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 75.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C、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76.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A、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B、 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77.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是()。 11 A、 昌都战役 B、 海南岛战役 C、 厦门战役 78.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时间是()。 A、 1950 年 10 月 8 日 B、 1950 年 10 月 19 日 C、 1950 年 10 月 25 日 79. 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 彭德怀 B、 林彪 C、 粟裕 80.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是在()。 A、 1949 年 B、 1951 年 C、 1960 年 81.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由刘少奇主持制定,经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讨论后提交 政府的(),它是指导建国后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A、《五四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2. 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 A、 1949 年 10 月 B、 1951 年 5 月 C、 1951 年 10 月 83.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同()一起被成为“三大革命运动”。 A、 镇压反革命 B、 “三反”运动 C、 “五反”运动 84. 1951 年- 1952 年,我国在()中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A、 中国共产党内 B、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C、 私营工商业者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 A、《工会法》 B、《土地改革法》 C、《婚姻法》 86. 在我国比较早就提出计划生育理论,后来为此受到错误批判的是()。 A、 马寅初 B、 马叙伦 C、 沈雁冰 87. 1951 年成立的一所军事院校,被毛泽东称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它是()。 A、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B、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学院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 88.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是在()。 A、 1951 年 B、 1952 年底 12 C、 1960 年 89. 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A、 1949- 1954 年 B、 1953- 1957 年 C、 1952- 1956 年 90. 1953 年夏,党内发生了高岗、饶漱石事件。 1954 年 2 月,在()上,进一步揭发批判了高、饶的反党分裂活动,一致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A、 中央政治局会议 B、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C、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高、饶问题的座谈会 91. 1953 年 7 月 27 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在()正式签署,历时 3 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A、 板门店 B、 开城 C、 平壤 92. 1953 年 12 月 31 日,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 原则。 A、 朝鲜 B、 印度 C、 柬埔寨 9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四国外长会议 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 A、 1952 年 12 月 B、 1954 年 9 月 C、 1949 年 9 月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是()。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是()年选出的。 A、 1949 B、 1954 C、 1956 98. 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做到 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资供求基本平衡的重大措施是()。 A、 打击投机资本 B、 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C、 城市工商业调整 99. 表明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已经开始把台湾问题置于首要地位的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炮击金门 C、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声明 13 100. 周恩来在 1956 年 1 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发出了()的号召。 A、 向现代化进军 B、 向现代科学进军 C、 向共产主义进军 10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经由 1954 年 9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正式确立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02.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A、《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 B、《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论十大关系》 103. 1957 年,毛泽东发表()一文,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目前的 形势和任务》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104. 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后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05. 在党的八大上所做的发言中,陈云提出了()的重要意见,受到重视,为大会所采纳。 这是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 给 地方和企业适当下放权力 C、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06. 1958 年 8 月召开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A、“大跃进”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A、 人民公社化 107. 毛泽东在 1959 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强调()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A、 商品经济 B、 社会实践 C、 价值法则 108. 1962 年 1 月至 2 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即七千人大会,()在会上作报告,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刘少奇 109. 1964 年,中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以外地区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一个重大成果。 A、 亚非拉 B、 亚洲 14 C、 拉丁美洲 110. 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是从 1960 年开始用了 3 年时间基本建成的。 A、 辽河油田 B、 胜利油田 C、 大庆油田 111. 从 1956 年至 1966 年,我国新修铁路近 8000 公里。 ()、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 A、 四川 B、 福建 C、 贵州 112. 1961 年,党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 ()、())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 我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在 60 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A、 原子弹 导弹 B、 原子弹 氢弹 C、 氢弹 导弹 113. 1956 年至 1966 年,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了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 ()、()和雷锋,就是这期间涌现的光辉榜样。 A、 焦裕禄 王进喜 B、欧阳海 张志新 C、孟泰 王崇伦 114.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前的 10 年里有了很大发展。 1957 年至 1966 年,高等学校毕业了 ()。 A、 210 万人 B、 近 140 万人 C、 300 万人 115. 、在 1964 年底到 1965 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 A、 1966 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 B、 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C、 三线建设的计划 116. ()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A、 1960 年 5 月至 1970 年 10 月 B、 1966 年 8 月至 1976 年 10 月 C、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 117.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 纲领性文件的()和党的“九大”的政治报告中,这些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A、 1967 年 5 月 18 日《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联合发表的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 B、 1967 年 11 月 6 日,以“两报一刊编辑部”名义写的《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0 周年》 C、 《五一六通知》 118. “文化大革命”否定了(),这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包括毛泽东自己在内的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工作,否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A、 建国前 28 年党的成就 B、 建国以来十七年大量的方针政策和成就 C、 文化教育 战线的成就。 119. “文化大革命”所打倒的“走资派”,是党和国家各级组织中的领导干部,即()。 A、 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 B、 群众的带头人 C、 文化领域的拔尖人才 15 120. “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 A、 广大群众 B、 青年学生 C、 工人、农民 121.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 A、 革命或社会进步 B、 政治改革 C、 文化进步 122.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由()引发的。 A、 1966 年 8 月 8 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B、 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通知》 C、 1965 年 11 月 10 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历史剧 海瑞罢官 》 123. 1970 年至 1971 年间我国发生了()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A、 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四人帮” C、 林彪和“四人帮” 124. 1975 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从整顿()开始,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 A、 铁路 B、 教育 C、 农业 125. (),中央政治 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A、 1976 年 10 月上旬 B、 1976 年 9 月 C、 1976 年底 126.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 A、“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B、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动派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C、群众运动 127. 1977 年 7 月,()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在 1976 年被错误撤销的党内外的全部领导职务。 A、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一大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8. 1977 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分管的主要工作是()。 A、 外交和对外贸易 B、 工业和交通运输 C、 科学和教育 129. 1977 年八九月间,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及与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时,一再强调建国后 17 年我国科学、教育战线的主导方向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他号召()。 A、 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