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贸易收益体现在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商品品种的增加上,这些贸易开放的好处为所有公民所享受。  虽然贸易开放会使一些企业关闭,但那些继续经营的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吸收那些关闭企业解雇的工人,因此工人不会面临失业的压力。 相反,由于贸易开放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工人的实际工资会上升,而且还会从更多消费品种的选择中获得更高的效用。 克鲁格曼模型 收入分配  克鲁格曼模型中,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这类贸易被称为行业内贸易。  在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型中,贸易发生在不同的行业之间,这类贸易被称为行业间贸易。  在全球贸易中,大约 1/4是行业内贸易, 3/4是行业间贸易。 克鲁格曼模型 行业内贸易 第 3节 梅勒兹模型  在一个行业中,若干个企业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 这些企业在生产率水平上存在差异。  每个企业在进入该行业时需要先花费一笔固定成本,这也是该企业发现自己真实的生产率水平的必要途径。  在得知自己真实的生产率水平之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会在这个行业干下去,而那些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选择退出该行业。 梅勒兹模型 模型假设  每个企业在进入行业时需要先花费一笔固定成本 FD生产率高于 QD的企业会在这个行业干下去,生产率低于 QD的企业会选择退出该行业。  想要出口产品到国外市场的企业必须付出额外的固定成本, FX FD。 只有那些生产率高于 QX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  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率门槛 QX要高于国内市场导向的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率门槛 QD。 梅勒兹模型 模型图示 企业生产率 0 QD 利润 FD FX QX 梅勒兹模型  贸易开放的两个效应 • 选择效应:贸易开放使一些企业选择退出市场 • 规模效应:贸易开放使继续留在市场中的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  在克鲁格曼模型中,贸易收益来自规模效应,而不是选择效应。 然而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带来的规模效应是有限的,并不象克鲁格曼模型所描述和强调的那样。  实证研究发现,现实世界中的贸易开放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选择效应上。 而梅勒兹模型描述的正是贸易开放的选择效应。 梅勒兹模型 贸易开放的选择效应 第 4节 讨论和总结  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特征的新贸易理论在 20世纪 70年代末诞生。 新贸易理论揭示了在不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也会发生并且带来贸易收益,其原因在于世界市场所提供的规模经济效应。  克鲁格曼模型是新贸易理论的标志性模型。 在该模型中,对称型的企业之间展开垄断竞争。 贸易开放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较低的价格和较多的品种选择。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 克鲁格曼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发生在行业内,这有别于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发生在行业之间的国际贸易。 前者称为行业内贸易,后者称为行业间贸易。  国际贸易理论在 21世纪初有了新的突破,其标志是梅勒兹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企业之间在生产率水平上的差异,内生化了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选择。 梅勒兹模型将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市场不完善性和企业的自我选择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分析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第 7章 传统贸易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第 1节 进口关税 第 2节 进口配额 第 3节 出口补贴 第 4节 讨论和总结 第 1节 进口关税  进口关税是对进口商品的税收 • 从价税:对进口红酒征收 100%的关税 • 从量税:对每瓶进口红酒征收 100元  进口关税曾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曾是贸易保护最重要的手段。 虽然进口关税的作用如今已大大降低,但对于进口关税作用的分析仍是我们理解其他贸易政策的基础。 进口关税 定义 进口关税 封闭经济均衡  设想世界上的一个小国。 假定该国小麦市场处于完全竞争。  在 封闭经济时, 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小麦数量为 Q。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