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简答题温州医学院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伤轻微者意识障碍较短暂,可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不等。 意识丧失的时间如超过数小时,完全康复的机会可能降低。 外伤性谵妄一般由昏迷或昏睡演变而来,表现为意识模糊、激越不安、梦样状态、定向障碍、恐惧害怕,职业样动作、冲动行为等。 2.脑外伤后综合征 意识清醒后,患者表现头痛、呕吐、眩晕,激越、情绪不稳、注意不能集中及植物神经症状(皮肤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浅慢等)。 3.记忆障碍 脑外伤后遗忘 (posttraumatic amnesia, 简称 PTA) 是一种顺行性遗忘,病人对脑外伤当时及其后一段时间的经历发生遗忘 , 通常由数分钟至数星期不等。 PTA 的长度可作为临床评估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即 PTA愈长,脑损伤便愈严重。 逆行性遗忘是指病人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 它的长度是指由受伤一刻开始,直至受伤前最后一件能清 晰回忆的事情为止。 遗忘的时间常只有数秒至数分钟,但在伤势严重的病人,逆行性遗忘可达数天甚至数周或更长。 二十三、 试述脑外伤慢性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脑外伤慢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症状: 1.智能障碍:严重的脑外伤可引起智力受损,出现遗忘综合征甚至痴呆,严重程度与 PTA 的长短有关。 对于闭合性脑外伤的患者,如 PTA 长度在 24 小时以内,智力多能完全恢复;若 PTA 长度超过 24 小时,情况便不容乐观。 年长者和优势半球受伤者发生智能障碍的机会较大。 2.人格改变:患者的人格改变多伴有智能障碍,一般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易激惹甚至阵发暴怒,也可变得孤僻、冷漠、自我中心、丧失进取心等。 如仅损害额叶,可出现如行为放纵等症状,但智力正常。 人格改变也可以是患者对脑外伤及其后果的心理反应的表现。 3.脑外伤后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精神分裂样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情感症状等。 脑外伤可直接导致精神症状,也可对有精神病素质者起到诱因作用。 另外,脑外伤及其后遗症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也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发展有关。 有些患者的精神病和脑外伤并无直接关系,一般而言,脑外伤和精神症状出现相隔愈久, 两者直接因果关系的机率便愈低。 4.脑震荡后综合征 (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这是各种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疲乏、焦虑失眠、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对声光敏感、情绪不稳、抑郁,癔症样发作等。 虽然患者可能有器质性改变,但多数情况下躯体及实验室检查并无异常发现。 该综合征的发生与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很大。 5.外伤性癫痫:发生率与受伤的程度、部位及随访的时间有关。 脑外伤癫痫可分为早发和晚发, 85%的外方性癫痫发生于伤后 2 年内。 二十四、 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 共同特点 答:尽管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有时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相似。 概括起来,仍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躯体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2.起病较急者,一般以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或恢复期则多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可能残留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 3.精神症状可发生于躯体疾病的各个时期,部分躯体疾病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但多数出现在躯体疾病的高峰期。 精神症状常常有昼轻夜重的表现。 4.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各 类精神症状反复交织出现,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如患者早上感到疲乏和轻度的眩晕,下午则可出现焦虑和易激惹,而晚上却发生意识混浊。 5.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精神障碍的病程、预后与躯体疾病的病程、转归密切相关。 6.治疗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 由于病人躯体功能状况的削弱,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要谨慎。 尽量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7.患者都具有躯体体征及实验室的某些阳性发现。 二十五、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答:临床上如发现病人有意识、智能、定向或记 忆方面的异常时,就应想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掌握以下几点,有助于确立诊断: 1. 有躯体疾病的依据。 2. 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的出现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一般躯体疾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其后,但有些躯体疾病早期难以发现或未能引起注意,而常常造成了精神症状出现在先的假象。 3.精神障碍常因躯体疾病的好转而好转,或因躯体疾病的恶化而加重。 4. 精神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5.严重程度达到现实检验能力减退和社会功能受损。 二十六、 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 答: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 3.提供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对有激越、抑郁和谵妄的患者要防止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可予以保护性约束。 4.合理使用药物,停用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 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起始剂量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当症状稳定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5.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求得帮助,争取以专业人员的态度对待患者。 二十七、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有哪几类常见症状群 答: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如下: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的早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表现为疲乏、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伴头痛、头晕、心悸、出汗、食欲不振等多种不适主诉。 2.急性脑病综合征 多继发于急性躯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轻者意识模糊,思睡,重者出现谵妄状态。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表现为抑郁或躁狂,躁狂和抑郁可单独出现,亦可先后出现或在同一病程中混合出现。 4.痴呆综合征 多见于重性疾病的恢复期或恢复后期,以智能减 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 亦可出现人格改变。 5.遗忘综合征 表现为选择性或局限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能相对较好,以记忆障碍和虚构为主要症状。 6.精神病性症状 可表现为各种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二十八、 有哪些类型的躯体疾病常能引起精神症状 ? 答:常见的易于引起精神症状发生的躯体疾病主要有以下类别: 1.躯体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 HIV 感染等。 2.内脏疾病 ( 1)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 2)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 3)肾脏疾病:肾性脑病、肾透析、慢性肾脏疾患。 ( 4)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3.内分泌疾病 ( 1)甲状腺机能亢进与减退。 ( 2)甲状旁腺机能能亢进与减退。 ( 3)垂体前叶机能亢进与减退、尿崩症。 ( 4)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与减退。 ( 5)性腺功能异常:月经期精神障碍,妊娠期精神障碍、产后精神障碍、更年期综合征,周期性精神病等。 ( 6)糖尿病或低血糖伴发的精神障碍。 ( 7)血紫质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营养缺乏 常见的有烟酸、维生素 B叶酸缺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5.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白塞病等。 6.血液病 包括白血病,各类贫血等。 7.其他疾病 手术前后,癌症,烧伤,躯体外伤,染色体异常等。 二十九、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②妄想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 如认为周围的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都有人议论他,报纸、电视的内容都在含沙射影的说他,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他都有特殊意义等;③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常不愿意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隐蔽它。 三十、 试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答:常起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早期常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在内容和范围方面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妄想结构可较系统,亦可松散,妄想内容以关系、被害多见。 病人可表现一个或多个妄想,且常伴有幻觉,以幻听最多见。 病人的行为常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多数病人不愿 意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有的病人沉湎于幻觉和妄想的体验之中而变得孤僻离群。 此类病人的思维形式和情感、意志、言语障碍不太突出,人格改变较轻,有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能保持较好的工作能力。 三十一、 试述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答: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缓慢隐袭,持续发展。 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生活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而亲情日趋淡漠。 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如有,亦是片断性或一过性的,内容单调。 行为表现不像青春型那样荒唐离奇 而类似于残留型那样的阴性症状,但从未有过明显的疾病活跃期。 这种病人在早期常被误认为是“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 治疗效果较差。 三十二、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