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平纵面设计-教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线半径的 选定 采用二者较 大 值,并取 50m整倍数。 ( 1)路段 最高 速度 ( 2)货物列车的 通过 速度 ( 3) 地形 条件 综述: 设计线的最小曲线半径可 根据具体情况 分路段 拟定 ,必要时,可初步拟定两个以上的最小曲线半径,选取设计线的某些代表性地段,分别进行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 ,并结合上述因素 分析评价 ,确定采用的最小曲线半径。 2 .选定最小曲线半径的 影响因素 《 线规 》 规定,见表 133 最小曲线半径及计算参数表 (三)曲线半径的选用 1 .考虑曲线半径 系列值。 50m, 100m倍数, 10000m以下。 2 .因地制宜 由大到小 选用。 适应地形,减少工程,保证安全,集中设置。 3 .结合纵断面 特点合理选用。 凸形、凹形、足坡 四、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 作用: • 在 直 线与 圆 曲线轨道之间设置的一段 曲率半径和外轨 超高度 均 逐渐变化 的曲线。 • 设置 目的: 为使列车在曲线运行时的离心力、外轨超高 不连续 形成的冲击力等不致 突然产生和消失 ,以保持列车曲线运行的 平稳性。 P59 几何特征: • : 直线 —— 〉 曲 线 ; 曲率: 0—— 〉 1/R • : 外轨超高: 0—— 〉 h; • ≤350m地段 , 轨距加宽值: 0—— 〉加宽值。 设计内容:  选择;  选择 ;  长度的保证;  选用; 问题 1: 缓和曲线的 线形 应满足以下条件 : 1. 平面上 几何条件: 连续 2. 离心力 不 突然产生和消失 :曲率 变 化连续 缓和曲线长度 l与其曲率 K成正比。 3. 平立面配合:: 曲率应与外 轨超高 相 配 合。 超高 顺坡 4. 列车在缓和曲线上运动时车体发生 侧滚 倾转的作用力不突然产生和消失 : 倾转角 连续变化 直线形 曲线形 在纵断面上,外轨超高 顺坡的形状 有两种形式。 在行车 速度不高 ,超高顺坡相对平缓时,列车对外轨的冲击不大,可以 采用直线形顺坡。 当行车 速度较高 ,为了消除列车对外轨的冲击作用,应 采用曲线形超高顺坡。 线型选择 • 我国铁路采用 直线 型超高顺坡 三次抛物线 型缓和曲线 • 优点 :线型 简 单 ,长度较 短 ,计算方便 ,易于施工 铺设 和运营中的 维修养护 • 但是 ,行车速度越高 ,则应采用高次的缓和曲线 . 高次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为 曲线顺坡。 这种曲线在列车经过时,各种力的作用不突然产生和消失,适应 高速行车的需要。 d dl lRl dl  0     d Rl dl lRl l Cll 1 2 2020200 0 02002 2 lRllRdx dl c os  dy dl s in  si n  co s s in ( )     1 2 2 1 2 22 2dlCldldx )81()21( 242  dy dl lC dl 22x lC dl l l Cl    ( )1 8 4042520 yC dllCl  12 62 30y x C xC  3 426 1340( )问题 长 度 条件 1). 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轮 安全条件 机车车辆行驶在缓和曲线上,若不计轨道弹性和车辆弹簧作用,则车架一端的两轮 贴着 钢轨顶面;另一端的两轮, 在外轨 上的车轮 贴着 钢轨顶面,而 在内轨 上的车轮是 悬空 的。 • 为保证 安全 ,应使车轮 轮缘不爬越内轨顶面。 利用直线顺坡关系可得缓和曲线长度为: ( 230) 记忆。 i0—— 保证车轮不脱轨的外轨超高顺坡率 • 我国 《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 规定: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顺坡坡度一般应不大于1/(9Vmax);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 1/(7Vmax)。 当1/(7Vmax)大于 2‰ 时,按 2‰ 设置。 001 ihl 2). 超高 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 —— 舒适条件 1 • 旅客列车通过缓和曲线, 外轮 在外轨上 逐渐升高 ,其升高速度即超高时变率,不应大于保证旅客舒适的容许值 f(mm/s),即 ( 232) 记忆。 式中 l02 —— 保证超高时变率不超限时的缓和曲线长度 (m); Vmax—— 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 (km/h), 可采用 路段设计速度 ,或者曲线限速; f —— 保证旅客舒适的超高时变率容许值率 (mm/s), 取值为 28~ 40 mm/s,速度高、工程条件容易时应取小值。 (m ) m a x02 fVhl 3) 欠超高 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舒适 —— 舒适条件 2 • 旅客列车通过缓和曲线, 欠超高 逐渐增加,其增加速度即欠超高时变率,不应大于保证旅客舒适的容许值 b(mm/s),即 式中 l03 —— 保证欠超高时变率不超限时的缓和曲线长度 (m); hQ—— 旅客列车以最高速度通过圆曲线时的欠超高 (mm), b —— 保证旅客舒适的欠超高时变率容许值 (mm/s), 取 40~ , 工程容易时取小值 , 困难时取大值。 (m ) m a x03 bVhl Q综上分析,缓和曲线长度 l0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应 进整为 10m的整倍数,且 不短于 20m。 《 线规 》 : • 以前图所示的 曲线超高允许设置范围 的 上、下 边界分别作为 一般和困难 条件下的 实设超高 , • 取 f= 32mm/s, b= 45mm/s, • 按上式计算并检算确定了各种路段设计速度下不同曲线半径的缓和曲线长度 • 标准如 表 2- 7。 (m ) },m a x{},m a x{ m a xm a x00302020 bVhfVhihllll Q 问题 长度的保证;  两缓和曲线之间圆曲线的最小长度满足 表 131表 的要求。 R增大。 l0减小。 改平面 但同时应该满足 直 线、 圆 曲线 和 缓 和曲线 三者关系 m i n0222011121 )22t a n22t a n( JJDJD LlRlRL m i n01 1180 yllR m i n02 2180 y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