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报批稿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材料主要有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沥青材料和各种规格的粗细集料、填料等砂石材料,以及由这 些材料组成的混合料;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等土工合成材料。 各种养护维修材料都必须按规定验收,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 3. 2 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019)规定的技术要求。 这些材料的试验应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JTJ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JTJ/T060)的规定。 3. 4 养护机具设备 3. 4. 1 基本要求 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养护机具设备应按照高科技、高质量、多功能、一机多挂和国产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优化配置。 根据各类养护工程的实际要求合理配置养护机具设备,是养护施工作业的必要条件。 3. 4. 2 机具设备配置要求 1 改建工程、大修工程和中修工程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的有关要求配置施工机具设备。 2 巡视检查和小修保养除需配备必要的手用工具和检测用具外,应按附录 B(表 )的要求配置养护机具设备。 3 路面状况调查可参照附录 B(表 )的要求配置调查和检测设备。 4 排障救援可参照附录 B(表 )的要求配置有关设备。 3. 4. 3 操作和维修要求 1 各类养护机具设备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应加强养护机具设备的操作技术培训,各类养护机具设备均应由具有相应上岗证书的人员操作。 3 应健全养护机具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提高 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类养护机具设备效能。 9 4 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 4. 1 一 般 规 定 4. 1. 1 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目的是为了公路管理部门编制公路养护年度计划和维修对策提供依据。 同时,为确定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内容也应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 4. 1. 2 应按照本规程第 ,采集路况数据,充实完善路况数据库。 4. 1. 3 应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长期观测和调查,研究其变化规律,对路面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分析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拟定处治方案。 4. 1. 4 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资金需求和资金分配计划、及制定公路养护工作计划和确定大、中、小修及保养对策和方案决策时,宜参照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辅助决策,以提高养护工作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4. 1. 5 为适应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功能和任务,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分为网级管理系统和项目级管理系统,不同等级的管理系统对路况采集的数据项和采集频率有不同的要求,为建立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路况数据库,路况采集的数据项和采集频率应按照项目级的要求来实施。 4. 2 路面的破损类型 4. 2. 1 沥青路面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 4. 2. 2 各类破损类型及其严重程度描述见表 4. 2. 2 4. 3 路况数据采集内容与频率 4. 3. 1 路况数据采集内容 路况数据采集主要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及桥头、通道两侧、以及涵洞的不均匀沉降观测等各项内容。 4. 3. 2 路况数据采集频率 路况数据采集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采集频率应遵照表 4. 3. 1的规定。 4. 4 路况数据的采集 4. 4. 1 路况数据采集管理机构 路况数据采集应由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采集本单位管养范围内的各级公路的沥青路面,路面破损状况数据的采集可结合养护质量评定工作进行,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及桥头、通道两侧、以及涵洞的不均匀沉降观测等内容应组织专门的采集小组进行采集,应有相对固定的采集人员和采集设备。 也可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 参与数据采集的人员必须严肃认真,有较丰富的养护路面实践经验,并熟悉路面病害类型区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10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 表 4. 2. 2 破 损 类 型 分 级 外 观 描 述 分 级 指 标 计量单位 裂 缝 类 龟 裂 轻 中 重 初期龟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 裂块明显,缝较宽,无或轻散落或轻度变形 裂块破碎,缝宽,散落重,变形明显,急待修理 块度: 2050 cm 块度: < 20 cm 块度: < 20 cm m2 不规规 裂缝 轻 重 缝细,不散落或轻微散落 ,块度大 缝宽,散落,裂块小 块度: > 100cm 块度: 50100 cm m2 纵 裂 轻 重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 缝壁散落重,支缝多 缝宽: ≤ 5 mm 缝宽: > 5 mm m2 横 裂 轻 重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 缝壁散落多,支缝多 缝宽: ≤ 5 mm 缝宽: > 5 mm m2 松 散 类 坑 槽 轻 重 坑浅,面积小( < 1 m2) 坑深,面积较大( > 1 m2) 坑深: ≤ 20 mm 坑深:> 20 mm m2 脱 皮 路面面层层状脱落 m2 麻 面 细小嵌缝料散失,出现粗麻表面 m2 啃 边 路面边缘破碎脱落,宽度 10cm以上 m2松 散 轻 重 细集料散失,路面磨损,路表粗麻 粗集料散失,多量微坑,表面剥落 m2 变 形 类 沉 陷 轻 重 深度浅,行车无明显不适感 深度深,行车明显颠簸不适 深度: ≤ 20 mm 深度 : > 20 mm m2 车 辙 轻 重 变形较浅 变形较深 深度: ≤ 20 mm 深度: > 20 mm m2 搓 板 路面产生纵向连续起伏、似搓板状的变形 m2 波 浪 轻 重 波峰波谷高差小 波峰波谷高差大 高差: ≤ 20 mm 高差: > 20 mm m2 拥 包 轻 重 波峰波谷高差小 波峰波谷高差大 高差: ≤ 20 mm 高差: > 20 mm m2 其 他 类 泛 油 路表呈现沥青膜,发亮,镜面,有轮印 m2 磨 光 路面原有粗构造衰退或丧失,路表光滑 m2 修补损坏 面 积 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处治,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部分明显不同 m2 翻 浆 因基层或土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破裂。 冒浆的现象 m2 路况数据采集频率 表 4. 公 路 等 级 数 据 采 集 内 容 破 损 平 整 度 结构强度 抗 滑 性 能 桥头沉降 国省干线 每月一次 每年一次 每年一次 每年一次 按第 条规定执行 县级公路 一、二级 每年一次 两年一次 两年一次 三、四级 两年一次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 采集季节 4~ 5 月或 10~ 11月 4~ 5月 4~ 5 月或 10~11 月 注:乡村公路路况数据采集可参照县级公路路况数据采集执行。 11 4. 4. 2 数据校核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 应组织复核小组进行抽查,抽查比例应不低于国省干线外业数据的 10%,内业数据的 8%;县级公路外业数据的 8%,内业数据的 5%。 偏差范围在 177。 10%以内为合格,不合格应进行重新调查、校核,直至合格。 乡道可参照上述要求进行校核。 4. 4. 3 路面破损数据采集 1 调查指标 路面破损的调查指标为综合破损率( DR)。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破损数据调查,宜采用先进快速的调查方法。 其它等级公路可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 路面破损数据采集应全路段、全路幅地进行采集。 2 人工调查 1)仔细 查看路面上存在的损坏状况,正确区分病害类型和严重程度,丈量其损坏面积 ,按病害类型及其严重程度,记入沥青路面损坏情况调查表,准确至平方米,不规则形状的损坏面积计算时先按矩形面积计算。 对于各种单条裂缝,其损坏面积按裂缝长度乘以 计算。 车辙的损坏面积按车辙的长度乘以 m计算。 对于车辙、拥包、波浪、坑槽、沉陷等类损坏,可用三米直尺测其最大垂直变形,以确定严重程度。 破损数据采集时不分段,如实记录病害中心所处的桩号、上下行方向、车道编号、病害类型、面积及严重程度,记录在附录 C表。 若同一地点有两种 或以上病害时,只记录其中的主导病害。 2) 路况评价时,采用实际病害面积,然后根据破损程度乘上系数(见表 )确定换算面积,评价段次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采用任意分段组合的方法进行破损率的评价和分析,一般可以按 1km或根据不同的面层结构类型进行分段。 3) 调查结果应按确定的路段汇总,填入沥青路面损坏情况汇总表,每一行为一个路段的合计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 C表。 3 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调查 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适用于大规模的路况数据采集,如全市或全区公路路况数据采集,它通 过高速摄像系统在装载车正常行车速度下(车辆的允许速度范围为 0~ 100km/h)实时采集路面图像,采集人员利用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人工方式对各种损坏进行鉴别、分析、分类和计算。 系统提供分段处理的功能,采集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分段,并根据分段的情况进行分段统计、输出。 采用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采集路况数据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采集,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采集。 4. 4. 4 路面平整度调查 路面平整度的调查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路面平整度的全面定期调查,宜采用快速平整度检测设备进行快速 检测;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可采用三米直尺或精密水准仪检测。 目前常用的快速平整度检测设备有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激光断面仪等。 各种快速平整度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应与国际平整度指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12 平整度测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测定,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测定。 1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是一种高效反应类车载式仪器,通过测量车体与后轴的相对位移单向累积数值来间接计算路面平整度。 测定时,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的传感器应垂直地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与轴中心之间,同垂线的偏角在 5176。 以内。 测定 车速通常为 30~ 80km/h。 测量时单向位移累积值每达到 1英寸( )计数器会自动记录一个数,由此来测定测量路段的路面平整度( BI)。 此累积值通过标定试验可与 IRI 和标准差 σ 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标定和测定时必须采用同一辆牵引车,如变换牵引车,系统必须重新标定。 2 激光断面仪测定 激光断面仪是断面类车载设备,也可以是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中的一个子系统,本系统可在 20~100km/h的速度下采集测量断面,激光断面仪约每 50mm 测量和记录 ①平整度仪梁和路面之间的垂直位移;②平整度仪梁的 垂直加速度;③数据记录的时间和距离等数据,利用处理软件系统能自动得出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4. 4. 5 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调查 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的调查指标为路面弯沉值( ls)。 目前常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自动弯沉仪和落锤式弯沉仪等三种测定系统进行测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弯沉值的调查,宜采用自动弯沉仪或落锤式弯沉仪进行调查,但应建立与贝克曼梁测定结果的对应关系。 其它等级公路可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进行调查。 路面弯沉值测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测定,测点应相互交错,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测定。 1 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 测定时,测定梁的端头穿过测定车后轴双轮轮隙,放在车轮前方 10cm 左右的路面测点上,梁在后三分点处通过支点支承于支座上,梁的另一端处架设一百分表,以测定端头的升降量。 车辆以爬行速度向前行驶,车辆经过端头时读取百分表的最大读数,车辆驶离后,再读取百分表的读数,两者差值的二倍即为路表面的回弹弯沉值。 轮重、轮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