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监理实施细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2 砼工程主要控制其 商品砼 必须要有砼出厂报告(包括: 水泥 、砂、石子、减水剂等原材合格证; 配合比 、 坍落度 )、配合比、坍落度等必须 符合设计图纸或规范要求; 浇捣成型质量、不得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现象;砼养护期符合规范要求;并在现场取样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砼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 点 : 一、钢结构焊接工程 : 碳素 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 、 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 24h 后 ,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 焊缝施焊后应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 低氢型焊条经烘干后应放入焊工保温筒内 ,随用随取 . 焊丝和焊钉在使用前应清除油污与铁锈 . 施焊前焊工应复查构件接头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 ,如不符合要求 ,应在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 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首次使用的钢材应进行工艺评定 ,但当该钢材与已评定过的钢材具有同一强度等级和类似的化学成分时 .可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首次采用的焊接方法。 (3)采用新的焊接材料施焊。 (4)首次采用的重要焊接接头型式。 (5)需要进行预热、后热或焊接热处理的构件 . 试件焊缝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焊缝的外观缺陷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应符合相应等级标准的规定 .对 T 型接头的组合焊缝应做低倍金相试片 ,检查熔合情况 ,对埋弧焊试件应测定焊缝成形系数 ,其值应大于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以拉伸和冷弯为主 ,其他实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试件的弯曲实验应作面弯实验 ,有特殊规定时应作侧弯冲击实验 . 钢构件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 接工艺指导书 ,焊接工艺指导书应包括目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型式、组装要求及允许偏差、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和焊接检验方法及合 13 格标准等主要内容 . 焊接过程 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进行施焊 . 1对接接头、 T 型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组合焊应在焊缝的俩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 ,其材料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 :埋弧焊应大于 50mm,手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应大于 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 ,并修磨平整 ,不得用锤 击落 . 1角焊缝转角处宜连续角施焊 .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 10mm。 角焊缝端部不设引弧和引出板的连续焊缝 ,起落弧点距焊缝端点宜大于 10mm,弧坑应填满 . 1定位焊工应有焊工合格证 ,定位焊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 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 2/3且不应大于 8mm。 焊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 定位焊应在焊道以内。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 1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 ,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并检查 ,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 ,应清除后再施焊 . 1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 ,不宜 超过俩次 .当超过俩次 ,应经过焊接技术负责人核准后 ,按返修工艺进行 . 1 栓钉焊接前应用角向磨光机对焊部位进行打磨 ,彻底清除轧制氧化皮 、 锈和油污 .焊完之后 ,焊接处未完全冷却之前 ,不得打碎瓷环 . 1栓钉穿透焊 ,使压型钢板与钢梁上冀缘紧密相贴 ,其间隙不得大于 1mm. 1 当压轨器的轨板与吊车梁 采用焊接时 ,采用小直径焊条 、 小电流跳焊法施焊 . 1 柱与柱 ,柱与梁的焊接接头 ,当采用大间隙加垫板的接头型式时 ,第一层焊道应熔透 . 焊接前预热及层间温度的控制 ,宜采用测温器具测量 .对焊件进行预热 ,无特别要求时 ,可按下表的规定 . 钢材分类 环境温度 板厚 (mm) 预热及层间宜控温度 () 普通碳素结构 0℃以上 ≥ 50 70~100 低合金结构 0℃以下 ≥ 36 70~100 14 2 手弧焊的焊接电流宜符合下表规定 . 焊接直径与电流匹配参数 焊条直径 (mm) φ φ φ φ φ 4 φ 5 φ 电流 (A) 25~40 40~60 50~80 100~130 160~210 200~270 260~300 2 埋弧焊不同坡口形式的焊接工艺宜符合下表规定 . T 形接头单道自动埋弧 焊工艺参数 焊脚高度 (mm) 焊丝直径 (mm)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mm/min) 备注 6 φ 4 600~650 34~36 500~600 船形焊 8 φ 4 600~650 34~36 400~450 10 φ 4 670~720 33~35 300~350 φ 5 750~800 34~36 320~400 12 φ 4 670~720 33~35 230~280 φ 5 750~800 34~36 260~320 2 钢 构件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控制要点 : 焊条 、 焊丝 、 焊剂 、 电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与目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及国家现 行行业标 准 建 筑钢结构 焊接技术 规程 (JGJ181)的规 定 .焊条 、 焊剂 、 药芯焊丝 、 熔嘴等在使用前 ,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 检验方法 :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焙记录 施工单位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 ,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 检验方法 :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 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 ,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 ,应采用射线探伤 . 15 一 级、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如下表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B 级 B 级 探伤比例 100% 20% 内部缺陷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AB 级 AB 级 探伤比例 100% 20% 检验方法 :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一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 .且一级焊 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 ,当有疑议时 ,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 二、 紧固件连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普通螺栓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 ,当设计有要求或对其质量有疑议时 ,应进行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荷载复验 ,其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的规定 . 连接薄钢板采用自攻钉、射钉等其规格尺寸应与被连接钢板相匹配 ,其间距、边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 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 ,外露丝扣不应少于 2 扣 . 三、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1 、 钢 结 构 制 作 和 安 装 单 位 应 按 钢 结 构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范 (GB502052020)附录 B 的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 和复验 ,现场处 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 进行摩擦面抗滑移 系数试验 . 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 1H 后、 48H 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20)附录 B 的规定 .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 ,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 16 梅花头者外 ,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的 5%.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 .并按规定进行终拧扭检查 . 四、钢零件切割质量控制要点 : 厚度等于或大于 8mm 的板材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气割。 厚度小于 12mm 的板材采用剪板机剪切 ,大于 90ⅹ 10 的角钢或其他型材可采用锯床切割 ,小于或等于 90ⅹ 10 的角钢可采用剪切 .手工气割宜采用靠模、 圆规等辅 助工具 ,型材手工气割时 ,切割面需用砂轮打磨处理 ,吊车梁或 H 型钢的冀缘板应采用精密切割的方法切割 . 板材气割应在专用平台上进行 ,平台与板材的接触应为线状或点状接触 . 切割前将钢材表面距切割边缘约 50mm 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等清除干净 .对高强度大厚度钢板的切割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应进行预热 .切割后断口上不得有裂纹 ,并应清除边缘上的熔瘤和飞溅物 . 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五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 1mm 的缺棱 .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下表规定 .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 (mm)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177。 边缘缺棱 型钢端部垂直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