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西嘉园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用电技术措施 本工程根据部颁标准 JGJ4688,采用 TNS 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为了安全用好,制定如下技术措施: ⑪ 、 施工现场采用 TNS 供电系统供电,施工现场总箱中零线做出重复接地后引出一根专用 PE 线,除了总箱处外,其它各处不得把 N 线和 PE 线连接, 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把大地兼做 PE 线, PE 线也不得进入漏电保护器。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连接。 ⑫、 设置漏电保护器 ①、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②、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 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③、 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的开关的负荷侧。 ④、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付合国 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保护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水大于 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⑬、 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②、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 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③、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④、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超过 30 米,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 3 米。 ⑤、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气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液体侵溅、热源烘烤的场 所。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⑥、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 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 米,小于 米。 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米,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 毫米。 ⑦、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⑭、 电气设备的安装 ①、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安 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内,金属板与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②、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气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③、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④、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 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 的绝缘铜芯导线。 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 有外露带电部分。 ⑤、 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政党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零线,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⑥、 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⑦、 导线剥削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 如必须穿孔有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在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⑮、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①、 临时电缆线路必须采用埋地引入建筑物内,严禁沿地 面敷设。 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引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 ②、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 ,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 50mm 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⑯ 、 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 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安全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 ②、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A、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B、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 完好。 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C、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D、 负责保护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 E、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⑰、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①、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一次检查和维护,检查、维护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 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②、 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③、 配电箱盘面上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④、 总、 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 1 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 ⑤、 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箱内不得挂接其它临时用电设备。 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⑪、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子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⑫、 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从临时用电工程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 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⑬、 建立电气维修制度。 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⑭、 建立安全用电制度。 ①、 持证上岗制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必须由持证上岗的专职电工负责,其它任何工种、个人不得私自乱动,违者按违章处理。 ②、 停电顺序: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而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检修工作必须遵循;停电、验电、放电,装临时接地线,设备遮栏,标挂警示牌,其步骤不得省略或跳过。 ③、 验电措施在停电之后,必须履行验电手续,不能只看指示灯信念或控制开关,还应用验电笔等工具进行认真检验,以确定确实无电。 对于一些特殊线路、设备,有残存静电的则必须进行放电,放电必须用专用导线,不能用手去摸导线。 ④、 装设遮栏和标挂警示牌。 检修时,可对带电部分进行遮栏,防止触电,为防止他人误合闸,可在相应的位置设置针对性的警示牌。 ⑤、 临时配电箱加锁制度。 为防止某些不听从教育的人误合,对于现场的配电箱,加锁防护,电工专人保管。 ⑥、 如需对线路进行不停电检修时,必须严格监护,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工人使用的工具要合格,检修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熟练不停电检修技术与安全操作知识。 施工现场预防发生电气火灾的措施 ⑪、 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教育、管理。 ⑫、 配电线路要根据现场电气用电设备,正确选择导线,理论上杜绝线路超负荷使用。 ⑬、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短路保护,熔体额定电流一定要小于电缆或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 倍,明敷导线的 倍。 ⑭、 经常检查用电设备,排除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火、电弧及危险高温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 ⑮、 施工现 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室内不使用功率大于 100W 的灯泡,严禁使用床头灯。 ⑯、 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和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电气设备,要作好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防止雷电及静电火花引起的火灾。 ⑰、 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品仓库内的照明装置,采用防爆型。 ⑱、 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灭火剂灭火。 旋转机械不宜用干粉、砂子灭火。 安全用电措施 ⑪、 保护接零:本工程用电现场采用 TNS 供电方式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链接 ,保护零线除在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能使电气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保证人身安全。 重复接地:在总箱处做重复接地并在每个回路的分配箱最远的开关箱及需做防雷接地设备的开关箱处设置重复接地。 接地体采用 3 根 米Ф 50 镀锌钢管,间距 5m,接地线用 40X4 扁钢,与接地体焊接引上到箱内,要求每处重复接地地力阻值小于 10Ω。 ⑫、 设置漏电保护器 ① 、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相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和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②、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③、 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④、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 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