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中国水资源保护内容摘要:

毛概论文中国水资源保护 12014年下学期大学中国水资源保护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指导教师: 2中国水资源保护【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长远 理念 永续 发展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于此同时,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开始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3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谁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水被污染,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 下面我主要从水污染方面来说说我关于环境保护的看法。 一、水资源现状(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 2002 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 5497 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 13%,是美国 1995年淡水供应量 4700 亿立方米的约。 (二)、世界水资源现状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 2. 5%,其中 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 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目前,全世界有 1 /6 的人口、约 10 亿多人缺水。 专家估计,到 2025 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 25 亿。 4二、水污染现状(一)、污染情况1、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超过工业废水。 2011 年我国生活废水排放量 428 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65%;而工业废水排放量231 亿吨,占 35%。 水污染情况仍然非常严重。 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 全国主要流域的 I水质断面占 劣 V 类占 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56 个湖(库)的营养状态监测显示,中度富营养的 3 个,占 轻度富营养的 10 个,占 虽然1995 年后国家就启动了对“三河三湖”的治理(三河:辽河、海河、淮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但是这些区域目前仍然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 52、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近几年,中国重大环境污染以及事故频频发生,水污染事故占一半左右。 监察部的统计分析,国内近几年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 起以上。 2013 年 1 月山西天脊集团发生苯胺泄漏事故,当地政府事后瞒报,导致苯胺污染了漳河下游,影响了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多地居民的正常饮水和生活。 2012 年 2 月的广西龙江镉污染,2010 年 7 月紫金矿业水污染和吉林松花江哈工污染,是近几年来影响非常严重的水污染事故。 (二)、水资源污染的原因1、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 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 工业废水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组成复杂。 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 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6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如大量悬浮物、硫化物、重金属等。 2、农业污染(1)、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 (2)、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最后,(3)、牧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排入水体,他们都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造成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污染。 3、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 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生活污水的总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易造成腐败。 此外,因在厌氧细菌条件下,易产生恶臭物质,如硫化氢、硫醇等。 生活污水中含合成洗涤剂量大时,对人体有害。 家庭污水一般很浑浊,生化需氧量为 100。 (三)、导致的危害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7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 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 水生小动物 小鱼 大鱼 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19 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由于饮水不清洁,时常发生霍乱,1882 年德国汉堡市由于饮水不洁,导致霍乱流行,死亡 7500 多人。 2、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农田水分对农作物发育及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上。 使用污染的天然水体或直接使用污染水来灌溉农田,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严重时则颗粒无收。 当土壤被污染的水体污染后,会在今后长时间内失去土壤的功能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据统计,由于水污染,已造成了 160 多万公顷农田粮食减产,减产粮食达 2550 亿公斤。 水也是水生生物生存的介质。 当水受到污染,就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生长和繁衍,并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如黄河的兰州段原有 188个鱼种,其中 8 个鱼种现已绝迹。 自 1987 年以来连续 3 次发生的死鱼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 1 000 多万元。 由于水体污染也会使鱼的质量下降,据统计,每年由于鱼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300 亿元。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工农业生产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水量,而且对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否则,对工农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被污染了的水后,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是使工业设备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二是使土壤的化学成分改变,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和严重污染。 三是使城市增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污水处理费用。 三、治理措施(一)、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情教育,使群众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大决策,提高群众自觉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二)、强化政府职能的支撑和资金的支配,明确考核责任,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问责制。 水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单靠水务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苍白无力的。 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明确考核责任,实行水环境治理问责制。 若没有一个强大政府做后盾和资金的支配,许多强制9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三)、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地方性法律法规,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让水行政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严格排污口论证制度,对排污口进行登记和复核,严格纳污总量控制制度,凡超过水域纳污能力的,一律限期整改或取缔。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程保障措施。 一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处理达标后排放;二是坚持工业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保障节水设施与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是 合理布置固体垃圾处理站点,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和垃圾;四是着力修建农业灌溉工程配套设施,提高有效灌溉水利用系数。 (五)、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一支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水务管理队伍,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二是加快建设全县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取用水大户水量水质的在线监测,提高水资源的动态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尽快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多龙管水”职责,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四是建立健全武烈河上游生态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绿色产业10合作和带动等措施,促进上游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保护水源的积极性,进而保障流域下游饮水安全、生态安全。 0129/s?8%91%B%7%9A%84%0%6%1%F%93%E%7%8A%B6&1718690_ie=f=3&商情报网 1/0102/14/35453081/63.co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