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间、浇筑完成时间,以便准确了解供应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是否稳定。 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率必须保证每台地泵至少有一台罐车等待浇筑,现场与搅拌站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根据浇筑进度及道路情况调整车辆密度。 为保证现场浇筑秩序,对混凝土泵和罐车分别编号,对口供应,并设专人指挥。 砼开盘根据罐车数量先开两台泵车,统计罐车往返的周期及泵车的泵送速 度,重新修正泵车与罐车的配比关系。 如与计划出入较大,马上与业主联系解决 ; 砼开盘先从两个角开始,等浇筑正常时再从边 11 上开始以免砼流淌面过大 ; 每个浇筑面都要标识浇筑时间。 整体浇筑完毕或每段底板浇筑完毕后,立即统计混凝土小票,并与图纸计算用量或预算用量做比较。 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予以纠正。 六 、 混凝土 供应管理 混凝土现场考虑 6 台地泵和 2 台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泵送, 浇注速度 地泵 按 30M3/h 计算,汽车泵 按 40M3/h 计算,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速度为: 30*6+40*2=260M3/h。 业主提供的 华西混凝土公司定为由华 西搅拌站和奔翔 搅拌 站负责供应混凝土。 两 站 各 有 2 台 3M3搅拌机,供应量为 4*90=360M3/h,满足现场浇筑要求, 混凝土浇筑时 以 3 台搅拌机做为正常供应, 1 台应急用。 每台罐车的单趟往返时间: 现场下料: 8/30*60=16 分钟 运输及现场回转: 华西站 按 10 公里计算, 单趟 约 30 分钟 奔翔站按 16 公里计算, 单趟 约 40 分钟 搅拌站上料:按 5 分钟每罐 合计 华西站 时间 80 分钟 ,每小时运送混凝土量 6m3 奔翔站时间 100 分钟,每小时运送混凝土量为 按华西站供应量为 180 m3/h,需配 180/6=30台罐车 奔翔站供应量为 90 m3/h,需配 90/=19台罐车 共需混凝土罐车 49 台。 考虑到不可预计因素建议业主配置 55台罐车。 12 七 、混凝土现场管理 根据业主提供的图纸,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图纸进行检查、校核;并请设计单位及时到现场进行设计交底。 底板浇筑混凝土前,预先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办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特殊要求、使用部位、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是否掺加掺合料、抗冻剂和浇筑时间等等。 提前一星期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把试配结果报送到项目经理部,由主任工程师审核,报监理、业主、设计审查认可。 混凝土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的性能或种类,必须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厂品,并报监理、业主、设计工程师认可后方准使用。 ( 1) 技术交底 在施工前责任工程师必须对人员准备及任务的划分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交底。 交底的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重点包括下列内容:浇筑混凝土浇筑方向,如何分班交接,吃饭、休息,混凝土最长许可间歇时间,如何分配混凝土;如何保证分层均匀同步施工,各 段如何接槎;振捣人员什么时间在作业面的什么位置要非常清楚;另外要注意、混凝土工人不要过于疲劳,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每班工作多长时间、多少工作量、什么时间交班等。 13 施工图、轴线控制网校核墙、柱、梁、等轴线、边线及门洞口位置尺寸线。 支设好电梯井、集水坑、底板错台处等模板。 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绑扎完底板钢筋和墙、柱插筋,并验收合格。 ( 2)物料、设备准备 浇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责任工程师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向生产组、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 检 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要求。 混凝土养护所需塑料薄膜、 聚苯泡沫板 等材料按计划组织进场。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泵管已搭设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 3)混凝土供应 通知混凝土搅拌站运送混凝土,根据浇筑的部位、时间的不同,来确定罐车的台数,并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泵车数量:现场 布置 6 台地泵,供应量 按 30m3/台 计算, 2 台 汽车泵 供应量按 40m3/台计算。 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 泵管必须放置在排架 或轮胎 上,不得直接放在钢筋网片上。 砼下料要按泵管布料宽度均匀后退布料。 不得在一处集中放料,也不得以振捣钢筋来布料,避免砼分布不均匀。 施工中 严禁碰撞预埋螺栓。 14 为保证振捣密实,每个浇筑带配备 6 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各布置 2 台振动器。 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 第二道设置在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 第三道设置在坡角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 夜间施工中要 有足够的碘钨灯保证可以看到底层钢筋。 在钢筋较密集部位,如果在面层钢筋上振捣不密实,则进入中间层钢筋进行振捣。 在筏板基础侧 模板 留置两个 进 人孔,高 1100,宽600, 将 封头钢筋错开向里弯,封模时 扳直 搭接焊 10d。 进人孔 一个留在 5 轴 /F 轴处,另一个留在 11 轴 /K 轴处。 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振捣拌移动方式采用“行列式”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有效振捣作用半径的 倍( 300mm400mm)。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动棒的棒长和振动力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 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 每层 500mm 左右。 处理:按标高控制线,刮杠刮平后,木抹子压实抹面,用铁滚子碾压数遍,再用混凝土抹光机收平,然后用木抹压实收光。 及时覆盖塑料布,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开裂。 混凝土分层厚度验算: 根据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每台泵浇筑宽度最大约 15 米,混凝土自然流淌长度按 20 米计算,即浇筑面积约 300 平米,按分层厚度50 厘米计算为 150 立方米; 15 混凝土泵送量约 30177。 20%每小时,按 25 立方米算,浇筑 150 立方米需 6 小时,根据搅拌站提供的数据,试配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6— 17 小时,因此 分层厚度 50 厘米符合初凝时间要求。 在底板混凝土施工中,表面泌水和浆水一般都比较厚。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 排水沟 或集水坑等将泌水排走。 浇筑结束后变换浇筑方向,即由从前往后改为从后往前浇筑,与斜 坡 面形成集水坑,用软管及时排走,认真做好赶浆和排浆处理。 16 由于底板混凝土为 C40 S8,抗压试块每 200m3取样一组。 抗渗试块根据要求留置抗渗试块每 500m3取样不少于 2 组, 1 组同养、 1 组标养 28d 后至 90d 内试验。 另外, 7d、 14d 试块的强度作为考察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慢的参考指标,各留置不少于 9 组 ; 同时,增加一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 (共需要做三组 ),其中两组用于检验标养 28 天的抗压强度,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混凝土的拆模强度。 增加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采集 60d 强度数据。 及防裂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和养护工艺的实施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需要更充分的水化,对大体积混凝土更应注意防止升温和降温的影响,防止过 大的内部及表面与大气的温差,温差控制在 25℃之内。 在混凝土 初凝前 按标高用长刮尺初步刮平后,木抹子压实抹面,用铁滚子碾压数遍, 待初凝后 用混凝土抹光机抹平收光。 之后覆盖一层塑料布,塑料布的搭接不少于 100mm,在钢筋头周围再覆盖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表面盖严,以减少水分的损失,保温保湿。 塑料布覆盖过程中检查砼表面是否有微裂缝,若有马上用混凝土抹子压实收光,封闭裂缝。 现场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要进行热工计算,并报甲方和监理工程师。 17 砼搅拌站对砂、石采取遮阳措施,以降低砂、石的温度;水泥 提前 7 天 入库储备,降低水 泥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控制砼入模温度,要求搅拌站控制砼入模温度不超过 30℃ ,超过 30℃ 即做退货处理。 采用 在 塑料布 上铺聚苯乙烯泡沫板 的养护保温方法 ,苯板上再铺一层塑料薄膜或彩条布 ,再用用砖或其他重物压住固定。 苯板 的厚度为 4CM。 同时应根据测温结果,如内外温差超过 25℃ ,还应增加 苯板的层数,如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较快,局部采取 加厚 苯板 的方式来保证内外温差不大于 25℃。 如果混凝土中心温度过高,同 时 采用冷却水管降温和表面散热的方法降温,其中表面散热法就是间隔的移开保温板,并每隔 2 小时 变换散热部位。 冷却水管降温后面专 门介绍。 养护必须派专人负责。 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 14d。 当底板砼的表面温度接近大气温度时,撤除塑料布及 苯板 保温层,改为覆水 养护。 筏板基础侧面, 采用 在 模板外盖棉被上铺彩条布 保温方法 , 除要做汽车坡道的部位需提前拆模,其余部位养护时间同板面。 八 、 大体积砼测温 本工程筏板混凝土浇筑时,测温采用两台 济南环宇通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的 HRUSB 便携记忆型电子测温记录仪 ,将温度感应计固定于混凝土中相应位置的钢筋上,并将作好编号的导线引出底板外。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在 该测温点 混凝土浇筑完后的 12 个小时左右 开始 ,其时间间隔如下: 15d 每 2 小时测温一次; 69d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 1014d 每 8 小时测温一次; 1528d 一天测一次。 18 布置 21 个测温点, 其中 1 1 19每点板内均为 7 个测点, 观测温度梯度变化 ; 其余点每个点板内布置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