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电工中级理论知识复习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8 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接,若每相负载的阻抗为 38Ω,接在线电压为 380V 的三相交流电路中,则电路的相电流为 ( )。 ,作三角形联接若每相负载阻抗为( ),接在线电压为 380V 的三相交流电路中,则带你录得线电流为。 90 额定电压都为 220 的 40W、 60W 和 100W 的三只灯泡串联在 220V 的电源中,他们的发热量由小到大排列为( )。 、 60W、 40W 、 60W、 100W 、 40W、 60W 、 100W、 40W 220V的 40W、 60W 和 100W 的三只并联在 220V的电源中,他们的发热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 、 60W、 40W 、 60W、 100W 、 40W、 60W \ 100W、 40W ,总功率为 ( )。 A. P= B . P=3UpIecosφ C. P=3UeIecosφ D. P=3UeIesinφ ,总功率为 ( )。 A. P= B. P=Pa+Pb+Pc C. P=3UeIecosφ D. P=3UeIesinφ ( )。 ( )。 C.电流不为零 ( )来测量。 ( )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二表法 A 三相三线制 B 三相四线制 C 三相五线制 D 单相 ( )来测量 A 一表法 B 二表法 C 三表法 D 二表法或三表法 ,二表法 ( ) A 适用于不对称负载 B 适用于对称负载 C 适用于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 D 对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都不适用 cosφ ,在电路上并联的电容 ( ) A只能很小 B 大小可调 C 越大越好 D 小些好 提高 cosφ ,常采用并联适当的 ( ) A 电感 B 电容 C 电阻 D 电动势 102 .为了提高电网的( ),可采用的措施是降低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 A 功率因数 B 电流因数 C 电压因数 D 总功率 ,可采用的措施是( )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 A 增加 B 降低 C 消除 D 无视 ( )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来稳定状态经过度过程后进入新的稳定状态 A 状态 B 参数 C 连接方式 D状态,参数或连接方式 ,参数或连接方式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来稳定状态经过度过程后( ) A .停止工作 B 进入新的状态 C 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D 进入新的稳定的状态 中,流过它的电流( ) A 逐渐增加 B 突然变化 C 保持不变 D 逐渐变化 ,流过它的电流( ) A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小 C 保持稳定 D 等于零 ( ),因此电路产生过度过程 A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参数变化 C 电路发生变化 ,不产生过度过程的原因是( ) A 电路中不存在储能元件 B 电路中存在储能元件 C 电路中仅元件参数发生变化 D电路存在储能元件,且电路发生变化 ,电容两端电压( ) A逐渐增加 B 逐渐降低 C 不变 D 逐渐变化 ,电容两端电压 ( ) A逐渐增加 B 逐渐降低 C 不能突变 D 不变 ( ) A 电流 ic 逐渐增加 B 电流 ic 有限 C 电流 ic 不能突变 D 电压 uc 不能突变 ( )是电容的电流 ic 有限 A 表达形式 B 结论 C 应用条件 D 适用对象 114 电感元件换路定律的应用条件时电感的( ) A. 电流 iL逐渐增加 B 电流 iL有限 C 电流 iL不能突变 D 电压 uL不能突变 ( )时电感的电压 uL有限 A 表达形式 B 结论 C 应用条件 D 使用对象 116 .RL 电路过度过程的时间参数 t= ( ) A. — R/L B. L/R C.— Rt/L D. R/Lt 117. RL 电路中若 R=10Ω, L=20mH ,则过度过程的时间参数 t=( ) A B C 2ms D 2s 118 .t=L/R 是 ( ) 电路过度过程的时间参数 A RL B RC C RLC 串联 D RLC 并联 119. RC 电路中若 R=1KΩ, C=2μ F ,则过度过程的时间参数 t= ( ) A B μ s C 2ms D 200ms ( ) f (∞)和τ。 A. f (0) B. f (∞ +) C. f (0+) 121. f (0+)、 f (∞ ) 和 t 称为求解电路过度过程的( D) A 时间常数 B 稳态值 C 暂态分量 D 三要素 ,高压配电所。 高压配电线,( ) 低压配电线等组成 A 低压配电所 D 分段隔离线 123.( )通常由高压电源进线,高压配电所。 高压配电线,变电所,低压配电线等组成 A 高低压供电 系统 B 高压供电系统 D 配电系统 250KW 及以下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低压供电( ) A 只需设置一个低压配电室 B 需设置一个变电所和一个低压配电室 C 需设置一个高压配电室和一个低压配电室 D 只需设置一个低压变电所 250KW 及以下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 ( ) A 高压供电 B高压供电及低压供电 C 高压或低压供电 D低压供电 ( )的质量 A 频率 B 电流 C 功率因数 D 电压偏差 ( )的指标是电压和频率的质量 A 供电系统质量 B 发电系统质量 C 公共系统质量 D 接地系统质量。 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 )。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多级 129.( )按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 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三级。 A 电力系统 B 供电系统 C 电力负荷 D 电力线路 130. 在变配电所中,( )称为一次回路,控制。 指示。 测量和保护一次设备运行的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将控制,指示, 测量和保护一次设备运行的电路称为( ) A一次回路 B 二次回路 C 保护电路 D 辅助电路 ( )运行方式。 A直接接地 B 不接地 C 经高阻抗接地 D 经消弧线圈接地 133.( )的配电系统中一般采取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 A3~63KV B110KV 以下 C380/220KV D 矿山,井下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 ( ),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减少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 A传导三相系统中的单相电流 B 连接用电设备的接地线 C 连接使用相电压的单相设备 D 传导三相系统中的 3 次谐波电流 ( )的功能是连接使用相电压的单相设备,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减少负荷中性点的点位偏移。 A相线 B 接地线 C 保护线 D 中性线 , TNS系统,( )系统和 TT 系统。 ( ) ,而在后边部分或全部分开 ,保护线接地 PEN 线称为( ) 系统中的 PE 线( ) PEN 线 ,构架与系统中的( )可靠地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N 线 线 一、判断题。 ( )。 ( ) ,直流电源与耦合电容两者都可以看成是短路。 ( ) ( ) ,输出电阻小时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的特点之一。 ( )。 ( ) ,后级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 )。 ( ) ,采用交流负反馈的目的是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 ) ,凡是并联反馈,其反馈量都是取自输出电流。 ( ) 反馈与负反馈的判断通常是采用“稳稳态极性法”来进行判断的。 ( ) ,减少输出电阻。 ( )。 ( ) ,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减少一半。 ( )。 ( ) 运放参数中输入电阻数值越大越好。 ( ) ,其反馈组态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 )。 ( ) ,功率放大电路可分为两种。 ( )。 ( ) 177。 12V的 OCL 电路,输出端的静态电压应该调整到 6V。 ( ) 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的静态电压应调整为电源的一半。 ( )。 ( )。 ( ) ,三点式 LC 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