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生产率从而得到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未增加,所以,工人在一天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第三章 69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图示: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图中显示,由于增加了超额剩余价值 m2,所以,新创造价值部分中 v的比例下降了。 因而工人在一天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c v m1 m2 提高技术之前 之后 第三章 70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第三章 71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工资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表现为 “ 劳动的报酬 ”。 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工资作为 “ 劳动的价格 ”。 工资的本质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三章 72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为什么工资不是 “ 劳动的价格 ” ( 1)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和内在尺度,但本身没有价值; ( 2) “ 劳动是商品 ” 这一命题带来的逻辑矛盾。 第三章 73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 这一错觉的形成原因。 ( 1)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这一现象,可以直观看到; ( 2)工人往往在劳动后得到报酬,劳动与报酬之间形成表面的因果联系; ( 3)劳动历来是工人谋生的手段; ( 4)工资数量的实际运动往往与劳动的数量相联系。 如劳动时间、产量、技术的熟练程度。 第三章 74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原始社会解体后的各个社会形态里,劳动者的劳动都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两部分。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收入表现为工资,把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三章 75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 与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的工资。 可以按照日、周、月等单位来计算。 第三章 76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劳动价格 :单位时间劳动获得的工资数量。  劳动价格 =劳动力日价值 /日工作时数  劳动价格这一概念更加准确地计量了工人劳动所得到的报酬。 它有助于揭示各种不降低工人总收入而加强剥削的手段。  劳动价格的下降会迫使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量。 第三章 77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件工资 :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人造成了按照工人创造的价值支付工资的假象。 计件工资的作用: ( 1)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第三章 78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2)可以将制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标准; ( 3)为分散劳动创造了条件; ( 4)通过将生产层层转包,从而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 5)加强了工人之间的竞争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 6)突出了工人的个性,造成工人间互相排挤。 第三章 79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二)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 :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实际工资 :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 通常实际工资是通过用物价指数对名义工资进行调整计算得出的。 第三章 80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实际工资随名义工资提高而提高。 在物价水平提高时,实际工资上升低于名义工资上升,当物价上涨速度很快时,名义工资上升的同时,实际工资有可能下降。 第三章 81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 绝对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数额; 相对工资则是指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它反映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在工人绝对工资额上升的同时,相对工资有可能下降。 第三章 82 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资变动趋势 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 第三章 83 政治经济学原理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第三章 84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 第三章 85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 第四章在前一章对单一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通过对再生产的研究,揭示在单一生产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经济关系;揭示资本(它的数量和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如何通过生产过程的反复进行使自身扩大;揭示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第三章 86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 8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第三章 8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根据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步骤,本节分以下几部分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反映出的经济关系 第三章 89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生产与再生产: 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 为了不断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生产活动就必须不断重复和更新地进行。 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进行就是 再生产 过程。 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从来都是再生产过程。 第三章 90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生产活动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使生产活动能够重新开始,生产出的产品中就必须含有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供劳动力消费的生活资料。 因此在生产中必须把它们重新生产出来。 所以,再生产是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第三章 91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同时,再生产过程又是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依据和社会形式。 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须仍处于生产开始前的关系之下,这样,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才能重新按原有方式结合进入新一轮生产。 因此,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三章 92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再生产的规模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厂商将剩余产品全部消费掉,只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样的再生产就是简单再生产。 第三章 93 一、 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如果社会或厂商将一部分或全部剩余产品用来追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那么,生产就可以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就是 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是否将剩余产品用作追加生产中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三章 94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再生产 对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再生产的考察是再生产研究中相对复杂的一个层次。 这种再生产为经济理论带来了许多比较困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不仅对理解政治经济学,而且对于理解西方经济学都会有所帮助。 第三章 95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形态的变化,从而使生产结果产生多种可能的变化。 其中包括: 第一、单纯的产量增加; 第二、产品质量的改进; 第三、产品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 96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通常把技术不变条件下,追加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进行的再生产称为“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 ;把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再生产称为 “ 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 其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 扩大再生产 ” 一词中的 “ 扩大 ” 所指的概念不清楚,是从投入角度考察还是从产出角度考察。 是从物质产品角度考察还是从价值角度考察。 这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界迄今从未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第三章 97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如果从产出角度考察,在前述三种可能结果中,第一种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可以被看作是扩大再生产;第二种、第三种由于产品不同缺乏可比性,而只能从价值角度考察,但是技术进步对价值的影响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因而称之为 “ 扩大再生产 ” 不一定恰当。 第三章 98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第三章 99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首先,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它在每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把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再生产出来。 第三章 100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初始条件是: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别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的形式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工人不掌握任何生产的客观条件,只具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