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间等 700 二层 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 700 三层 办公室、卫生间等 600 合计 2020 4)食堂 食堂可同时容纳 400 人就餐,为方便老年人用餐方便,食堂和 2 栋康复楼用连廊连接 ,每层设公共卫生间, 建筑层数二层,室内净高为 米,其平面布置和功能详见下表 44。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表 44 食堂 平面布置和功能表 层数 平面功能 建筑 面积 备注 一层 厨房、餐厅、卫生间等 500 二层 餐厅、卫生间等 500 合计 1000 5)门卫和仓库 建筑层数一层,室内净高为 4 米。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造型美观、大方、端庄、简洁、色彩明快。 第 五 节 建筑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该项目建设地址,基本地震烈度小于六度,遵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及建设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标准修订公告第一号文,可不设防,只作抗震构造处理。 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面造型及施工条件, 本项目的结 构除 2 栋康复楼选择框架结构外,其余均选择砖混结构。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 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 88)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 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17— 89) 设计材料 基础钢筋为Ⅱ级,楼板及分布筋为Ⅰ级,混凝土强度为 CC C2 C30。 砌体结构、材料: MU10 页岩砖,混合砂浆 、 ,水泥砂浆 、。 计算荷载 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包括永 久荷载、楼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永久性荷载包括楼板自重和梁柱的自重, **市城区的风压为,设计地震烈度低于 6 度 ,属于地震不设防 ,因此不考虑地震荷载 ,楼面主要荷载按下表 45 取值。 楼面主要荷载的取值 (KN/m 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0)取用: 表 45 楼面荷载表 活荷载 活荷载 走廊楼梯 房间 厕所洗漱室 屋面 建筑基础 根据项目区附近原有建筑的地质条件及本建筑的结构形成,建 议初设前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以便初设阶段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第 六 节 电气与弱电 编制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92; 《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20 年版 ); 《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 负荷等级与供电特征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供电要求设计, 设两路 10KV 电源,一用一备,当正常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BZT)投入工作。 福利中心紧邻的广场西路有 380V地埋线路专供福利中心用,可满足福利中心的用电。 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按单位面积功率法估算,总负荷为 350KW。 配电 配电系统应满足计量、维修、管理、安全可靠的要求。 合理采用放射、树干,或者二者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每路干线的供电范围,应以容量、负荷密度、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 各单体建筑在总电源进线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因电气**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故障引起的火灾。 各层设楼层配电箱、电力、 照明分成 不同的配电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 30min,或采用自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示灯。 照明光源的确定应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的光效、显色性、寿命等光电特性指标,优先采用节能型光源。 配线电力电缆采用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 ZRKVV 型,绝缘导线采用 BV 型导线。 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 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 插座回路设漏 电 保护。 户外供电及照明 户外电缆采用 YJV、 VV 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穿钢管埋地暗敷引至 用电点。 福利中心门口采用造型优美的路灯作为照明以衬托福利中心的优美环境和方便人员进出,路灯配电箱装于福利中心配电房内,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防雷接地 本项目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建( 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电子信息系统须安装电涌保护器防雷电电磁脉冲。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 TN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 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Ω。 总等电位连接应 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目保护对象为二级的建筑物。 一楼设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 在建筑物各层走廊及房间设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 扬声器置于楼内的公共场所,在楼内主要出口处均设消防电话插座孔。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 料管或封闭式经槽保护方式布线。 消防控制、通信和报警线路采用暗敷设时,采用穿金属管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它由水平分布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配线架、交换机、中心服务器组成,并由中心服务对系统进行控制,为互联网或其它广域网提供足够的接口。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各类弱电线路分别埋地穿管至各层配电箱,配电箱穿钢管和阻燃 PVC 管引至用电设备和插座。 通讯 每个办公室安装直拨电话一部,康复护理病房设置远程呼叫系统。 有线电 视 康复护理病房、娱乐室、活动室布有线电视引入线,整个院内设电视终端盒,每间按一个终端计算。 第 七 节 给水、排水、消防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划》( GBJ15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78) 给水设计 用水量:福利中心用水为洗涤及生活用水、最大用水量为 15m3/n,全天用水量 30m3。 给水水源 场址附近有 Φ 150 给水主干道。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 由市政给水管( DN100)作为给水水源和消防用水水源。 配水系统,从总阀开始,用水管将自来水引入各层用水点。 室外供水管网成枝状分布。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管道布置及管材 1)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技术布置,单向供水。 2)生活用水管径小于或等于 150mm 时,应采用耐腐蚀管材或在管道外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3)当通过管道内的水有腐蚀性时,应采用耐腐蚀管材或在管道外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4)给水管道应布置在排水管道上面,并应满足规范要求。 排水设计 医院污水及雨水排水设计 1)康复护理病房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 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 1000 米和下游 100 米的水体范围内。 2)粪便污水应与生活废水分流,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36h。 3)雨水排放与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分开设计。 屋顶雨、雪水经室外雨水管排入池沟。 场地内积水地沟水就近排入工程东侧水沟内。 管道布置及管材 1)排水管道一般应地下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 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污物洗涤间内洗涤盘(池)和污 水盆(池)的排水管管**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径不得小于 75mm。 4)生活污水管道,一般采用排水铸铁管和硬聚氯乙稀管。 消防设计 1)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在建筑楼梯间休息平台内均设磷酸氨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按轻危险级 A 类火灾的要求设置。 2)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系统。 a、 消火栓箱的布置能确保室内任何一处有相临两支水枪的保护。 b、 室内消火栓管网在底层形成环状管网,并设有阀门分段控制。 c、 室内消火栓系统最大一栋建筑的设计流量为 15L/S,按火灾历时 2 小时计,水源由院内室外环状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 3)室外消防 栓设置:建筑物的室外消防栓用水量最大一栋为 25 L/S 在环状干管上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按间隔80120米设置。 第 八 节 设备方案 该项目为 **市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其集医疗康复、心理康复、康复训练等功能为一体,为使其能正常运转,需配备相应设备。 详见仪器设备明细表 92。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第 五 章 环境保护 与节能 第一节 建设场所的环境状况 **市社会福利中心位于 **市 **大道以西、阳明西路以北、正丙角新村西南、天华山西路以东地块,社会福利中心大气环境质量好,周围无工厂、娱乐场等,环境安静、风景优美,是生活 居住的理想之地。 第二节 设计依据 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82);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88); 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83 试行)。 2020 年 4月 1 日发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20 年 9 月 15 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引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 2020 年 8月 1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 2020 年 8 月 6日国务院发布的 国发 [2020]28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 [2020]106 号;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892020); 1 《 民 用建 筑 节 能设 计 标 准》 (采 暖 居 住 建筑 部分 )(JGJ2695); 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2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日 ); 1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94); 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20 年4 月 1 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53 号, 2020年 3 月 10 日;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87)国环字 002 号;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