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同时人力资源强调智力资源比体力资源更重要。 一个健全的品质体系 ,如果只有组织结构、过程和程序 ,没有必要的资源 ,这样的体系无法运行。 因此 ,必要的资源是全企业范围品质管理的基础。 (一 )如何做到全公司品管活动 65 实践证明 ,必须领导重视并起带头作用才能搞 好全面品质管理 ,否则不会成功。 因为全面品质管 理本身要求全员 、 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 ,没有领 导的重视和协调是无法进行全面品质管理的。 (一 )如何做到全公司品管活动 66 一 、一切为顾客着想 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他们的光顾, 我们只能倒闭关门。 要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他 们带着要求而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满意 而归。 第三部分 、 TQM的核心 —— 四一切 67 顾客的抱怨和投诉,是企业成长的机会,我们 应心存感激接受批评,并努力改善。 嫌货才是买货人。 顾客是上帝,顾客是我们最 重要的人。 一 、一切为顾客着想 68 顾客 在 企业内部 ,要 树立 “ 下道工序即是 顾客 ” 的 观 念, 品质 第一的思想就是 体现 在更好地 为 下道工序服 务 的行 动。 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以 “ 能否比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更理想的产品及服务 ” 为依据。 一 、一切为顾客着想 69 一切以预防为主 好的产品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而不是拣出的。 事后的检验只是分辨优劣,而对产品本身的品质没有改进;不能从跟根本上保证品质,只能增加成本。 与其着重持续改进,何不事先预防呢。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0 最能控制生产品质的是生产线上负责制造的 操作员 ,而不是检验员 ,检验员只能区分制品的好 坏。 所以操作员是对制品的品质负责 ,品管人员 的角色则定位在提供品质规划 、 终检 、 统计应用 ,以及解决问题的支持性工作上 ,要做好这些工作 ,品管部门人员必须在工程设计与制程发展上 ,作 更深入的参与。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1 某些稳藏性的品质瑕疵 ,可能不是一般性的检试技术所能检测出来的 ,需靠新近发展的非破坏性检验技术 ,才得以发现。 品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 的 确有助于缺点预防。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2 管理风格也是缺点预防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 在管理上导入 “ 缺点预防 ” 的观念 , 持续地改进、 修正与品质有关的 ,任何既有专断的 、 短期的 、 孤立的不当行为与作业。 并更进一步利用客观的 品质资料 ,与顾客及行销人员回馈的信息 ,来发展 企业的品质策略规划 ,以期符合顾客的需要与期 望。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3 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也有必要予以调整 ,而以 休戚与共的合伙人角色与他们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以维 持供应品质的稳定。 例如特殊产品的订购 ,在设计阶段更 须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技术 ,协助其建立优良的制程和管理 制度 ,对所接收的料件 ,要依其个别的特性分别采取商源 检验、首件检验、抽样检验等方式 ,以防止不良品获得 通 过。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4 预防性品管措施 ,是当今品管的趋势 ,从制程 上的导入自动化设备 ,到建立员工与公司间的双向 沟通管道及团队目标 ,并整合公司组织内各职能部 门的品管活动 ,必能达到提升品质与生产力的双重 效果。 二 、一切以预防为主 75 三 、一切用数据说话 ■没有数据一切会显得苍白无力。 ■ 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有 : QC七大手法等 (第五部分详述 )。 76 四 、一切工作按戴明循环进行 P D C A PDCA循环 ,也称 “ 戴明循环 ” ,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 ,它是 TQM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任何一个有目的和有过程的活动都可按这四个阶段进行。 77 ( Plan) —— 计划 先决定目的 ( 改善品质或提高效率 , 或制 定标准等 ) ,再决定目标及为达成此目标之方法。 ■ 先要进行现状了解及分析。 ■ 明确的目的 ,越清晰越接近现实越好 ,尽量做到数据化。 ■ 详细的计划 ,越详细越好 ,分阶段列出。 78 ( Do) —— 实施 ■ 按照上述之计划进行教育训练 ,确实执行。 ■ 一定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关键在于坚持。 ■ 要马上采取行动。 79 ( Check) —— 查核 ■ 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确认 ,是否达成目标。 ■ 运用正确的测评方法进行检查确认。 ■ 前后对比 , 尽量数据化。 80 ( Action) —— 改进 ■ 依据确认结果检讨 , 采取必要之纠正预防措施。 ■ 哪些问题在计划中没预料到的。 ■ 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81 持续不断地 PDCA循环 P D C A P D C A P D C A P D C A 82 不断改进必须在三个层次上出现 ■第一是个人,每一员工都要有不断改进的心态 ,因为不断改进对个人发展与公司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第二是各类的小组或部门,通过群策群力不断 改进。 ■第三才是整个机构,没有前二者,整体的不断改进当然无从谈起。 持续不断地 PDCA循环 83 两种结果处理 ■达成计划 达到满意之程度,就建立新的标准,以便使以后之作业水准能够提高。 再进入新的循环。 ■未达成计划 未能达到满意之程度,就要检讨原因,作为下期的改善目标,马上 PDCA继续改善。 持续不断地 PDCA循环 84 五 、其它常用品管方法 ■抽样计划 :最常用的方法 ,普遍采用美国军用标准 MILSTD105D(即中国国家标准 GB2828)。 ■ SPC统计技术 :SPC,即统计制程管理技术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通过对制程能力指数C p、 Ca、 Cpk的计算分析 ,来判断制程管制能力,找出不足,予以改进。 ■ FMEA:即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特别是 ISO/TS16949认证企业 ,强制要求实施 FMEA。 ■ 6σ 手法 :由于摩托罗拉 GE等公司的成功应用 , 6σ (6倍标准差)手法已引起企业界 ,特别是大公司的关注。 85 一 、 现场 5S管理 5S是指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扫 (SEISO)、清洁(SEIKETSU)、教养 (SHITSUKE),5S是以上五个词语的日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 S”而成。 : 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分类 , 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区分为: (1)经常用的:放置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到的位置,以便于随手可以取到。 (2)不经常用的:贮存在专有的固定位置。 (3)不再使用的:清除掉。 其目的是为了腾出更大的空间,防止物品混用、误用。 第四部分 、 TQM现场目视 和不合格品的管理 86 一 、 现场 5S管理 : 把有用的物品按规定分类摆放好 ,并做好适当的标识。 : 将工作场所内所有的地方 ,工作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工模夹治具、模具、材料等打扫干净 ,使工作场所保持一个干净、宽敞、明亮的环境。 其目的是维护生产安全,减少工业灾害,保证品质。 : 经常性地作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并对以上三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措施。 :每个员工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积极主动。 87 一 、 现场 5S管理 脏乱的环境 ,不可能生产出好产品。 从企业环境面貌改变人的面貌。 培养遵守制度 ,做事讲究好习惯 ,提升人的品质。 88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一 )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设计 89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二 )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 QC按产品图样和加工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产品,正确判 定 产品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品作出识别标记 ,并注明拒收原因。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 标记, 存放在工厂指定的 隔离区 , 以避免与合格品 混淆或被误用 ,并要有相应的隔离 记录。 90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二 )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 不合格品不一定是废品,对不合格程度较轻,或报废后造 成经济损失较大的不合格品,应从技术性方面加以考证, 以决定是否可以在不影响产品适用性或客方同意的情况下 进行合理利用,或返工、返修等补救措施。 根据不合格品的评审与批准意见,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 式及承办部门的责任与权限。 为便于对不合格品的分析与追溯,分清处理责任,对不合 格品的性质、程度、处理方式及返工、返修情况,作出详 细的记录,并纳入质量档案管制,以备考证。 91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三 )不合格品的处置 ( AOD)(又称让步接受或偏差接受) ﹔ ; ; ; ; 92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四 )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 的 分类: (1)标识牌 (待验区、返工区 )。 (2)标签或卡片。 (3)色签 (绿色代表受检产品合格 ,黄色代表暂时无法确定 ,红色代表产品 不合格 )。 : (1)进料不合格品的标识 ﹔ (2)制程不合格品的标识 ﹔ (3)仓存不合格品的标识。 93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四 )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 (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评 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进行培训) ﹔ 、岗位的作业规范; ,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 ; ; ,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重复 发生;。 94 二、不 合格品 管理 (五 )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不能仅局限于发生了不合格品才去查找原因 的事后处理,更应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 事前预防措 施 ,将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计划、实施、检查、纠正) 确认原因与评估必要的 措施、决定与实施必要的措施、记录的结果、审查预防措施; “ 原因要查出,责任要分清,纠正措施要落实 ” 的原则 进行;对于纠正及预防措施必须在 “ 实施前加以评价 ” , “ 实 施中加以跟踪 ” , “ 实施后加以验证 ”。 95 一 、 QC 七大手法的作用 在 20世纪中叶,以 石川馨 博士为代表的日本质量专家们总结出了 QC七大手法,它的内容包括: 查核表 、 层别法 、 柏拉图 、 特性要因图 、 散布图 、 直方图 、 管制图。 他们认为:使用这七大手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品质管理工作中的 95%以上的问题。 第五部分 、 QC 七大手法 应 用 96 二、 QC七 大手法案例分析 (一 ) 查核表: 查核表又称 检查表 或 调查表, 它是一种按一定的要求系统而实施检查的工具。 常用的查核表有 点检型 和 记录型两大类。 查核表的应用方法: (1)明确要查核的范围及具体要求 ﹔ (2)依据查核项目和相关要求的性质设计表单 ﹔ (3)实施查核,记录结果到表单上 ﹔ (4)分析和总结记录的查核结果 ﹔ (5)针对结果实施改进。 查核表: 此类表格只记录结果的是否或好坏。 97 如下图:管理人员日常检讨工作用的查核表: 星期 项目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计划 V O V V O V O 产量 V V V V O V V 人员 V V O V V V O 机器 V V O V V V V 材料 V V V V O V V 工具 V V O V V O V 98 查核表: 此类表格用以收集计算或计数数据。 如下图: 8S检查用之查核表: 缺点项目 件数 备注 整理 一一 整顿 正一 清扫 一 清洁 正一一 素养 正 节约 一 安全 速度 正正 99 查检表案例练习 请设计空压机运行检查表(月) 检。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计量基本概念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以概括为六方面: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 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 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计量的特点
20 一、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一)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要求 公共场所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并( a) 芘、可吸入尘、臭氧、致病微生物等。 首先,加强通风(自然、机械、空调)是清除室内污物,改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 其次,采用合理的清扫方式(吸尘器、湿式清扫)。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1 一、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动相关书籍,广泛搜集资料。 ( 4) 部门内 5S 之宣导及参与公司 5S 文宣活动。 ( 5) 规划部门内工作区域的整理、定位工作。 ( 6) 依公司的 5S 进度表,全面做好整理、定们、画 线标示的作业。 ( 7) 协助下属克服 5S 的障碍与困难点。 ( 8) 熟读公司《 5S 运动竞赛实施方法》,并向部属解释。 ( 9) 必要时,参与公司评分工作。 ( 10) 5S 评分缺点的改善和申述
提升总体 竞争能力 – 餐饮业由于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已进入群雄争霸阶段,洋快餐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中式正餐也出现了多家发展迅速、初具规模的企业,给全聚德造成很大的发展压力 – 全聚德的战略:正餐精品 – 本质是知识产权的转让 – 要求较强的支持指导能力 – 特许总部职能定位不恰当,关键职能投入不足,沟通、支持和控制职能不足以有效支撑特许体系 – 管理的各个层次缺乏清晰的职能划分 –
贵州 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手册 17 十一、急诊急救实践技能培训计划 项目 实践技能重点培训安排 培训重点 时 间 方式 培训地点 培训效果评价 突然事件判断、处理 常用急救药物应用 生命体征观察 徒手心肺复苏术 创伤包扎止血固定及搬运 催吐 导泻 院前急救流程、技术 贵州 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手册 18 十二、妇产科理论培训计划 项目 理论重点培训安排 培训内容 时 间 方式
可以监督通流部分结盐垢情况,同时还知道各动叶是否超过设计强度,各表计各调速汽门开关是否正常。 1造成汽轮机轴瓦损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① 运行中轴承断油; ② 机组发生强烈振动; ③ 轴瓦制造缺陷; ④ 轴承油温过高; ⑤ 润滑油质恶化。 1采用回热循环为什么会提高热效率。 答: 采 用回热循环时汽轮机中间抽出的一部分做了功的蒸汽送入回热加热器加热凝汽器来 的凝结水。 提高了凝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