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平整,填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 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 4km/h。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 21 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 2m,沿线路纵向行与 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 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 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有关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施工工艺见“ 附图五 普 通填料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 改良土填筑 场拌法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土和掺入材料经输送带送到拌合机中,混合料在拌合机中充分搅拌。 改良土运至工地后,按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进行布料,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法及现场压实试验(试验路段)确定松铺厚度,填筑时最大厚度不超过 30cm,最小松铺厚度不小 于 10cm。 然后用推土机沿线路纵向摊铺,平地机精平。 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静压,后振动,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横向重叠宽度不小于 40cm,纵向横缝搭接不小于 2m。 路拌场地选在取土场附近或路基段上,且地势较高、离水源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在居民区主导风向下方。 使用推土机清理场地表土,对场地进行平整、压路机碾压,至压实度、平整度良好。 拌和场的面积可根据摊铺的数量决定。 场区内设置 2%~ 4%的横向坡度,以利排水。 拌和场的四周开挖排水沟。 集中场地路拌法按拌和场 地分:在选定路基段集中路拌施工和在取土场附近集中路拌施工两种,其施工方法相同。 集中场地路拌法按照四区段八流程循环作业。 路拌用土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输,网格法卸土。 采用旋耕机翻拌粉碎,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稳压。 水泥采用人工网格法布灰、路拌机翻拌。 拌和完毕的改良土采用推土机辅助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出场。 施工工艺见“ 附图六 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 加筋土填筑 用于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加筋土路堤填筑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及时填筑填料,其受阳光直接暴晒时间不得 过长。 22 一般路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路堤中线开始,向两侧填土;软土地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地基面上首层填料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只有当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填料厚度大于 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 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 加筋土路堤与两端路堤同步施工。 加筋土路堤的边坡防护与路堤填筑同步施工。 过渡段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路堤与桥台的过渡段设置方式如图所示。 过渡段桥台基础以混凝土回填地基系数 K≥ 60MPa/m。 过渡段的压实 标准在基床厚度范围内满足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 ,压 实 标 准 满 足 地基 系 数 K30≥150MPa/m、空隙率 n31%的要求。 过渡段路堤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进行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的路堤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如图所示。 过渡段填料及压实标准,符合设计及《暂规》的相关规定。 横向结构物顶距轨底距离小于 ,其顶面填筑 A 组填料。 过渡段的基坑以 A 组填料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地基系数 K30不小于 60MPa/m。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 渡。 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 A 组填料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减小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 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L≥2 0m级配碎石掺3~5 %水泥桥台基坑回填渗水板横向排水管直径20 0m m 2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路堤与土质、软质岩及全风化硬质岩路堑过渡段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全风化硬质岩或土质路堑时,顺原地面纵向挖成 1: 2 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 左右。 开挖台阶段与相邻路堤采用同种填料同步填筑、压实,靠近路堑坡面大型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机具碾压,增加碾压遍数,提高碾压质量。 过渡方式如图所示。 2m充填混凝土级配碎石掺3~5%水泥L级配碎石掺5%水泥 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涵洞II路堤与土质、软质岩石、强风化硬质岩石路堑连接方式1:2 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土质、软质岩石、强风化硬质岩石 24 2)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过渡段填筑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 左右,硬质岩石过渡段台阶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机械配合人工清理,保证台阶几何尺寸。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同步填筑、碾压密实。 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 过渡方式如图所示。 3)横向半堤半堑及不同岩土组合 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自线路中心向挖方部分挖宽度不小于 、高不小于 台阶,换填与路堤相同填料,并设置 4%向外排水坡。 路堤与隧道过渡段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设置长度不小于 20m的过渡段,并采用渐变 A 组填料填筑。 过渡段混凝土依照设计采用填筑施工,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段基床表层同步填筑施工。 路堤与强风化及以下硬质岩、弱风化软质路堑连接路堑连接方式级配碎石掺3~ 5% 水泥级配碎石硬质岩石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1:2 25 路堑开挖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 较平缓地段上短而浅的路堑采用不分层全断面的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 时,采用分层逐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方式开挖。 路堑开挖前,先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堑顶为土质或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及时铺砌天沟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 开挖区保持排水系统 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土质路堑基床处理采用“路堤式路堑”结构形式。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基床土采用土工试验、静力触探或载荷试验对基床土的土质特征及强度进行检测,不满足基床动态稳定性要求的地段,按设计对基床范围内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 路堑石方爆破采用预留隔墙法的浅孔控制爆破技术,非电毫秒微差起爆网络,临光面沿线路方向,多台阶施爆作业,纵向拉槽,槽底采用纵向台阶法施工。 当台阶形成后,先爆底层台阶至设计标高,再逐层向上。 此法工作面大,进度快,槽底放炮可适当加大药量,飞石 滚入槽内,爆碴集中槽底,便于出碴。 拉槽形成后,靠既有线预留 2~ 3m 厚的隔墙,防止飞石和滑石进入既有线,同时隔墙能保证排架稳定。 若隔墙 2~ 3 米高时,便将隔墙爆除,以免形成陡高工程面。 在处理隔墙时,必然会出现滑石,可在山体岩石或锚杆上固定手动单轮铁滑车,配钢丝绳套住危石拉入槽内进行二次破碎。 施工质量检测 施工的质量检测要求,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以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基床底层 A、 B 组填料填筑 首先对基床底层中线 、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底层填筑。 A、 B 组填料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尽量利用路堑或隧道开挖弃方,集中场地对开挖土石方进行破碎、筛分及级配改良加工。 填筑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 26 艺试验。 填筑土石方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 填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填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 已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限制车辆通行。 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 基床底层改良土全部采用稳定土拌合站场拌合施工。 1)改良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新做配合比试验。 施工用水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改良土的施工要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 改良土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填筑,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 30cm。 改良土拌合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2)改良土场法拌施工 施工区段划分为底层准备区段、拌合摊铺区段、碾压整形区段和检测报验区段;场拌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专用场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合;土源的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运输过程中注意减少 水分损失。 底层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根据摊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先初平,后精平,全断面均匀摊铺。 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 12 遍,对于出现的坑洼进行平整,必要时要补料或减料。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轮迹。 碾压时纵向重叠 40cm。 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发生。 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搭接拌 合。 基床表层填筑 基床表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严格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检验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大 27 于 10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含水量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前两遍行驶速度为 ~,以后行驶速度为 ~ ,路面的两侧多压 2~ 3 遍。 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 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保证纵向搭接长度大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大于 40c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 3m。 路堑基床 不易风化硬质岩石基床,将表面做成向两侧的 4%排水坡,做到表面平顺,肩棱整齐,对凹凸不平处用不小于 C25 混凝土补齐。 强风化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基床表层换填级配碎石,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 4%的排水坡,其上保留 ~ 厚土层待基床表层施工之前开挖,并避免对基床底层原地层产生扰动。 当基床范围内有 Ps< 或 [243。 ]< 的土层时,按设计进行土质改良或加固处理。 土质路堑地基土质不符合填料条件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基床施工质量检测 1)基床底层 (1)基床底层填料的质量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2)路堑基床底层为软质岩石,全风化硬质岩及土层时,路基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实测不满足动态稳定性,继续开挖至基床底层厚度满足 的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 (3)路堑基床底层换填时,换填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检 5 个断面。 检验方法:尺量,水准测量。 2)基床表层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每压实层抽检动态变形模量和孔隙率各 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 处各 2 点,路基中部 2 点。 抽检地基系数 (K30)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 处各 1 点,路基中部 2 点。 检验方法:按 28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 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3)路堑基床表层换填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检 5 个断面;检验方法:尺量。 3)路基面 路基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 限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路基排水 地表排水 土质地段边沟挖基人工进行,砌筑时采用人工挂线砌筑,搅拌机拌制砂浆,挤浆法施工,砌筑完毕,用草袋覆盖,洒水养生。 路堤地面排水在枯水季节施工。 护坡排水槽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汽车运至现场人工安装。 排水槽与路基防护圬工同步砌筑,排水坡度、沟槽断面满足要求。 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避免积水冲刷边坡、浸泡边坡坡脚,并于路堑开挖施工前完成所有临时排水设施的施工,保持边坡的稳定。 地下排 水 1)边坡支撑渗沟 路堑边坡支撑渗沟设置间距一般为 10~ 15m,当渗沟加固与截水骨架护坡同时采用时,渗沟设在主骨架处。 渗沟中部采用干砌片石充填,底部采用 浆砌片石封闭,厚。 边坡渗沟的排水层采用筛选洗净的碎石、砾石,若路基边坡较陡时采用片石充填;排水层与渗水的沟壁之间设置反滤层,反滤层采用砂砾石和卵砾石,各层厚。 渗沟顶部覆以单层干砌片石,表面用水泥砂浆勾缝。 2)渗水盲沟 路基横向及纵向盲沟高 、宽 ,采用土工布包裹碎石,渗沟底部设置直径 315PVC 软式透水管,底 部为 C25混凝土基础。 渗沟的出水口设置端墙,端墙排水孔底面高于排水沟沟底不小于 ;端墙出口的排水沟进行加厚加固。 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间隔开挖, 29 随挖随支撑并迅速回填。 路基边坡防护 路堤边坡防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