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拆架作业。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 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连墙杆 (拉结点 )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 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1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如遇强风、大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 1翻掀垫铺竹笆应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竹笆内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钢筋工程 一、施工方法: 基础 基础的绑扎应每点绑扎,相邻 绑扎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型绑扎,有 180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朝下,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柱筋上下连接。 柱 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牢固,绑扎箍筋时。 铁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型绑扎,下层柱的竖向钢筋楼面部分,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不用收小,但应固定牢固,以保证柱筋位置准确。 其下层柱露出钢筋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进行收分准确,后再与上层筋连接。 墙 墙的绑扎必须每点 绑扎,有弯钩时,弯钩应向砼内。 梁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两排钢筋之间的垫铁应用与梁筋规格一致做成。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梁的箍筋接头在下。 次梁与主梁交叉处的钢筋在下,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层。 框架梁接点处的年穿插十分稠密,应注意梁顶面钢筋的保护层和主筋间的净距大于 25,以利砼施工。 二、钢筋工程具体施工措施: 材料要求 ①、材质验收:钢材应有出厂证明、合格证和产品验收证,材料进场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运输及堆放: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必须保 留标牌,并应按级别、品种分规格堆放,标明钢筋级别、规格和数量。 钢筋与地面之间应垫不低于 200mm的底楞。 露天堆放时宜在钢筋上加盖覆盖物,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③、使用原则: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外型和尺寸,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如因材料供应的问题须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④、焊条牌号选择:钢筋电弧焊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和低合金刚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其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焊剂选择: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可采用 431焊剂或其他性能相近的焊剂。 电渣严厉焊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剂烘焙:使用 焊剂前,须经 250℃烘焙 12h。 b、去溶渣:使用回收的焊剂时,应除去溶渣和杂物,焊剂如受潮,需经烘焙。 质量要求 ①、钢筋表面: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不得按原规格使用。 ②、钢筋规格: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装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设计要求如下: 纵向钢筋锚固长度 钢筋种类 非抗震锚固长度 混凝土强度 C20 C25 ≥ C30 HPB235 La 31d 27d 24d HRB335 La 40d 35d 30d HRB400 La 46d 40d 36d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 纵向钢筋的搭接接头的百分率 ≤ 25 50 100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 ③、钢筋焊接接头: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应经试验,其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钢筋加工 ①、钢筋加工程序 a、盘圆钢筋:盘圆钢筋就位→开盘→冷拉(除锈)→切断→成型→堆放 b、直条钢筋 直筋就位 冷拉(除锈、调直) 切断 成型 堆放 除锈 平直 ②、 除锈、调直 a、除锈要求与方法:钢筋表面应洁净。 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感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盘圆钢筋和钢丝宜在冷拉和调直过程中除锈。 直条钢筋除锈可采用除锈机、钢丝刷、酸洗等方法。 b、调直方法:钢筋在使用前应经调直,其方法为:直条钢筋和盘圆钢筋宜用卷扬机冷拉调直。 直条粗钢筋可用冷拉或人工平直。 c、调直冷拉率:采用控制应力法冷拉钢筋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490,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90。 ③、冷拉 a、冷拉方法: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两种方法。 b、控制应 力法:采用控制应力法冷拉钢筋时,其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应符合下表: 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 序号 钢筋级别 冷拉控制应力( Mpa) 最大冷拉率( %) 1 Ⅰ级 d≤ 12 280 10 2 Ⅱ级 d≤ 2 d=28~ 40 420( 450、 430) 3 Ⅲ级 500 5 c、控制冷拉率法;采用控制冷拉率法冷拉钢筋时,其冷拉率必须由试验确定。 测定同炉批钢筋冷拉率的冷拉应力,应符合下表规定,其试样不应少于 4个,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批钢筋实际采用的冷拉率。 测定冷拉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 序号 钢筋级 别 冷拉应力( Mpa) 1 Ⅰ级 d≤ 12 320 2 Ⅱ级 d≤ 2 d=28~ 40 450( 480、 460) 3 Ⅲ级 530 注:若钢筋强度偏高,平均冷拉率低于 1%时,仍应按 1%进行冷拉。 d、冷拉准备:冷哀怜前一检查冷拉设备能力和钢筋冷拉力量是否相适应,不得使设备超载冷拉。 并对测力装置进行校验和调整。 e、冷拉时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或冷拉率后,宜稍停一段时间约 2分钟),然后再进行放松取下钢筋。 ④、切断、成型 a、切断料准备复核料牌:根据配料单复核料牌所写钢筋级别、规格、尺寸、数 量是否正确。 统一排料:对同规格钢筋应分别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 设置挡板: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应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检查机器:检查切断机刀口安装是否正确(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水平间距 1~ 2mm)牢固,润滑油是否充足,并应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操作。 b、钢筋切断:钢筋切断应在调直后进行。 c、断料注意事项 下料尺寸:计算下料尺寸时,应扣除钢筋弯曲时的延伸率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0 450 600 900 1350 钢筋弯曲调整值 2d 切断根数:一次切断钢筋根数严禁超过机械性能规定范围。 送料:平持钢筋处应距刀口 1510mm以外,待刀片后退时,再将钢筋握紧送入刀口。 d、切断钢筋堆放:钢筋切断后应按级别、规格、类型分别堆放并挂牌,同一型号构件的钢筋宜堆放在一起。 剩余短料亦分别堆放,以免混淆。 e、钢筋成型:钢筋采用机械成型。 f、成型依据:钢筋成型应根据料牌所注形式、尺寸进行加工。 g、弯钩规定 Ⅰ级钢筋:Ⅰ级钢筋末端需作 1800 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 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d)的 ,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 直径的 3倍。 Ⅱ、Ⅲ级钢筋: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 900或 1350弯折时,Ⅱ级钢筋直径的 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弯起钢筋: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5倍。 h、钢筋的弯钩及其形式 用Ⅰ级钢筋或冷拉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弯钩的平直部分,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 5倍。 i、成型注意事项 心轴直径:弯曲机心轴直径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并不得用小直径心轴弯曲大直径心轴。 掌握操作的顺序:熟悉倒顺开关 控制工作盘转动方向,在变换其旋转方向时,应从正转→停→倒转,不得直接从正转→倒转→正转。 j、Ⅱ级以上钢筋:在弯曲时,应一次定性,严禁反复弯折而影响钢筋质量。 k、成型钢筋堆放:弯曲成型的钢筋,应按不同规格及形状分类、分捆堆放,并尽量减少钢筋在翻垛时翘曲变形,钢筋在搬运、堆放时,应轻轻抬放,放置地点应平整。 钢筋焊接 ①、闪光对焊 a、对焊工艺选择:钢筋直径较小,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且端口比较平整,宜采用预垫闪光焊,端口不够平整,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b、焊接参数 调伸长度(钢筋从电极钳 口伸出的长度)应随钢筋级别的提高而增长。 焊接Ⅰ~Ⅲ级钢筋时,介于 1~。 闪光留量:连续闪光焊时,应等于两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加 8mm,预热闪光焊时宜为 8~ 10mm。 一次、二次闪光留量: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时,一次闪光留量等于两钢筋切断时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之和,二闪光留量为 8~ 10mm。 预热留量:根据预热方法合理选择,Ⅰ级钢筋对焊时,可采用闪光预热法,预热留量为 4~ 7mm,Ⅱ~Ⅳ级钢筋对焊时,宜采用电钡预热法,预热留量为 2mm。 顶锻留量:闪光对焊时,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和钢筋级别的提高而 有所增加,可在 4~。 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 1/3,无电顶锻留量约占 2/3。 变压器级数:焊接Ⅰ、Ⅱ级钢筋时,宜采用较高的变压器级数,焊接Ⅲ、Ⅳ级钢筋时,宜采用较低的级数。 c、对焊工艺流程 ①、闪光对焊 连续闪光焊:准备工作(钢筋端部除锈、矫正、选择参数、调整两钳口间的距离、断路限位开关和变压器技术打开冷却水闸、夹紧钢筋、接通电源)→两钢筋局部接触并徐徐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顶锻(有电顶锻、无电顶锻)→送开夹具,取出钢筋→对焊钢筋堆放。 预热闪光焊:准备工作(同上)→两钢 筋端口交替局部接触和分开→顶锻→送开夹具,取出钢筋→堆放。 闪光 预热 闪光焊:准备工作(同上)→两钢筋端口交替局部接触形成一次闪光→两钢筋端口交替接触和分开→两钢筋端口触形成二次闪光→顶锻→送啊夹具,取出钢筋→堆放。 连续闪光焊操作要领:在接通焊接电源的情况下,借助操作杆使钢筋逐渐移近,让两钢筋端口轻微接触而形成闪光,为使闪光过程连续稳定,钢筋应以均匀的速度移动。 待预定的闪光留量消失,迅速进行顶锻,整个焊接过程结束。 预热闪光焊接操作要领:在接通电源并施加一定压力的情况下 ,使两钢筋端口交替地接触和分开,或者引起连续闪光(指闪光预热法)或者发生电流脉冲(指电阻预热法)而实现预热。 待达到预热程度时,随即转入闪光和顶锻过程。 闪光 预热 闪光焊操作要领:一次闪光过程,应尽量保持闪光的连续性,避免多次接触而导致加热不均匀。 一次闪光留量的寻则,用足以将钢筋在断料时的刀口严重压伤部分烧掉,为下一步的均匀加热创造条件。 预热应优先采取频率较低的电阻跃然法,并根据钢筋级别和直径,灵活掌握其预热程度,以获得良好的预热效果。 二次闪光过程,应先慢后快,临近顶锻时,应保持足够的强烈程 度和稳定性,以防止焊口金属遭受氧化。 顶锻待二次闪光留量消失,随即进行顶锻过程,焊接全过程完毕。 各焊接工艺的最后顶锻阶段,均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快速完成,以保证焊口闭合良好接头处产生适当的镦粗变形。 焊接过程中,应随时清除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以确保导电良好。 接头焊毕,可先松开一面的电极钳口,待接头稍冷后,再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接头弯折。 在钢筋对焊中,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应密切配合,以保证焊接质量。 ②、电渣压力焊 设备规格和性能:焊接电源,宜采用 B179。 21000型焊接变压器。 也可采用较小容量的同型号焊接变压器并联使用。 控制箱:应安装电压表、电流表和信号电铃,便于操作者控制参数和准确掌握焊接通电时间。 焊接夹具:应具有一定刚度,坚固结实,使用灵巧应上下钳口同心。 焊剂盆:其内径应为 100~ 200mm,并应与所焊钢筋直径大小相适应。 施工流程:焊剂烘焙→夹钳夹紧钢筋→安放焊条芯或铅丝圈→垫塞石棉布或石棉绳→焊剂刀盒→通电引弧→电渣过程→断电预压→拆夹钳→拆焊剂盆→去渣壳。 焊前准备:钢筋处理,上、下钢筋端口以及钢筋与电极块接触部位的铁锈、污物等应清理钢筋。 端 部不直时,应矫直。 搭设脚手架,根据焊接钢筋长度搭设脚手架,以便人工扶稳上部钢筋。 必要时,应采取用定滑轮扶稳钢筋。 焊剂烘焙,根据钢筋材质选用焊剂,焊剂一般采用“ 431”。 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烘焙,引弧铅丝圈,制备引弧用的铅丝圈或焊条芯,其高(长)一般宜为 10~ 12mm。 焊前注意事项:预防火花伤人,上部钢筋经扶稳后置于夹钳内,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或夹具变形,并应力求避免施焊钢筋与临近钢筋碰撞,预防引起火花伤人。 夹紧钢筋,钢筋置于夹钳内应夹紧,并应保持上下钢筋同心起竖肋应对齐。 铅丝圈居中,铅丝圈或焊条 芯安放时位置居中。 填塞缝隙,下部钢筋与焊剂盒底板间缝隙采用石棉布或石棉绳填塞,以防焊剂泄露,破坏渣池。 焊剂用量,盒内焊剂的用量能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