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汇率决定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   *当 很 小 时 ,00teee   - 表明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动率(升贴水率)等于两国通胀率之差。 此式的经济含义是:一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必将引起其对外贬值。 三、评价 理论的贡献 首先 , 购买力平价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角度分析货币交换的问题 , 符合逻辑 , 而且易于理解。 其次 , 购买力平价说的表达式也最为简单 , 对汇率决定这样的复杂问题给出了最为简洁的描述。 再次 , 购买力平价说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先河。 理论的缺陷 首先 , 未考虑资本流动。 其次 , 未考虑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区别。 第三 , 理论要求自由竞争市场 , 但现实是非自由竞争。 第四 , 应用上物价指数的确定是个问题。 第四节 利率平价理论 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 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越来越大 , 并日益成为影响汇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 利率平价理论应运而生。 凯恩斯于 1923年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之后 , 英国经济学家保罗 艾因齐格把外汇理论和货币理论相结合 , 开辟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 一 、 主要观点 假定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 而且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 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 , 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包括抛补的利率平价 ( 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 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 (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 二 、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条件 汇率的变化取决于无风险条件下投资者的投机决策。 年终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收益额大于持有外币存款收益额,即 (1 ) (1 * )eSrrS   本币升值 年终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收益额小于持有外币存款收益额,即 年终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收益额等于持有外币存款收益额,即 (1 ) (1 * )eSrrS  (1 ) (1 * )eSrrS   外汇市场均衡 本币贬值 利率平价条件: 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外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推导 ¥ 1投资还是$ 1投资。 一年后¥ 1的投资收益为 i¥ +1 $1的投资收益为 $(1 )eSiS则 ¥ 1投资,收益率为 i¥ $1投资,收益率为 $(1 ) 11eS S i$ 1eeSSiSS  $eeS S SiSS$( 1 )eeP P i  $$eei P P i  $eiP当 i¥ 外汇市场均衡 $eiPeP  i¥ - i$ i¥ i$ eP eP i¥ i$ 即期汇率与预期收益 ( 1)本币(¥)的预期收益 收益率( ¥) S( ¥ / $) O i¥ ( 2)外币( $ )的预期收益 $存款的预期¥收益 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