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 W/C=α a fce/(fcu,0+α aα b fce) 式中: α a──回归系数,对碎石混凝土可取 ,对卵石混凝土可取, 取 α a =。 α b──回归系数,对碎石混凝土可取 ,对卵石混凝土可取, 取 α b =。 fce──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 , 取 fce = Mpa。 第 11 页 共 28 页 实 际 取 水 灰 比 W/C = 247。 (+ )=。 抗渗混凝土除了满足上式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下表: 由于 抗渗等级为 P8P12,采用 C60 混凝土 ,所以查表取水灰比 ,W/C=。 实际取水灰比 :W/C=,还应该满足下表: 由于抗冻等级为 F50 掺引气剂 ,所以查表取水灰比 ,W/C=。 实际取水灰比 :W/C=. ( 三 ) 、用水量计算:: 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 1)水灰比在 ~ 范围时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 ,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其用水量按下表选取 : 第 12 页 共 28 页 2)水灰比小于 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 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 mwa= mw0(1β ) 式中: 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kg)。 mw0──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kg)。 β ──外加剂的减水率 ,取 β =%.3f%%。 4)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实际取水灰比 W/C = (110247。 100)=。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小于 ,所以用水量取试验数据mw0=。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mwa = 150 (110247。 100)=135 kg。 ( 四 ) 、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mc0= mw0/(W/C) 第 13 页 共 28 页 经计算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c0 = 150247。 = kg。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c,按下式计算 : mc= mco(1β c) β c──取代水泥百分率 , 取 β c = 15。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 取 mc0 = kg。 经计算得: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c = (115247。 100)= kg。 ( 五 ) 、粉煤灰用量计算: 粉煤灰掺量按下式计算 : mf=δ c(mcomc) δ c──粉煤灰的超量系数 , 取 δ c =。 经计算得: 粉煤灰掺量 mf = ()= kg。 ( 六 )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塌落度为 10~60mm 的混凝土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 塌落度大于 60mm 的混凝土砂率,根据上表基础上按塌落度每增大第 14 页 共 28 页 20mm,砂率增大 1%的幅度调整。 根据水灰比为 ,粗骨料类型为 :碎石 ,粗骨料粒径 :20(mm),查上表 ,取合理砂率 %。 粉煤灰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基准用量的确定 ,采用体积法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 β s=(mso/(mso+mgo)) 100% (mco/ρ c)+(mgo/ρ g)+(mso/ρ s)+(mwo/ρ w)+ =1 其中: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kg/m3)。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 (kg/m3)。 ρ c──水泥密度 , 取 ρ c = 3000 kg/m3。 ρ g──粗骨料表观密度 , 取 ρ g = 2650 kg/m3。 ρ s──细骨料表观密度 , 取 ρ s = 2620 kg/m3。 ρ w──水密度 , 取 ρ w = 1000 kg/m3。 α ──混凝土含气率 , 取 α = 1 %。 以上两式联立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mg0 = (247。 3000150247。 1000)247。 (1247。 2650+(247。 100247。 (247。 100))247。 2620)= kg/m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 ms0 = ( 247。 3000150247。 1000)247。 (1247。 2650+(247。 100247。 (247。 100))247。 2620) 247。 100247。 (247。 100)= kg/m3。 第 15 页 共 28 页 ( 七 )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混 凝 土 的 基 准 配 合 比 为 : 水 泥 : 砂 : 石 子 : 水 : 粉 煤 灰=372:577:1255:150:78 或重量比为:水泥:砂:石子:水:粉煤灰 =:::: 砼内部绝热温升:根据承台、底板抗渗砼配合比设计经验,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约为 438Kg, 525水泥每千克水化热 Q=461KJ/ Kg,根据资料表明,砼最大绝热温升一般在浇筑后三天左右达到峰值。 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 ( 一 ) 、计算原理 (依据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 :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 ,由于水化热的作用 ,中心温度高 ,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 , 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却收缩时 ,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约束 ,使表面产生拉应力 ,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 .则由于温差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可由下式计算 : 式中 σ t混凝土的拉应力 (N/mm2)。 E(t) ——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N/mm2)。 α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 (1/℃ )。  T1 —— 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 (℃ )。 其中心温度第 16 页 共 28 页 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中心温度为: ν 混凝土的泊松比 ,取 -。 由上式计算的 σ t如果小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 , 则不会出现表面裂缝 ,否则则有可能出现裂缝 ,同时由上式知采取措施控制温差△ T1 就有可有效的控制表面裂缝的出现。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允许温差宜控制在 20℃ - 25℃范围内。 ( 二 ) 、计算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