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基础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辅助设备较多,工作条件差,且要求技术管理水平较高。 斜井施工较简单,需要的设备和装备少,一般说来,斜井掘进速度比竖井快。 ⑤ 从井筒装备来看,斜井较简单,造价较低。 ⑥ 在安全方面,竖井提升过程事故较少,而斜井事故较多。 由于斜井在安全、提升能力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本来可以用斜井的开拓方案,也因此放弃斜井而采用竖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3)开拓系统主要类型与特点 由于主、副井(或风井)的布臵位臵不同,而构成了几种不同的开拓系统。 ②中央对角式开拓系统 ③侧翼式开拓系统 a-中央并列式开拓系统; b-中央对角式开拓系统; c-侧翼式开拓系统 1-主井; 2-副井; 3-风井 ▲主井:提升矿石 ▲副井:运送人员 .材料 .设备及提升废石 ▲风井:专职通风,分入风井和排风井 ▲主井可以承担副井的任务 ▲主井、副井都可承担风井的任务 ▲开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井。 ▲有主井风井、主井副井、主井副井风井三种组合 矿山通风系统按进风井与出风井的位臵可分 : 对角式 中央式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①中央并列式开拓系统 主、副井均位于矿床的中央。 采用这种布臵时,主、副井间距不应小于 20~ 30m。 (井上建筑采用防火材料时,相距不小于 20m) 适用条件: 矿床规模较大,地形条件允许工业广场及场内运输集中布臵时应用。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特点: ①地面工业场地集中,便于管理,便于主井的延深工作; ②地下运输功变小; ③可共用一个井底车场和石门,减少了开拓工程量。 ●在这种布臵方式中,矿床两翼 通常 各设一个通风井,而构成对角式通风,其通风条件较好。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② 中央对角式开拓系统 主井布臵在矿床中央,副井和风井布臵在矿床的两翼。 特点: 这种布臵方式减少了一个风井的工程量,但必须是矿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主井和副井分别位于矿床的两翼。 特点 :通风条件好,井筒开凿工程量少,但矿床两翼必须有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 • 1)开拓方案的选择的要求 ① 确保工作安全 ② 技术上可靠,并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③ 基建工程量最少 ④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投产 ⑤ 不留和少留保安矿柱、以减少矿石损失; ⑥ 与开拓方案密切关联的地面总布臵,应不占或少占农田 • 2)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 地形地质条件、矿体赋存条件 ② 地质构造破坏 ③ 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④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⑤ 地表地形条件 ⑥ 矿石工业储量、矿石工业价值、矿床勘探程度及远景储量等; ⑦ 选用的采矿方法等 • 3)选择矿床开拓方案的方法和步骤 ①开拓方案初选 ②开拓方案的初步分析比较 ③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 • 1)采矿方法的概念、分类 • 采矿方法 ―― 就是研究矿块的开采方法,它包括采准、切割和回采三项工作。 为了很好地回采矿石而在矿块中所进行的采准、切割与回采工作的总和,称为采矿。 • 分类 ―― 按回采时的地压管理方法为三大类 : 空场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2)三种采矿法的主要特点、分类和适用条件 • (特点 a分几步采, b地压如何管理) • 空场采矿法 • 特点:① 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分两步开采)。 ②回采矿房时所形成的采空区,可利用矿柱和矿岩本身的强度进行维护。 • 适用条件: 矿石和围岩稳固,采空区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 • 分类: 全面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 留矿采矿法 分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充填采矿法 • 特点: – 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分两步开采)。 – 回采矿房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用充填体限制围岩的变形移动,降低上覆岩体和地表的下降程度,即用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管理地压。 • 适用条件: 不论矿石和围岩稳固或不稳固,均可应用 • 分类: 干式充填法 水砂充填法 胶结充填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崩落采矿法。 • 特点: 一个步骤回采,并且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崩落围岩充满采空区,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地压的目的。 • 适用条件: 开采地表允许陷落 • 分类: 壁式(单层)崩落采矿法、 分层崩落采矿法、 分段崩落采矿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阶段崩落采矿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3)空场采矿法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 ①全面采矿法 • 特点: • 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沿倾斜方向全面推进, • 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有时将部分矿石)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 • 这些矿柱一般不回采,作为永久损失 • 适用条件 : • 在薄和中厚(小于 5~ 7m)、 • 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 30) • 且矿体和围岩均稳固的条件下,应用全面采矿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3)空场采矿法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 ① 全面采矿法 • 评价: • 优点 – 工艺简单、 – 采准和切割工作量小、 – 生产率较高、 – 成本较低 • 缺点 – 矿石损失率在 10%~ 15%以上; – 顶板暴露面积大,顶板管理与通风管理要求严格。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②房柱采矿法 • 特点: – 将阶段或盘区划分成若干个矿房与矿柱(留有规则的的矿柱) – 回采工作在矿房中进行,矿柱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回收。 • 适用条件: – 围岩与矿石都很稳固 – 倾角较小(小于 30~ 40 ) – 厚度适用范围较大(自 2米到数十米厚)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②房柱采矿法 • 评价: 房柱采矿法是开采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最有效的采矿方法。 • 优点: – 采准切割工程量不大 – 工作组织简单 – 坑木消耗少 – 通风良好 – 矿房生产能力高 • 缺点: – 矿石损失较大。 663750Ⅰ231030 30Ⅱ缓倾斜矿床全面采矿法21015335060162 3387453ⅠⅠⅡ ⅡⅠ≤30 —40 176。 840 —604Ⅰ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全面法与房柱法的区别 就其实质来说,两种方法区别不大。 其不同点在于: ( 1)全面法的采区尺寸比较大 ( 2)所留的矿柱(或岩柱)是不规则的,而且所留的矿柱的尺寸、形状、间距等都比较灵活。 而房柱法与此相反,留的矿柱是规则的。 其它方面如采准,切割及回采工艺两种方法基本相同。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③留矿采矿法 • 特点: – 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 – 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 不用来管理地压 )。 – 矿房全部回采完毕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 • 适用条件: – 矿石和围岩稳固(最好是矿石很稳固) – 矿石无自燃性,破碎后不易再行结块 – 急倾斜 矿床 – 薄和中厚以下 的脉状矿床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③留矿采矿法 • 优点: – 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便, – 可利用矿石自重放矿, – 采准工程量小 • 缺点: – 留矿法开采中厚以上矿体,矿柱矿量损失贫化大; – 工人在较大暴露面下作业,安全性差; – 平场工作繁重,难于实现机械化 (撬顶和平场工作其他采矿法没有); – 积压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 • 因此在 中厚以上矿体中,多不采用留矿法。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④分段矿房法 • 特点: – 分段回采,分段出矿(回采工作面是垂直的) – 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 由于分段回采,可使用高效率的无轨装运设备,回采强度高 • 适用条件: – 矿岩 中等稳固 以上 – 倾斜和急倾斜 – 厚矿体。 – 由于围岩暴露较小,回采时间较短,相应地可适当降低对围岩稳固性的要求。 • 缺点 – 采准工作量大。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⑤阶段矿房法 • 特点: 在矿房全高上用深孔回采矿房 • 分类: – 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不需要做拉底工作) – 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需要做拉底工作) – 垂直深孔球状药包落矿阶段矿房法( VCR法) • 适用条件: – 矿岩稳固 – 厚和极厚 – 极倾斜矿体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⑤阶段矿房法 • 优点: – 回采工作安全、 – 通风良好、 – 矿房回采强度大、 – 矿房生产能力较高 • 缺点 – 采准工作量较大, –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 矿石损失和贫化率都大。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 4)充填法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采空区处理 • ①干式充填采矿法 • 特点: – 工艺简单 – 充填所需要的设备少,投资小 – 充填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 • 缺点 – 充填速度慢,成本高; – 充填体不致密,沉降系数大; – 充填作业劳动强度大等 • 适用条件: 开采地表不允许陷落矿床。 第二部分 地下开采 ②水力充填采矿法 • 优点: – 充填体较密实 – 矿石回收率高而贫化率低 – 能防止内因火灾和地表沉陷。 • 适用条件: 开采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