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e↓) , 这将降低企业的资产净值 , 即意味着企业抵押较少 , 这增加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机会会减少 , 进而投资 (I↓)和总产出 ( Y↓) 会下降 ,因此 , 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 M↓→ Pe↓→ 净值 ↓→ 贷款 ↓→ I↓→ Y↓ 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 、 经济正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如果企业存在可供利用的闲置设备 、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 即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银行信用的扩张 、 货币供给的增加 ( M↑) , 可以带来新投资的增加 ( Inew ↑) , 进而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 ( Y ↑) , 这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 “ 一方面的货币就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扩大再生产 ” [1]。 因此在正常经济条件下 , 我们可以把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图示表示为: M↑→银行贷款 → Inew ↑→ Y ↑。 [1]《 资本论 》 第二卷 , 第 552页 , 人民出版社 , 1975年。 1 t + 1t1MM: ttt n e w tLifL IY           通 货 膨 胀银 行 贷 款二 、 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经济衰退时期 , 信用会随着再生产过程的破坏而急剧收缩 , 企业存在对货币和信用的潜在需求 , 对此马克思论述道: “ 只要再生产过程的这种扩大受到破坏 , 或者哪怕是再生产过程的正常紧张状态受到破坏 ,信用就会减少。 通过信用来获得商品就比较困难。 要求现金支付 , 对赊销小心谨慎 , 是产业周期中紧接着崩溃之后的那个阶段所特有的现象 ” ;因此 , 扩张的货币政策 ( M↑) 可以满足企业对货币和信用的需求 , 这将有利于企业出清存货 、 偿清债务 ( Iinv/Debt↓) , 因为 “ 在危机时期 ,( 企业 ) 接受贷款是为了支付 , 而不是为了购买 , 是为了结束旧的交易 ,而不是为了开始新的交易 ” ;逐渐地 , 随着企业存货投资价值的实现 ,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会增加 、 破产的可能性下降;经过一段时期的恢复 ,企业资金和投资能力增强 , 这时企业才有可能考虑新的投资 ( Inew ↑) ,进而正常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传导机制可以用图示表示为: M / /i n v n e wI D e b t I Y           银 行 贷 款 流 动 性 破 产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主流货币理论比较: 一 、 与凯恩斯主义的对比: 在经济正常时期 , 它和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都可以起到通过刺激新增投资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增长的目的。 然而 , 在经济衰退时期 ,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刺激新的投资来实现经济复苏是很难实现的。 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已经存在着严重的过剩投资 , 若投资者还要继续投资 , 则资本过剩和商品过剩势必更加严重。 即使在利率下降的条件下 , 许多投资者也将遭到新的亏损 , 因此不会有投资的积极性 , 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将会相当低。 对此 , 马克思指出: “ 有大量的商品资本 , 但找不到销路。 有大量的固定资本 , 但由于再生产停滞 , 大部分闲置不用 ” [1], “ 因此 , 如果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生产资本的缺乏造成的 , 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 , 生产资本是过剩了 ” [2]。 二 、 与货币主义的对比: 无论是 q理论还是消费的财富效应 , 都是要通过个人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发挥作用 , 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关键因素。 其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能有效评估企业价值的股票市场 , 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 而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 , 这个条件即使在西方也还不充分 , 因此马克思在论述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时并未考虑资产价格因素。 从广义的货币形式理解 , 金融资产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货币的贮藏手段 , 而马克思曾明确将货币的贮藏职能排除在流通范围之外 , 所以也就难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这固然有时代特点的原因 , 但现代社会中资产价格确实已经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所以 , 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货币理论。 三 、 与信贷学派的对比: 两者都重视银行信贷的作用 , 但有一个重要的差别: 信贷渠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贷款增加或减少直接对新投资的增加和减少作用来实现的 , 在评价利率传导渠道时 , 我们看到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刺激新投资是难以实现的; 而在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 , 我们看到:银行贷款的增加的直接作用不是增加新的投资 , 而首先表现为贷款对企业出清存货或偿还债务的作用 , 进而是企业资金流动性增加和企业破产的减少 , 然后才可能是新的投资能力增加 ,从而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 这是两者观点的根本差别。 三 、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学派的本质区别:  西方的三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都坚持衰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新投资需求的不足 , 因而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促进新投资增长 , 进而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 而在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 , 我们看到马克思将存货投资和新投资作出了区分 , 认为在经济衰退期的主要问题不是新投资需求的不足 , 而是存货投资如何实现的问题 ,所以 , 货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