~ 对硝基苯胺 盐酸 氯 化 压 滤 水 洗 气流干燥 成 品 氯气 或溴素 H C l 回收稀盐酸 母液 废水 降膜过滤吸收 废液池 回收产品 吸收除气 图 例 废水 噪声 废气 排放 G2 排放 G3 残液 ~ 吸收液循环 污水站 回收产品 主要产污环节 ①卤化反应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盐酸作为反应助剂,同时反应也会产生一定量的 HCl 或HBr,反应釜内的 HCl 气体通过管道接入三级降膜吸收装置将稀盐酸深夜回收循环套用,末端再用碱液中和尾气,吸收效果良好,最后有极 少量的废气通过 15米高的排气筒( G2)外排,排放速率约为 ㎏ /h; ②压滤工段:(三种产品共用一个压滤车间,作业时间约 15h/d)压滤过程会有 HCl 雾产生,压滤工段采取全密闭式作业,逸出 HCl 雾通过集气罩抽风系统,抽至吸收塔内进行吸收后排放;排气筒( G3)高度为 15米,风量为 500m3/h, HCl 排放速率为 ㎏ /h; 压滤后产生的废液可集聚起来,静置一段时间后,回收浮于液面的产品,可将部分废液收集回收,返回于反应釜中循环套用,多余的排放; HCl 回收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的盐酸可以当作废酸出售或用于污 水处理。 ③水洗工段:排放的废水中主要含有少量原料产品、 HCl 等,主要污染因子为 pH、 CODcr、苯胺类等; ④气流烘干工段:三种产品生产线共一套烘干设备,作业时间约 10h/d。 从烘干机尾气吸收装置的排气筒( G4)排出废气主要成分有水蒸汽、 HCl及苯胺类等。 排气量为 19000m3/h,排气筒高度为 20 米;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后,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为: ㎏ /h、苯胺类 ㎏ /h; ⑤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在密闭的条件下操作,但在卸料、洗涤等开放式作业段时有少量的 HCl 外逸,形成无组织排放,其具体 排放强度与企业管理、工人操作水平、设备维护等诸多方条件有关,只要控制得好,其排放量相对较少。 工程物料平衡 表 3— 2 二氯对硝基苯胺系列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 G 为排气筒) 单位:㎏ /d 生产线名称 入方 出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2,6二氯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6796 1 2,6— 二氯对硝基苯胺 10194 产品: 10000 水排: G4 气排 : 2 氯气 6993 2 盐酸 回收套用: 30000 水排: 外售: 3500 3 盐酸( 30%) 30000 3 HCl气体 G2 排 : G3排 : G4排 : 小计 43789 小计 43789 2,6二溴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1404 1 2,6— 二溴对硝基苯胺 3010 产品: 2985 水排: 25 G4 气排 : 2 溴素 3252 2 盐酸 回收: 水排: 3 盐酸( 30%) 9000 3 HCl气 体 G2G3 排: G4 排: 4 溴化氢 1646 回收(与废盐酸混合外售): 1646 小计 13656 小计 13656 邻氯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2407 1 邻氯对硝基苯胺 3009 产品: 2982 水排: 27 G4 气排 : 2 氯气 1238 2 盐酸 回收: 水排: 30 3 盐酸( 30%) 9000 3 HCl气体 G2G3 排: G4 排: 小计 12645 小计 12645 水平衡 循环池 反应釜 48 H C l 三级降膜吸收 2,6 二氯对硝基苯胺生产线水平衡 冷却水: 50 损耗 2 单位: m3/d 地面清洗水 水洗 废液池 产品带走: 压滤 17 12 17 2 70 烘干外排 23 循环池 冷却水: 12 .5 压滤 H C l尾气吸收 损耗 0. 5 水洗 4 1 6 4 6 邻氯对硝基苯胺生产线水平衡图 补充新鲜水: 烘干尾气吸收 循环池 储酸罐 70 12 外售: 15 6 3 3 12 反应釜 三级降膜吸收 产品带走: 压滤 烘干外排 储酸罐 23 外售: 5 2 压滤 H C l尾气吸收 1 2,6 二溴对硝基苯胺生产线水平衡 补充新鲜水:1 补充新鲜水: 气排: 23 循环池 冷却水: 12 .5 损耗 0. 5 水洗 4 1 6 4 6 12 反应釜 三级降膜吸收 产品带走: 压滤 烘干外排 储酸罐 23 外售: 5 2 压滤 H C l尾气吸收 1 补充新鲜水:1 24 .2 污水站: 40 对苯二胺 生产的化学原理 将经溶解过滤后的硫化钠溶液与溶融状的对硝基苯胺在反应釜中通过导热油加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对苯二胺,经冷却结晶后离心分离,将固态的粗品对苯二胺在精馏釜中进行精馏制得精品对苯二胺。 产品的物化性质 对苯二胺: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熔点 147℃,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见光容易表面发生氧化,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生产工艺 流程图 4 NO2 NH2 +6Na2S + 7H2O NH2 NH2 + 3Na2S2O3 + 6NaoH 4 图 例 固废 加水 对硝基苯胺 硫化碱 还原 冷却结晶 过滤 精馏 成品分等级 包装 母液 残液 残留物 图 3 — 3 对苯二胺生产流程图 结晶 残液 蒸馏废水 固态物 主要产污环节 ①还原反应的热源由燃煤导热油炉提供,根据该炉的相关资料,小时燃烧标煤为 110 ㎏,平均每天约使用 4小时,因此平均每天耗煤 ,该设备出厂配套有旋风除尘器,该工段耗煤量较小,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因此本评价只做达标分析。 ②还原反应后产生的母液经冷却后,可自然结晶析出大量的 Na2S2O NaOH 等等,上清液可作为硫化钠溶解液重复使用,不排放; ③精馏工序中先期蒸出的蒸馏水中含有极少量的对苯二胺,工程拟将该类液体作为硫化钠 溶解液重复套用,可实现不排放; ④精馏釜内的残留物,主要含有 Na2S2O NaOH 及少量 Na2S 的结晶体。 工程物料平衡 表 3— 3 对苯二胺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 单位:㎏ /d 生产线名称 入方 出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对苯二胺 1 对硝基苯胺 3412 1 对苯二胺 2670 产品: 2630 母液回收: 40 2 硫化钠 2892 2 Na2S2O3 2930 结晶 : 2930 3 H2O 779 3 NaOH 1483 结晶: 1483 小计 7083 小计 7083 水平衡 循环池 还原反应 对苯二胺生产线水平衡图 冷却水: 硫化碱溶解 反应消耗 单位: m3/d 母液 精馏 4 补充新鲜水: 1. 3 损耗 0. 5 2, 6— 二氯氟苯 生产的化学原理 ⑴ ⑵ ⑶ 总反应式如下式: 将 2,6— 二氯苯胺与配好的盐酸混合投入反应釜中。对、邻硝基苯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