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内容之内。 沿线经过两条河流,其中一河流为某城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 1600m的隧道穿越一处山体,山上植被为次生林。 沿线有较多的农田 (其中有较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及灌渠、林地、果园。 除施工营地租用民房外,其它临时用地均需新征。 工程土石方量总量约 700 万 m3,其中取土场 30 处,弃土场 12 处,大型石料场料 3 处。 第一组问题: ? (1)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分段给出线路条件,其中包括路基、桥梁、道床、轨枕、钢轨类型等。 (2)分段给出列车 昼间和夜间的对数、编组及运行速度。 (3)给出列车类型、牵引类型。 (1)工程措施:选用无缝钢轨,无碴轨道,设置声屏障、隔声窗。 (2)生物防护措施:种植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绿化隔离带。 (3)管理措施:环保搬迁、控制鸣笛。 (1)施工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COD、 BOD、氨氮。 (2)营运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机务段列车清洗废 水,其特征污染物为 COD、油类。 车站清洗和生活污水,其特征污染物为 COD、 BOD、氨氮。 ,本工程应采取的哪些水土保持措施 ? (1)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 (2)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3)在铁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或者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 (4)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哪些 ?对于三处大型石料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 ? (1)取土场、弃土场、石料场、大型加工场、施工车辆与机械集中停放场、轨排基地等。 (2)首先要保护好原石料场被剥离的地表土壤层。 采石结束后,整修采坑内的陡坡,根据情况,采取喷浆护坡、喷混植生陡坡绿化技术等恢复生态。 如果当地其他工程仍需在利用本采石场,则需办理转用手续,明确生态恢复责任。 也可将采坑蓄水作水产养殖等。 案例、高速公路历一高速公路历经三年建成投入试营行,分三个合同段分别由三个施工单位完成。 现建设单位委托某环评单位进行竣工验收调查。 公路沿线高 填方路段约 30km、深挖方路段 17km、隧道 2km,其他 40km。 建成互通式立交 2处,有大桥、特大桥 3 处跨越 3 条河流,其中一河为饮用水源地,公路附近有一药材基地,原设计不占用该药材基地,但实际占用了 5 hm2。 其沿线有收费站 7处、服务区 3 处,经过 A、 B、 C、 D、 E 共 5 个村镇,其中距路肩 500m有一小学被公路与一村 C 集中居民区相隔开。 原环评提出应在 A 村段设置声屏障,调查时未设,但现状监测交通噪声不超标,未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 工程比原设计增加占地 30 hm2,设计时设置取土场 13 处、弃土弃渣场 5 处。 实际车流量不 足设计车流量的 40%。 第一组问题: 1,工程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 线路走向发生了变化,占用了药材基地。 要求设置声屏障的路段未设声屏障。 工程占地面积增加了 30 hm2。 2,原环评提出应设置声屏障的 A 村路段未设置声屏障,调查报告应如何反映和处理这种情况 ?是否建议通过验收 ? (1)调查报告应真实反映未设声屏障的实际情况。 同时,调查需弄清原环评提出设置声屏障的缘由,目前不设声屏障的原因。 根据实际车流量及环评时预测营运初期车流量的变化情况,以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