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制度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经营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经营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 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总经理对本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 安全管理员管理按照本规定要求对各岗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 安全管理员对发现的隐患下达治理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出现隐患的场所,岗位负责人负责按照要求对隐患进行治理; 安全管理员负责隐患的上报工作; 安全管理员对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两类: 1) 一般事故隐患 :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 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 重大事故隐患 :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 1) 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2) 各岗位上报事故隐患(包括书面或口头反映)。 3) 个人举报的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排查 本公司事故隐患的排查分为两类: 自查 本公司安全隐患的排查结合安全检查进行。 排查的频次、内容和要求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和各类《安全检查表》规定进行,对于检 查中发现的问题 21 按照本制度 事故隐患的分类确定是否为安全隐患。 专家排查 本公司外聘安全工程师为本单位进行事故隐患专家排查,排查频次为每半年 1 次,由排查专家出具检查报告,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本制度 事故隐患的分类确定是否为安全隐患。 事故隐患的治理 一般事故隐患的治理 由安全管理员发出《隐患治理通知》, 由 责任人、人员 立即组织整改 ,安全管理员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确认。 安全管理员对将隐患登记到《隐患治理台账》中,并保存相关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 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由 总经理或安全副总 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 经营 条件的,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 经营 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经营。 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 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重大隐患登记到《隐患治理台账》中,并建立《重大隐患档案》。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公司 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 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 22 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隐患的整改 1) 对可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落实整改负责人和整改限期,并督促检查整改情况。 2) 对于需要较大投资的事故隐患整改项目,报上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审批落实。 3) 对短时间内难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公司相关部门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过渡期内的安全。 4) 隐患整改 要本着“三定”“三不推”的原则进行。 即:定整改措施、完成期限和负责人。 个人能解决的不推班组;班组能解决的不推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公司。 5) 隐患整改所需的经费,公司及时足额拨付。 事故隐患的报告 员工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主管报告,主管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向安全管理员报告,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向值班领导报告。 安全管理员 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 15 日前和下一年 1 月 31 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 报送资料 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 重大事故隐患,除依照 规定报送外, 还 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 隐患的治理方案。 奖惩 对隐患存在的岗位及责任人员按照《安全 经营 奖惩管理制度》和《安全经营 奖惩细则》予以处罚; 公司鼓励所有员工参与隐患排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 按照 《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予以奖励。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2020 制 3 号) 安全 经营 奖惩管 理制度( 2020 制 1 号) 隐患治理台账 安全检查表 重大隐患档案 23 九、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指导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规范本公司的危险源管理,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及引用依据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管理。 引用依据: 《安全生产法》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 通用 规范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20)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人员: 安全 管理员。 负责本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对重大 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关人员:各岗位人员。 负责本岗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 4 内容与要求 重大危险源辩识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公司库区液碱储罐最大储存量 4000吨,依据《危险化学品最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20),本公司储存的液碱未列入,本公司无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公司聘请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意见进行改进,保证重大危险源单元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现场配有事故喷淋水源、消防水源、灭火机防毒面具、空气呼吸 24 器、防毒衣等消防防护用品,做为处理事故之用,所属单位要加强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所属区域操作工要做好当班的巡回检查,严格交接班制度;人员至少每天巡检一次; 安全 管理员至少每周巡检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查。 查静电跨接,查避雷设施,查安全附件等。 查出问题立即整改,不 能整改的,立即上报。 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库区,非本工序、本人员确需进入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由公司人员陪同,进入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严格登记,库区操作工交待清注意事项并监护。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公司按应急预案的编写导则,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公司员工发现险情必须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上报。 重大危险源登记 公司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严格进行检查,监控,使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5 相关制度 《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情况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检查、检验台帐》 《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检查、保养、检修记录》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25 十、法律、法规识别与获取管理制度 为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台帐。 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法律、法规与其 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并建立台帐,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管理员负责向各岗位人员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各岗位人员单位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各岗位人员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各岗位人员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传递到安全管理员。 安全管理员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经营规章制度。 仓储部 负责编写与仓储管理和装卸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员负责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的 发布。 4 程序 获取途径 由安全管理员通过标准化信息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办公室收集整理。 各岗位人员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综合管理员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登记与识别 根据公司经营、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 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26 安全管理员组织各岗位人员对获取和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更新 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 安全管理员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当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 ,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重新识别。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安全管理 员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各岗位人员单位。 安全 管理员 组织所有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要求各岗位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员将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于安全例会台帐,岗位学习情况记录于岗位活动记录中。 安全管理员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安全管理员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5 相关记录 《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适用的法 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会议记录》 27 十一、消防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预防火灾与减少火灾危害, 保证公司 安全 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消防法》 《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人员: 安全 管理员。 负责本公司的消防管理,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岗位:公司相关岗位。 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4 内容与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公司防火、灭火等消防工作。 在新、改、扩建项目中,遵守和执行“三同时”规定,取得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合格报告。 安全 管理员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由 安全 管理员全面负责公司的消防工作。 公司在员工岗前培训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事故预防 按单位部门划分消防责任区,完善防火安全责任制。 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经常进行检 28 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凡使用过和失效不能使用的灭 火器,必须委托维修单位进行检查,更换已损件和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必须落实灭火器报废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灭火器予以强制报废,重新选配新灭火器。 建立灭火器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消防设施器材日常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各岗位对本辖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有效情况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 针对公司特点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库内设置禁火区,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动火作业应按 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进入禁火区的车辆必须佩戴防火装置,运载危化品的车辆进入禁火区需经专职安全员批准。 库区应加装防雷设施,并进行防雷检测,避免雷电引发意外火灾事故。 在作业过程中装卸、换装、清扫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电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加强易燃液体、液化气体和燃气设备的管理与监督、监控,严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