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E1 IS E2 LM1 LM2 IS曲线的斜率越小,即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0 Y r IS r1 E1 Y1 E2 Y2 r2 LM1 货币政策的效果( 3) [教材 P445图 157] LM2 0 Y r 货币政策的效果( 4) [教材 P445图 157] IS r1 E1 Y1 E2 Y2 r2 LM1 LM2 LM曲线的斜率 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不敏感 ,即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反应越敏感,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 货币政策的效果却越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 货币政策的效果却越小。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 1) 垂直的 LM线 [古典极端 ]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 2) 水平的 LM线 [凯恩斯极端 ]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 3) 垂直的 IS线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制止通货膨胀。  也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 0 Y i LM1 IS2 i1 E1 Y1 IS1 LM2 E2 E3 Y3 Y2 i2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 []  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达到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但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而且这两个目标与其他目标如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 ,只调节财政收支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这些矛盾。  所以,后来有人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简单地说,所谓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就是有区别对待地实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财政支出政策的微观化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构成以促进部门结构的调整,使某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部门优先增长;或使某些可以容纳更多非熟练工人就业的部门得到发展,以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失业与空位并存问题的解决。  财政收入政策的微观化 ——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征税范围或税率,使税收政策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不致于降低经济效率。 如仅对个别消费品或投资品增税或减税,而不是对所有个人或企业增税或减税。  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局部地调整不同部门、不同市场或不同类型借贷的放款限额、信贷条件、利息率或规定各类从事放款业务的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等,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调剂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促进某些部门或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又不致于影响整个物价水平的升降。 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 货币主义 [Moarism]的货币政策在传递机制上与凯恩斯主义不同:  他们认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供给量。  假设前提:  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  在这一假设前提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主要不是影响利息率,而是影响各种形式的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 因而,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实行“简单规则 ” 或“ 固定规则 ” 的货币政策。 二、供给学派的财政激励政策 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刺激总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  他们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应着眼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激励,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增加总供给。  他们认为,高税率和高社会福利导致“ 干不如不干 ” 或 “ 干等于白干 ” 的后果,因而主张降低税率和社会福利支出。 减税政策:  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是针对西方国家的高税收制度的提出的,是为了增加储蓄和投资以及劳动的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  他们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增加储蓄才能有效增加投资。 他们所说的增加投资不是增加投资需求,而是增加供给。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  供给学派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是针对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提出的,是为了刺激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的竞争性和充分发挥个人独创性,以增加总供给。 三、供给管理政策  收入政策:  有人认为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收入增长过快所推动的,因而主张限制工资收入的增长,使其增长率不致于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 具体措施有:工会和企业自愿达成限制工资增长的协议;政府直接管制、直至冻结工资和物价;以税收作为奖励或惩罚遵守或超过工资增长率界限的企业和个人。  人力政策  有人认为现在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或摩擦性失业,因而主张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减少失业、增加供给。  具体措施有: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帮助劳动力迁移;提供劳动力市场更充分而准确的信息;发展能在一定投资水平上容纳较多劳动力的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如发展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 吗。 。  标吗。 。 。  参见 [美 ]格里高利 曼昆: 《 经济学原理 》 (中译本,下册),  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月版,第 393406页。 总结:  1.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 2. 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  3.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 4.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 5. 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特别是赤字财政)理论及其公债理论。  6.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 7.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 8.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教材第十八章 ]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 就业 [Employment]  失业 [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