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依据施工地点 整体设计进行局部深化设计。 2.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水质达到有关标准。 3. 采用技术先 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 采用目前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5. 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时,布局力求合理通畅,尽量节省占地。 6. 中水处理站应尽量操作运行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技术内容 提供全部中水系统的设备,以及方案、施工图设计(含土建构筑物)、设备供货、运输、安装、调试、管理人员培训直至通过验收正式运行的全过程。 设备内容 从调节池入口至中水供水泵出站口的设备工程内容,包括所有设备、管道、阀门、配件、配电自控装置等。 土建内容 土建部分,由我方提供施工图纸,甲方负责施工。 8 第二章 设计边界条件 及进水水质 原水:生活污水排水 130m3/d, 设计小时处理量为 , 20 小时运行。 参照同类污水水质状况,确定该生活污水的主要水质指标为(数据引自类似工程实例): CODcr : 150mg/L BOD5: 70mg/L SS: 150mg/L NH3N≤ 30mg/L pH = 6~ 9 嗅:有轻微异味 污水处理达到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 2020)中的绿化、道路清扫、洗车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8921— 2020)中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水景类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 2020) 序号 项 目 指 标 冲厕 道路清扫、消防 城市绿化 车辆冲洗 建筑 施工 1 pH ~ 2 色度(度) ≤ 30 3 嗅 无不快感 4 浊度( NTU) ≤ 5 10 10 5 20 5 溶解性总固体( mg/L) ≤ 1500 1500 1000 1000 — 6 5日生化需氧量( BOD5)( mg/L) ≤ 10 15 20 10 15 7 氨氮( mg/L) ≤ 10 10 20 10 20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 9 铁( mg/L) ≤ — — — 10 锰( mg/L) ≤ — — — 11 溶解氧( mg/) ≥ 12 总余氯( mg/L) 接触 30min后≥ ,管网末端≥ 13 总大肠菌群(个 /L) ≤ 3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8921— 2020) 序号 项目 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 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 河道类 湖泊类 水景类 河道类 湖泊类 水景类 1 基本要求 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 2 PH 值(无量纲) 6~9 3 5 日生化需氧量( BOD5) ≤ 10 6 6 4 悬浮物( SS) ≤ 20 10 —— 5 浊度( NTU) ≤ —— 6 溶解氧 ≥ 7 总磷(以 P 计) ≤ 8 总氮 ≤ 15 9 氨氮(以 N 计) ≤ 5 10 粪大肠菌群(个 /L) ≤ 1000 2020 500 不得检出 11 余氯 ** ≥ 12 色度(度) ≤ 30 13 石油类 ≤ 1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10 第三章 中水工艺的选择 根据国内外中水处理技术的 发展和 工程实践,以优质杂排水为 处理对象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 化 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 常用的工艺主要有: ○ 1活性污泥法,例如,完全混合曝气法、延时曝气法、深井曝气法、纯氧曝气法、氧化沟、两级活性污泥法以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法 )、 ICEAS 法等。 ○ 2 生物膜法,例如,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 、生物滤池 等。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曝气法 )已使用多年,应用面较广,具有较成熟的设计参数和运行管理经验,但完全混合曝气法生物负荷率较 低,曝气时间长,污泥产量高,易产生污泥膨胀,占地面积较大。 延时曝气法、深井曝气法和纯氧曝气法都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进,通过改变曝气方式提高生物负荷率,减少剩余污泥产量。 但延时曝气法曝气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深井曝气法施工困难,动力消耗较大;纯氧曝气法以纯氧作为气源,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一般很难被用户接受。 目前,在我国生活污水和中水工程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反应器内装有填料,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大大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因而,污泥负荷大大提高,可达 ,具有承受 较高有机负荷和冲击负荷的能力,曝气时间的缩短使占地面积大大降低。 由于生物膜法不存在污泥膨胀之忧,操作管理方便,因而六十年代后期,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研究。 由于填料的发展和不断推陈出新,使生物接触氧化法得到完善,使其应用更加简单、方便、可靠、高效。 我国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研究,至今已近二十年,填料已更新换代到第五代,这不仅推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和应用,也使我国的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尤其是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此工艺常涉及混凝沉淀 、吸附、过滤、气浮等方法,并且常常与生物方法相结合,使水质达到预期要求。 物化处理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维护方便。 此工艺常用 MBR 膜生物反应器法和超滤法。 此工艺出水水质较好, 但 管理复 11 杂,造价较高。 膜生物反应器( MBR)是将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 MBR 可在紧凑的空间内同时实现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和超滤膜对污染物质的分离,而降解与分离之间又存在着协同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出水中不含悬浮物,只需投加少量消毒剂避免管道的二次污染,就可以回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超滤 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 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 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物化 本处理方案从管理的易用性、出水水质、造价等因素,拟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技术与物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工艺, 由于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氮的可生化性良好,完全可在生化池中去除, 考虑到出水水质满足景观水水质要 求,本方案中针对磷的去除 设计在沉淀池中投加除磷的化学药剂。 经过系统工艺的除氮、除磷后,出水水质完全可以满足景观水水质要求。 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所示,生物技术以接触氧化法为主体,物化技术以过滤为主体有关技术特点将在工艺特点中作详细介绍。 12 原水 一 体 化 设 备 自动格栅 调节池 毛发过滤器 一级提升泵 接触氧化池 沉淀池 中间水池 栅渣外运 曝气机 除磷 絮凝加药系统 二级提升泵 中水用户 石英砂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清水池 变频供水系统 反冲洗泵 自来水补水系统 NaCLO 消毒系统 曝气机 13 第四章 工艺介绍 整个处理工艺布局紧凑、充分利用机房内面积,操作者只需在机房内便可完成操作和管理。 优质杂排 水 的排水特点是 水质水量不均衡,日变化较大。 为保持生物处理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率,特设调节池。 调节池可设置在机房内,并且在调节池内设置了预曝气装置,以减轻后序生化处理的负荷。 调节池按下列规定设计: ○1 调节池内设置预曝气装置,曝气量为 ~ h; ○ 2 调节池顶部设置 溢流口、放空口 ,池壁设置爬梯。 规范要求调节池容积大于日处理量的 35%~ 50%,因此调节池有效池容应 不小 于 35m3。 本方案调节池采用 碳钢 池体 ,内做防腐 ,尺寸 规格 ,有效水深。 格栅 及进水槽 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