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学行政学的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工商企业管 理理论的推波助澜,最终通过怀特的系统化理论框架而逐渐创立起来 的。 总结 : 该时期行政学建立在以效率为中心的权威主义行政,它强调组织 结构、规章制度和效率、命令统一,忽视人的因素。 因为这时 的行 政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 行为科学时期( 20世纪 30— 60年代) “ 政治与行政的严格分离 ”。 随着社会变迁和行政学的进一步发 展,威尔逊-韦伯范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以 至激烈抨击,到 20世纪 60年代后,威尔逊-韦伯范式逐步为一种新的 范式 “ 民主行政范式 ” 所取代。 梅奥的霍桑试验 :提出了 社会人假设 、 非正式组织理论 、新的领导方式理论。 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 巴纳德: 独自提出了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还有平衡理论、权威接受理论。 强调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 马 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人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需要五个层次。 • 麦格雷戈:提出了 XY理论 ,后来其他学者提出 Z理论、 W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理论、领导理论等。 也是从行为角度研究行政。 • 西蒙: 用科学方法研究行政,严厉批评古利克和厄威克提出的行政原则,称之为“行政谚语”,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他认为应该将价值与事实分开,提出了 有限理性 的观点。 认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决策只有满意原则,没有最优原则。 • (美)瓦尔多 : 1948年出版的 《 行政国 》 ,强调 民主价值 ,公共行政学价值,指出政府如何设置、权力划分等。 行为科学时期( 20世纪 30— 60年代) 总结: 这时期主张用动物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行政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并且试图抽象出一些共同的行为原则和方法。 此时期行政学的研究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20世纪 60— 7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后的行政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对政治科学的过分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