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特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铁丝吊垂直,然后设立标点做标块。 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 竖向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垛子为基线控制。 线与线之间应全部为整砖。 每层打 底时,以此标块为基准点做标筋,使底子灰做到横平竖直。 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 ( 3)抹底层砂浆:先刷一道掺水重 10%的 107 胶水泥素浆,随后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配比为 1::4 水泥石灰膏混合砂浆,也可用 1:3 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以 5mm 为宜,抹后用扫帚扫毛;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 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 ( 4)弹线分格待基层六至七成干时,即可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着手贴面层标准点,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 及垂直平整度。 ( 5)排砖: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与砖的规格和缝隙宽度,进行横竖排砖,并应达到横缝与门窗脸窗台或腰线一平,竖线与阳角、门窗膀平行,门窗口阳角都是整砖。 阳角处砖的压向一般是大面压小面、正面压侧面,在窗台(窗框下口处)应上面压下面。 横竖方向,每 35块距离弹直线,以控制砖的横平竖直。 也可以 的间距做竖向标志砖行,以保证外墙缝隙均匀。 注意大面和通天柱子、垛子排整砖,在同一墙面上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半砖。 非整砖应排在阴角和次要部位,但须注意一致和对称。 外墙砖组合铺贴形式 多种多样:砖块竖贴、横贴、顺缝、错缝;宽缝、窄缝、横缝宽、竖缝窄、横竖宽缝以及留分格缝等形式。 十里牌小区(一期) 9 施工组织设计 13 ( 6)浸砖:外墙砖铺贴前,先要将砖面清扫干净,放入清洁水中浸泡 2小时以上,取出晾干,擦净表面浮水后使用。 但吸水率在 1%以下的瓷质砖可以不浸水而直接使用。 ( 7)铺贴外墙砖: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铺贴外墙砖,均为自下而上进行(尽管整个工程施工顺序是从上至下)。 在最下一层砖下皮的位置垫好靠尺(底尺),并用水平尺校正,以此托住第一批砖,在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铺贴的标准。 在砖背面宜采用 1:2水泥砂浆或 1::2=水泥 :石灰膏:砂的混合砂浆铺贴,砂浆厚度 610mm,将砖对准位置贴于墙上,上墙后用小铲木把轻轻敲实、压平,使之附线,再用钢片开刀调整竖缝,并用杠尺通过标准点调整砖面垂直度。 另一种做法是,用 1:1水泥砂浆加水重 20%的 107 胶,在砖背面抹 34mm厚,粘贴即可。 但此方法要求底子灰必须抹得十分平整,垂直度好。 而且砂子一定要过窗筛后使用。 如果要求外墙砖拉缝铺贴,缝隙可用米厘条控制。 米厘条用粘贴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粘在已贴好一排砖的上口,可临时加垫小木楔子,以保其平整。 贴完一皮砖,便可取出米厘条,清 洗后备用。 女儿墙、窗台、腰线等部位需要铺贴外墙砖时,应做成顶面砖压立面砖,正面砖压侧面砖结构。 以防渗水,引起空臌,也提高美观性。 并且流水坡向应正确,如女儿墙压顶的水应流向屋顶。 同时,立面砖最低一皮砖应侧压底平面砖,并低出底平面砖砖面 35mm。 让其起滴水线的作用,防止尿檐,引起空裂。 对于阳角处为了美观起见,往往采取两砖背面一头各磨成 45”角相拼接的做法。 其实如改为小于 45”角,然后两砖对合形成直角,拐角更清晰、美观。 而且更为合理,因为它可使砂浆填充其间,还可以提高粘贴牢固度。 (8)外墙砖勾缝与擦缝:外 墙砖的缝隙宽窄以设计为准。 一般在 8mm 以上,用 1:1水泥细砂浆勾缝,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砖表面23mm。 若横竖缝为干挤缝(碰缝),或小于 3mm 者,应用白水泥配矿物颜料进行擦缝处理。 勾完缝后,砖面用布或棉纱蘸稀盐酸擦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外墙砖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 1)空臌、脱落: a、冬期气温低,砂浆受冻,待到春天化冻后,由于砖自重大,容易发生脱落问题。 b、基层偏差大、每层抹灰跟得太紧、勾缝不严。 未洒水养护等易造成空膨、脱落。 c、砂浆配比不准、稠度不好、 砂子含泥过多、干缩率不一致等会产生空膨。 克服办法:冬期气温低,贴外墙砖尽量不在冬期施工;重视基层处理;严格工艺控制;砂浆中加入 107 胶增加粘结力;加强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返 十里牌小区(一期) 9 施工组织设计 14 工重贴。 ( 2)墙面不平:结构施工期,几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墙面垂直、平整超偏大,装修前又对基层处理不够认真。 克服办法:应加强对基层打底工作的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 3)分格缝不匀、不直:主要是在施工前未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 弹线分格不细,标准控制点少和操作不当等。 克服办法:认真处理基层,吊垂直,找好规矩,严格 遵守操作规范,精心施工。 ( 4)墙面脏:主要是勾缝后未及时擦净砂浆及其他工种污染所致。 克服办法:可用棉纱蘸稀盐酸加 20%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加强对其他工种施工管理,防止污染墙面。 、楼地面分部 整体楼地面施工一般顺序为:楼面基层的清理、冲筋贴饼、扫浆、砼施工、成品保护。 在楼地面面层施工前,应对卫生间的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并应在四周留出深 810mm 的沟槽,采用油膏裹住管口和地漏。 在楼面面层施工前,应仔细对楼面基层上砌筑砂浆、垃圾浮浆等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 在墙面上弹出高出楼面 50cm 的水平线,控制面层平整度。 楼地面面层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质量检查:用 2M尺杆 、层面分部 平瓦屋面的一般施工工艺为:斜屋面找平、砼挂瓦条施工、铺坡瓦、盖脊瓦、细部构造处理。 平瓦的规格、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乱扔、碰撞,进入现场后应堆放整齐。 在屋面砼基层上用 1: 2 的防水砂浆找平一遍,找平厚度以 2cm 为宜,施工时应抹平压光,不得有裂缝。 、 水平垂直运输 十里牌小区(一期) 9 施工组织设计 15 水平运输主要采用翻斗车,垂直运输方案整个鉴于平面布置情况及教学楼面面积,决定采用 1 座塔吊并附一台井字架,负责钢筋、模板、砖等材料的垂直运输。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施工方案 、材料要求: 钢管应采用处径为 48mm,壁厚为 的 3号钢焊接管。 立杆、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为 4~6m,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为 ~。 钢管应涂防锈漆,脚手架用的钢管必须有制造厂提供的质量保证书,如对其质量有怀疑,应抽样检验其机械性能。 扣件应符合《可锻铸分类及技术条件》( GB97867)的规定,其机械性能不低 于 KT338的可锻铸铁制成。 扣件的附件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70079)中 A3 的规定。 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5mm,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应与钢管规格配套使用,有裂纹、变形的扣件严禁使用,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70n*m 时不得破坏。 检验合格后的扣件应涂油漆防腐,脚手板、竹笆应完好无损。 、脚手架基础 基础分部施工完毕后,在建筑物外围 范围之内的场地平整、夯实,然后浇 筑 10cm 厚的 C10 素砼基础,基础顶面有 2%3%的泛水,泛水方向背建筑物,砼基础外围应挖好排水沟,作好排水措施。 、外墙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要点: 脚手架的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平面的实际情况,确定立杆间距,外墙四角及阳角转角处,立杆的间距均为 其余部位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尺寸确定立杆的纵距,立杆纵距必须《 ,立杆横距应《 ,以 为宜,里立杆离墙的距离为 2030cm。 详见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立杆: 立杆的连接方式必须采用扣件对接,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且与相近大横 杆的距离不得小于 50cm,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或漏设,立杆的垂直偏差应《 H/200, H为架手脚手的全高。 脚手架平面布置 十里牌小区(一期) 9 施工组织设计 16 1800 1800 1800 1800 脚手架节点详图 拉 墙 杆H@=7M,V@=4M 大横杆: 第一步步高为 ,标准层步高均为 ,扫地杆 (贴近地面的大横杆 )距地面为 20cm 左右,上下横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 ,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小于纵距的 1/3,相邻步距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应《 L/300, L 为架体的总长度,且应《 5cm。 小横杆: 贴近立杆布置搭于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根据需要可以在相邻立杆之间加设 12根小横杆。 剪刀撑: 在脚手架两侧和转角处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应连系34 根立杆,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 450600,剪刀撑的斜杆两端除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设 24 个扣结点。 斜杆的连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应》 ,搭接 范围之内应在两端和中间紧固三只扣件。 架体的拉撑: 十里牌小区(一期) 9 施工组织设计 17 在施工过程中,应埋设双股 1012 号铅丝于主体结构中,在搭设时,与立杆或横杆拉结,水平方向每三根立杆设一点,垂直方向每三步设一点,即“三步三跨”。 、脚手架的防护措施: 脚手架外侧从第二步起必须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安全网围护时应用铅丝绑牢、固定钢管脚手架上。 在架体第二步应满铺一层竹脚手笆,且不应留空隙,竹脚手笆必须与大横杆用 18 号铅丝绑牢,施工作业层也需满铺竹脚手笆以便施工。 架体四周必须做好防雷接地工作,接地电阻应 10 欧姆。 、 其它: 外墙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进行搭设,搭设高度必须超出作业层,安全网必须及时围护。 过程分析(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及其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定位放线 质量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的投测 土方开挖前,根据规划的基准点、线将建筑物外围的基础轴线投测到龙门板上,用铁钉作好标志,作为基础放样的依据。 土方开挖结束后,将龙门板上的轴线投测到素砼垫层上,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基础的细部位置,并弹出墨线。 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轴线的控制 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 N3 水 准仪引测于建筑物的中部,测定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明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 177。 “▼”上顶线作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卷尺向上引测,测定后并经复核,检验合格后,方可在该层上施测。 二层以上各层的轴线传递,按首层墙体的每个转角处为固定的基准点(以后每层轴线投测以此为准),该基准点用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