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设计正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 1 8 /1 6 2 0 . 0 7 2v m s2 栅 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流 量竖 井 隔 墙 孔 洞 的 过 水 面 积 = 过 孔 流 速 如 01 竖井的孔洞面积 / 2 m 孔洞高度 h= /2= 2 / 2 5 m 其余各竖井孔洞的计算尺寸见下表 2。 表 2 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孔洞号 孔洞流速V (m/s) 孔洞高度 h (m) 孔洞尺寸 (宽 高 ) 01 h= 2= / 2  12 h= 2= 2 / 2 75 8  23 h= 2= / 2  34 h= 2= / 2  45 h= 2= 2 / 2 25 0 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4页 共 33页 56 h= 2= 2 / 2 83 8  67 h= 2= / 2  78 h= 2= 0 .4 2 2 2 0 .4 3 7 50 .1 2   79 h= 2= 0 .4 2 2 2 0 .4 3 7 50 .1 2   出水孔洞 h= 2= 0 .4 2 2 2 0 .5 2 50 .1 0   各段水头损失 22121 2 1 2 ()22vvh h h mgg       式中 h-各段总水头损失, m; h1-每层栅条的水头损失, m; h2-每个孔洞的 水头损失, m; 1-栅条阻力系数,前段取 ,中段取 ; 2-孔洞阻力系数,取 ; 1v-竖井过栅流速, m/s; 2v-各段孔洞流速, m/s。 中段放置疏栅条后 ( 1)第一段计算数据如下: 竖井数 3 个,单个竖井栅条层数 3 层,共计 9 层; 过栅流速 1v栅 /ms ; 竖井隔墙 3 个孔洞,过孔流速分别为 1v孔 /ms , v2孔 /ms ,v3孔 /ms 则 22121 1 2 1 2H 22vvhh gg       2 2220 .2 6 39 1 .0 ( 0 .3 0 .2 8 0 .2 5 )2 9 .8 1 2 9 .8 1     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5页 共 33页  ( 2)第二段计算数据如下: 竖井数 3 个,前面两个竖井每个设置栅条板 2 层,后一个设置栅条板 1 层,总共栅条板层数 =2+2+1=5; 过栅流速 v2栅 /ms ; 竖井隔墙 3 个孔洞,过孔流速分别为 1v孔 /ms , v2孔 /ms ,v3孔 /ms 则 22122 1 2 1 2H 22vvhh gg       2 2 2 20 . 1 8 35 0 . 9 ( 0 . 2 2 0 . 2 0 0 . 1 8 )2 9 . 8 1 2 9 . 8 1       ( 3)第三段计算数据如下: 水流通过的孔洞数为 5,过孔流速为 1v孔 /ms , v2孔 /ms ,v3孔 /ms , 4v孔 /ms , v5孔 /ms 则 223 2 2H 2vh g 2 2 23 ( 0 . 1 5 2 0 . 1 2 2 0 . 1 )2 9 . 8 1      mH2O ( 4)总水头损失 1 2 3H H +H +H 663 259 109 031 m    H2o 各段停留时间 第一段 11 2 2 4 . 5 3 1 2 2 . 1 7 2 . 0 4 m in0 . 4 2VtsQ       第二段和第三段 23t t m in 水力校核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6页 共 33页 G= hT 当 T=20。 C 时, 31 10 Pa s    表 4 水力校核表 段号 停留时间 (s) 水头损失 (m) G (S 1 ) 1 122 2 122 3 122  366 G= 4G T = 366 = 10,在 10000100000 之间,符合水力要求。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水从斜管底部流入,沿管壁向上流动,上部出水,泥渣由底部滑出。 斜管材料采用厚 蜂窝六边形塑料板,管的内切圆直径d=25mm,长 L=1000mm,斜管倾角 θ=60。 如下图 5 所示,斜管区由六 角形截面的蜂窝状斜管组件组成。 斜管与水平面成 060 角,放置于沉淀池中。 原水经过絮凝池转入斜管沉淀池下部。 水流自下向上流动,清水在池顶用穿孔集水管收集;污泥则在池底也用穿孔排泥管收集,排入下水道。 穿孔排泥管配水区斜管区清水区积泥区排泥集水管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7页 共 33页 图 6 斜管沉淀池剖面图 设计水量 包括水厂自用水量 5%。 和絮凝池一样,斜管沉淀池也设置两组, 每组设计流量 /Q m s 表面负荷取 3210 /( / ) /q m m h mm s 沉淀池面积 ( 1)清水区有效面积 F’ F’ = 20 .4 2 1500 .0 0 2 8Q mv  ( 2)沉淀池初拟面积 F 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 5%计,则 F= 2F 39。 1. 05 = 15 0 1. 05 = 15 7. 5m 初拟平面尺寸为 11 15 .8 10 .4L B m m   ( 3)沉淀池建筑面积 F 建 斜管安装长度 2 cos l m 考虑到安装间隙,长加 ,宽加 12 15. 8 16. 4L L L m       1 10. 4 10. 5B B m     F 建 = 216 .4 10 .5 17 2. 2L B m    池体高度 保护高 1h =; 斜管高度 2h = si n 1 si n 60l    =; 配水区高度 3h =; 清水区高度 4h =; 池底穿孔排泥槽高 5h =。 则池体总高为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8页 共 33页 1 2 3 4 5 7 7H h h h h h m           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 管内流速0v 0v 02 . 8 3 . 2 3 3 /s in s in 6 0v m m s   2) 斜管水力半径 R R / 4 cm 3) 雷诺数 Re Re 0 0 . 6 2 5 0 . 3 2 3 32 0 . 2 10 . 0 1Rv    4) 管内沉淀时间 t 01000 3 0 9 .3 1 5 .1 5 m in3 .2 3 3ltsv    配水槽 配水槽宽 b =1m 集水系统 ( 1) 集水槽个数 n=11 ( 2) 集水槽中心距 1 6 .4 1 .4 9 m11La n   ( 3) 槽中流量 q0 30 0 .4 2 0 .0 3 8 m /11Qqsn   ( 4)槽中水深 H2 槽宽 b= 0. 4 0. 400. 9 0. 9 0. 03 8 0. 24 3qm   起点槽中水深 =,终点槽 中水深 = 为方便施工,槽中水深统一按 H2=。 ( 5) 槽的高度 H3 集水方法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 淹没深度取 5cm,跌落高度取 5cm,槽的超高取 ,则集水槽总高度为 H3= H2+++= ( 6)孔眼计算 某镇净水厂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第 19页 共 33页 ω 由 0 2q gh 得 02q gh  式中 0q -集水槽流量, 3/ms; -流量系数,取 ; h -孔口淹没水深,取 ; 所以 20 .0 3 8 0 .0 6 20 .6 2 2 9 .8 1 0 .0 5 m  ② 单孔面积 0 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