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联动 发展, 加快 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充分挖掘物流资源和市场, 打造 立足长三角、 辐射 全国 、服务 亚太 的 区域性 现代 物流 枢纽 城市 、 内外贸产品 集散 分拨中心, 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益, 促进 苏州 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率先发展。 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 等 瓶颈, 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坚持统筹发展。 整合物流园区、物流 19 通道、运输装备等存量资源,统筹港口与城市、城区与乡村、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的物流发展。 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 、金融业 联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接国内国外市场,坚持开放发展。 以供应链融合为纽带,推动产业联动,对接国内外市场, 吸收国际先进的物流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 提 升 物流发展开放水平 ,积极融入国际高端物流产业体系。 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坚持协调发展。 推进多式 联运,重点发展海港 无水港、空 港 虚拟港 、陆港 公路港 等物流一体化 新模式,协调发展公、铁、水、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坚持创新发展。 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促进物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 提高物流效率 ,倡导 绿色物流, 积极发展低碳物流 促进节能减排。 强化政府 规划 引导,坚持自主发展。 强化政府在物流业 发展过程中的组织、 规划 、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 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性 作用 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 形成政府规划引导与企业主体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 、发展目标 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20 要》、《苏州市“十二五 ” 服务业发展规划》和《 苏州市现代物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的要求, 立足“ 面向国内、服务全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西翼次中心、制造业国际分拨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的定位, 苏州市 “十二五” 物 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港口物流 和保税物流 为龙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成本明显下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立足 长三角、辐射全国 、服务亚太 的 区域 性 现代 物流 枢纽 城市 地位。 —— 物流业规模 跨越增长。 进一步扩大物 流业总体规模,物流业增加值 比 2020 年 翻一番以上 ,力争 年均增长 15%以上,2020 年 达 600 亿元 左右。 —— 物流产业体系 逐步 完善。 形成以港口物流 和保税物流为龙头 , IT 物流、 商贸 物流、 城乡配送 物流 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至 2020 年,苏州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800 万 TEU。 —— 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 的 服务品牌。 力争 新增 A 级物流企业 50 家 ,营业收入过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 50 家, 有 3~5 家物流企 业成功上市。 —— 物流 集聚化程度持续强化。 重点 优化提升沿江、沿沪宁、沿苏嘉杭三大物流产业带,建设一批物流园区(中心、基地)。 “十二五”期间, 新增 市级 以上 现代服务业 (物流业) 集 21 聚区 10 家。 —— 物流整体水平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 社会物流总费用 与 地区生产总值比 率 在 “ 十一五 ” 目标的基础上下降 2~3 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22 第 三 章 空间 优化新布 局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众多因素, 苏州市现代物 流发展的空间布局将 重点提升 优化三沿物流产业 带 , 建设 一批物流园区 、物流 中心 和物流 基地, 形成 “三带、多节点” 的物流 发展 格局。 一、沿江 港口物流带 依托长江、沿江高速公路 和 张家港、常熟、太仓 三大 港 区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优势,培育和发展临港特色产业,突出集装箱、大宗物资两大特色和国际国内采购、分拨、配送 等 主营业态,打造以国际航运物流为依托,区域物流为基础的水陆江海转换物流中心。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 —— 规划面积 153 公顷。 依托张家港口岸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快速发展的临港产业集群,积极实施与大上海对接战略,打通制约保税港区发展的各类瓶颈,加快实施孚宝内港池码头、化学工业园区内 LPG 码头等 26 个码头泊位,及普洛斯物流园、孚宝物流仓储、中远物流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提升粮油、液体化工品、羊毛、棉花等各类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市场,建成集国际航运、国际港 口、国际贸易以及高新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 —— 规划面积 公顷。 依托以沙 23 钢集团为核心的钢铁生产基地和板材生产基地,按照 “现代仓储、加工配送、市场批发、园区贸易 ”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沙钢玖隆钢铁物流园、冶金物 流园码头及商务中心建设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运输配送、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的钢铁、冶金物流园。 常熟国际物流产业园 —— 规划面积 926 公顷 ,包括港口码头、仓储物流及商贸市场。 依托常熟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优势和物流资源,不断提升载体功能配套,加快常熟港公共码头和化工码头泊位、安达洲配载中心、千红石化仓储、滨江国贸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大钢材、化工品、汽车等特色货种集散中心,将其建设成为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港口基础设施为平台,以特色临江货种交易为联结的现代物 流产业园区。 2020 年前园区力争建成省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太仓物流园 —— 规划面积 2020 公顷 ,由国际集装箱码头、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 、华东塑化城和国际物流城二大物流市场、钢材剪切配送物流产业群以及数十家重点物流企业组成的。 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建设以太仓港为核心枢纽的多式联运网络,积极拓展中转物流、近洋物流、保税物流和产品交易、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业态,努力把太仓港建成为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力争到 2020 年底形成港口码头货物吞吐量 亿吨,集装箱吞吐 24 量超过 600 万标箱。 二、沿沪宁物流带 依托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南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雄厚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望亭国际物流园、 金阊新城物流园 、苏州高新区综保区、苏州工业园现代物流园、昆山综保区等现代物流业集聚载体建设,完善制造业的创新功能和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重点打造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流发展带和商贸物流发展带。 望亭国际物流园 —— 一期启动 面积 830 公顷。 加快园区道路、桥梁、水电、通讯、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批知名商贸销售型、供应链一体化型、总部基地型、电子商务型物流企业逐步向园区 集聚,将其建成为辐射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集区域物流、专线运输、多 式 联运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2020 年前园区力争建成省 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金阊 新城 物流园 ——规划面积 公顷。 充分利用苏州西站专线、运河、苏南机场、 312 国道等交通优势,进一步完善内外交通体系,加快实施传化物流基地二期、公共物流枢纽、高端物流仓储、粮食储备库、物流大厦等物流项目,突出发展物流总部和物流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城市配送和交通物流、稳妥发展粮食物流和冷链物流、提档升级市场物流,将其建设成为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 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 25 形成城区西部货运集散中心和城市配送和中心 苏州 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规划面积 351 公顷 ,由原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 B 型)合并形成。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优势,强化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研发制造、检测维修、分销配送、展示展览等功能,引进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区域分拨中心,加快推动保税物流贸易从服务于本土加工贸易向服务全市乃至长三角加工贸易转变,从服务加工贸易为主向发展转口贸易并重转变。 至 “十二 五 ” 末,保税物流贸易总体规模超过 100 亿 美元。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 —— 规划面积 818 公顷 ,由综合保税区和非保税区组成。 完善虚拟空港、虚拟海港运作模式,建设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多式联运系统,大力发展口岸物流,重点打造制造业物流,积极培育以高档消费品、汽车零配件、医药医疗产品、电子产品为特色的商贸物流,将其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其中将综合保税区建成 “ 中国离岸服务第一区 ” ,将综保区外建成 “ 华东区重要的特色进口商品展销基地 ”。 昆山综合保税区 ——规划面积 586 公顷。 以打造 “ 三个基地和三个平台 ” 为目标,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 易 、服务贸易、展览展示、研发、维修、检测、口岸服务等九大业态,把昆山综合保税区建成服务昆山辐射华东的保税物 26 流基地、全球 IT 产业的重要研发、生产、分拨和营销中心、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现代物流业的样板区。 昆山 白杨湾物流中心 ——规划面积 公顷。 依托区域内民生用品产业群、汽车零配件产业群 、 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实施白杨湾二期、三期、四期建设项目,打造以公路运输为主,专线运输为特点的,服务于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国内零担、专线运输集散中心。 至 2020 年,物流中心年营业收入超 50 亿元。 三、 沿苏嘉杭物流带 充分 发挥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要素流通功能,加快推进常熟梦兰物流园 及富通物流基地 、吴中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吴江经济 技术 开发区物流基地、盛泽物流基地、中鲈物流基地、震泽物流基地、汾湖厍南物流基地建设,拓展专业市场的服务内涵与辐射范围,重点打造以专业化仓储物流和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为特征的区域性物流走廊。 常熟 梦兰 物流园 及富通 物流 基地 —— 规划面积 公顷 ,包括梦兰物流园和 常熟招商城江苏 富通物流 基地。 依托常熟市服装城 和梦兰 大市场 平台, 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进一步引进优质、大型物流企业入驻, 打造成以家纺、服装物流为特色的 集仓储、配送、电子商务、停车、联托运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 中心。 吴中出口加工区物流园 —— 规划面积 公顷。 发挥吴中 27 出口加工区的基础、区位以及政策优势,以服务现代生产为出发点,依托苏嘉杭高速、京杭运河、吴中港等运输条件,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形成具有内陆口岸、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等功能的现代物流集聚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基地 —— 规划面积 公顷 ,包括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吴江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吴江商贸分销中心。 重点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加快电子产品国内物流和 大型超市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拓展电子产品进口 原 料的采购、分销、配送的范围和品种, 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有效对接, 形 成具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商贸分销中心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辐射周边的省级现代 服务业 集聚区。 吴江 盛泽物流基地 —— 规划面积 公顷 , 包括盛泽物流中心和坛南仓储中心。 依托盛泽镇及其周边区域纺织产业集聚优势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纺织品集散和辐射优势,以纺织品国内物流业务为主,打造纺织物流的全国示范区。 盛泽物流中心主要承担盛泽镇区及平望、黎里等镇区纺织品仓储、运输 、配载和远途物流配送服务。 为更好满足东方丝绸市场需求,盛泽物流中心将在 “ 十二五 ” 期间在规划面积内建设占地 8 公顷的仓储区域,包括保税仓库和内贸仓库,仓储总面积 14 公顷。 坛南仓储中心主要为坛丘、南麻社区及桃源等周边镇纺织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 图 5 苏州物流 业 空间布局 29 第 四 章 产业提升新 任务 一、完善物流 基础 设施 加快建设 内外衔接、通江达海的 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体系,推广物流专业车辆和应用先进物流设备, 深化物流载体平台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完善物流通道网络。 整合各类交通资源,优化功能,重点加强与 周边机场( 上海 浦东 和 虹桥、 南京 禄口 、苏南国际机场 )和江海港口(苏州港、上海洋山港、宁波北仑港)的通道建设,初步建成以沿江港口为龙头, 空运、 水路 、铁路、公路相衔接的 多式联运物流网络。 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总体定位,积极推进沿江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枢纽港和喂给港间的物流链, 开辟具有一定规模的近、远洋干、支线外贸航线。 加快疏港 高速 公路、航道、锚地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畅的集疏运系统。 建设 “ 三横一纵 ” 铁路线网 和 “ 一纵三横一环五射三联 ” 的高速公路网 , 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道路设施承载能力。 加快 高等级航道建设步伐 ,实现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高等级沟通。 完善相关物流节点的配套功能,有效发挥。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最适当的领导 管理不等于领导,现代主管必是管理者,必须通过计划、管制、规章 …… 维持部门绩效 必须能激发部属的意愿,创意、潜能改善目前的工作方法,工作品质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您的领导也在期望着您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培养高级主管的能力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高级主管的任务 描绘企业愿景,揭示经营理念,并以极大的勇气及热诚,将机会转化成事业化构想
dB T=2s Ws=[ ]rad As=10dB 程序为。 课程设计 第 19 页 共 44 页 T=2。 %采样周期 fs=1/T。 %采样频率 Wp=[.*pi .*pi]。 Ws=[.*pi .*pi]。 %设置归一化通带和阻带截止平率 Ap= 1。 As= 10。 %设置通带最大最小衰减 [N,Wc]=buttord(Wp,Ws,Ap,As,39。 s39。 )。 %调用
友好性,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等诸多方面。 对神经网络的研究目前许多技术不能确定,正确率永远达不到 100%,只能靠近,它们之间进行着拉锯战。 由于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作者的书写习惯、扫描的质量、识别运用的 算法、学习与训练的样本等,都可能影响识别正确率,所以 BP 神经网络产品不但需要一个核心技术,产品的操作使用方便性、所提供的除错功能及方法,也是决定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 [9]。
局域网、录象、模拟、案例培训 中层领导 工作轮换、讨论会、局域网培训 普通员工 实习、授课、自学、局域网培训 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方式选择考虑如下因素: 项目目标 可利用的时间和资金 其他资源条件 培训对象特点和偏好 培训课程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 属于普及性质培训,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课程 要求建立起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
查计 量工具的准确与否,严格过秤检查制度,及时认真完成混凝土的施工记录。 (5)门窗、设备等成品除具备保单外也应按照有关规范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6)各种试验资料及时、齐全,并归类装订成册。 (1)负责本工程中的测量放样工作。 (2)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牢记关键尺寸及相互关系。 (3)及时完成各道工序的有关放样及混凝土构筑物的测量检查工作,并通知上级质量人员予以复核。
:供避震疏散人员临时或就近避震疏散的场所,也是避震疏散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 通常可选择城市内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间)等; 2. 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供避震疏散人员较长时间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场所。 通常可选择面积较大、人员容置较多的公园、广场、体育场地 /馆、大型人防工程、停车场、空地、绿化隔离带以及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