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坝镇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形成示范。 在鸡蛋流通、消费前进行无害化加工,更好的解决鸡蛋表面附着的不洁污物、致病菌残留,彻底消除蛋品内部的化学药品与重金属残留。 通过建立自营可控的专卖、商超直营流通体系,构建农牧食品 品牌,使鸡蛋这个与市民日常生活极为密切的食品更好吃、更安全,实现政府安心、市民放心,企业盈利的 发展目标。 7 第三章 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有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 鸡蛋是市民菜篮子里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食品, 甘洛 每日的鸡蛋消费量约在 吨左右,所有鸡蛋由各个个体养殖场直接供应消费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广大消费者日益崇尚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求方便地买到“放心蛋”.并青睐于“土鸡蛋”、“无公害或有 机鸡蛋”等。 本项目通过建立良好规范的工厂化蛋鸡养殖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通过利用现代食品加工设备、技术,对鸡蛋进行分级、清洗、杀菌、涂油保鲜等,一方面提高了鸡蛋的风味和品质,延长了鸡蛋的保质期,一方面又彻底从根本上消除鸡蛋对人体健康引起的公共安全隐患。 据资料显示,标准化的鸡蛋加工不会过多的增加鸡蛋的商品成本,在价格方面,消费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目前 乐山,眉山 等周边城市经过标准化加工的品牌鸡蛋十分俏销,销售势头十分看好,正在替代传统“脏蛋”,成为消费者放心的商品。 全国消费者一样,由“吃饱”向“吃好 — 好吃” 逐步转变,从食品第一安全属性上讲,保洁蛋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本项目的年产量仅为 500 吨,用以替代市场的“脏蛋”消费格局,生态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将进一步提升优质鸡蛋的消费量。 因此保洁蛋未来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8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 自然资源 田坝位于 甘洛县 西北部,田坝河中游,距县城13 公里,境内最高海拔 2702 米,最低海拔 1100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玉米、小麦、水稻。 田坝镇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镇,纺织传统悠久。 田坝原是彝族住地,彝名毛日阿嘎,意思是毛日姓的地方。 清光绪时《越西厅志》中有“马日杠”名。 清嘉庆年间 (1796年- 1820年 )汉族逐渐迁入,形成聚落、街市,民国时已成规模。 1939 年建西康省时田坝是西康省越西县的启明乡。 建省时省政府明文禁止种植鸦片烟,但不久后表面禁种却暗中扩大种植,特别是尼日河东南的彝族聚居区种植鸦片更为泛滥。 田坝因地理位置和社会关系成了甘洛地区的货物与鸦片集散地,鸦片成熟时,各地商旅、烟贩云集田坝,呈现一派病态的繁荣,各 种社会组织应运而生。 汉族迁入田坝有记载的只是一两百年,他们把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入凉山彝区,时至今日其纺织术反而回到了更加原始的手工制作。 田坝周围的彝族人多,需求大量的羊毛制品。 离田坝镇数公里的地方分别有三处彝族土司遗址。 18 世纪初,二岭 (即上下土司 )迁来甘洛田坝,并分别于康熙四十四年 (公元 1705年 )和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归附清王朝,被授予“眗带田坝土千户”和“眗带密土千户”称号。 眗带田坝土千户管辖今胜利乡一带,范围较小,并兼发饷银。 眗带密土千户辖地宽,占今甘洛县一半以上,下辖七乡总。 田 坝曾出了岭承恩等彝族大土司,这里曾经是凉山北部彝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今天田坝一样的繁华,每到赶集日就会看到许多彝族群众到田坝镇买卖商品,其中羊毛制品商品交易活跃。 全镇现有 22 个行政 村 现在耕地 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1 万亩,占全镇播种面积 %,是一个以 玉米 为主栽作物的农业乡镇。 土壤类型较多,粘土层北部薄,南部厚,透水性北部强,南部弱,地下水埋深 2— 12 米。 植被覆盖度较好, 9 林地面积 万亩,但分部不均,南部山区林木茂密,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 水资源丰富。 一、 气候条件 境内最高海拔 2702米,最低海拔 1100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玉米、小麦、水稻。 年平均日照为 2544小时左右,无霜期 135— 14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 610毫米。 地势西南 低 ,东北 高。 ,土质肥沃,为县内 玉米 产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春旱、夏多雨,无霜期短,四季变化明显。 最高气温 35℃ ,最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