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农 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7人。 专职从事土壤肥料工作的土肥站,有8名技术人员组成,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 项目第一承担人 刘志良,现任 xx 县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1963年出生, 1985 年毕业于 xx 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肥料专业,推广研究员。 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多项科技项目, 1992 年主持完成的《 xx 县夏玉米综合高产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 计划 二等奖。 97 年参加完成的《太行山麓 400 万亩小麦高产综合技术推广》 项目 获农业部丰收 计划 一等奖。 2020 年主持完成的《小麦、玉米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县》 项目 获 xx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三届被县委组织部选拔为县管 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 第 4 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人 孙苏卿, 1984 年毕业于 xx 农大邯郸分校。 毕业后一直在 xx 县土肥站工作, 1993 年至今任土肥站站长。 2020 年聘任为推广研究员。 参加工作以来,获 各类 科技成果奖 10 余次。 其中农业部丰收计划成果一等奖一次,三等奖 两次, 先后被评为“市农业劳动模范”、“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项目承担人 仝增儒 , 90 年毕业于 xx 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现任土肥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多次作为主 要完成人,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先后获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一次,“ xx 省农业厅丰收奖一等奖”两 次。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于县城贸易街 17 号,单位建筑面积 3000余平方米,其中土肥化验室 200 余平方米,土样室 40 平方米,药品室20 平方米,天平室 15 平方米,配有完备的土壤肥料化验检测仪器设备,能够 独立 承担土壤肥料大量、中量、微量元素 的化验检测任务。 表 41 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台 数量 1 联想电脑 1 台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台 3 火焰光度计 1 台 4 紫外分光光度计 1 台 5 分析天平 2 台 6 恒温干燥箱 2 台 7 全温振荡机 1 台 8 纯水机 1 台 9 电阻炉 2 台 10 冰箱 1 台 11 自动 定 氮 仪 1 台 12 离心机 1 台 第 4 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序号 名称 台 数量 13 酸度计 1 台 合计 16 台 技术储备情况: 近年来,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和省市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平衡施肥、冬小麦综合节水等一批试验示范项目,进一步探 索 和完善了小麦、玉米两大主体粮食作物的高产施肥技术体系和综合节水技术体系,为今后的粮食生产储备了技术。 项目储备情况: 承担单位已储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三节技术”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示范基地建设” 两个项目。 成果储备情况: 承担单位通过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 4000 个土壤样本进行化验检测,初步摸清了近年来全县土壤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调整施肥方案储备了成 果。 资产与财务状况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系全额事业单位,单位经费及职工工资由县财政拔付,全年拔入工资 80 万 元,拔入办公经费 6 万 元,办公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及必要的推广开支。 经费拔入与支出基本持平,无盈余。 农技中心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 ,其中房屋类固定资产原值 万 元;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原值 万 元。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省、市土肥部门的指导下,具备独立承担实施项目的能力。 第 5 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 5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根 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农计发 [2020]6 号文件附件“ 2020 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债项目投资重点领域和申报要求”,结合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现有设施和仪器设备现状,按照“缺什么、 补什么”在已有基础填平补齐的原则,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规模。 建设标准粮田 万亩,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地力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三个方面内容。 土地平整畦化 1 万亩 , 铺设地下防渗管道 万米,修建 3 米 宽砂 石机耕路 万米;推广深耕 1 万亩、深松 万亩 , 秸秆还田 万亩 , 平衡施肥 万亩 , 有机肥施用 1 万亩;购置墒情监测设备与土壤地力监测化验仪器 19 台 (套 )。 产品方案 拟建项目区生产小麦、玉米,实行一年两熟制,年生产中强筋冬小麦 万亩,亩产达到 500 公斤,总产达到 750 万公斤;粮饲兼用夏玉米 万亩,亩产达到 550 公斤,总产达到 825 万公斤。 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第 6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依据与要求 ①符合国家、省、市、县粮食产业发展规划;②有利于发挥当地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增加农民收入;③有利于解决当地粮食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④当地政府重视,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能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⑤项目区相对集中,能够形成大规模、有影响的粮食生产示范区;⑥交通、通信便利,基础条件较好。 根据 《 2020 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债项目投资重点领域和申报要求 》标准粮田建设项 目的要求,拟选项目区土地必须是国家基本保护农田,并保持 30 年不被转为非农用地;水源和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耕地地力为中等偏上水平;现有粮田生产能力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机基础较好;农民对种粮有较高的认识、生产积极性高、科技意识浓。 项目区单个工程规模不小于 1000 亩,在 此基础上集中连片。 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 15000亩,来源农户 , 权属归农户所有。 建设地点 分北区和南区,北区位于 xx县 东 北部, 阳曲线 两侧, 涉及2乡(镇) 4村:大陈镇的 西郎村 1个村, 南流乡的大中郎村、小中郎村、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呈现村。 南区位于 xx县南部,涉及张段固的齐洽村、西验村两个村。 项目建设用地已由项目建设单位 —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项目区所在地的乡镇村场签定了项目建设协议书,明确了有关责权利。 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共涉及大陈镇、南流乡、张段固镇 3 个乡镇 6个村, 共有人口 27673 人,其中劳动力 6699 人,总耕地 15376 亩 ,其中项目区 万亩 粮田 自然条件优越,平均日照总时数 2571 小时,日照百分率 59%, 零 摄氏度以 上活 动积温 4510℃,无霜期 188 天。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亩均 千瓦。 项目区内土地均为 基本 农田,农业土壤 以 轻壤质土为主,质地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物理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 %,碱解氮 104mg/kg,速效磷 31mg/kg,速效钾 96mg/kg,属中上等水平。 项目区现共有机井308 眼,全部为电潜井;输电线路 25 千米,农田动力变压器 18 台。 详见表 61。 农田灌溉全部为地下淡水,水质 PH 值介于 — 之间,矿化物≤ 800mg/L,硫酸盐≤ 250mg/L,氯化物≤ 250mg/L,水质较好。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2020 至 2020 年平均单产小麦 470 公斤、玉米480 公斤,产量水平较高。 由标准粮田现状分析:机井及电力设施齐备,防护林网有一定基础;机耕路通行能力欠佳,需维修改建;地力能保证中产,但距高产、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稳产尚有差距,产量中等偏上,产量不稳;节水灌溉设施缺口较大,节水能力差,需进 一步建设。 表 61 xx 县标准粮田项目区现状一览表 乡 ( 镇 ) 村庄 人口 耕地面积 (亩) 项目区面积(亩) 机井(眼) 南流乡 大中郎村 2189 3047 3000 61 小东郎村 1633 2732 2600 55 呈现村 1894 1983 1800 40 大陈镇 西郎村 1739 2458 2458 49 张段固镇 齐洽村 2661 2820 2806 56 西验村 2181 2336 2336 47 合 计 27673 15376 15000 308 、基础设施条件供需平衡分析 1)土地资源 标准粮田用地均为 基本 保护农 田, 30 年不会转为非农占地。 2)地力 据土壤化验结果,项目区平均养分含量为碱 解氮 104mg/kg,速效钾 96mg/kg,速效磷 31mg/kg。 以目前耕层 20cm 计,亩土壤可提供纯氮 ,有效磷 ,有效钾 公斤。 以小麦为例,每生产百斤小麦需纯氮 3 公斤,有效磷 公斤,有效钾 2 公斤(有效钾供应充足此处不再分析)。 按目前农民施肥习惯,小麦生育期施磷酸二铵25 公斤,尿素 25 公斤,按氮素当季利用率 35%,磷素当季利用率 20%计,可提供纯氮 公斤,有效磷 公斤,土壤和施肥共计可提供纯氮 公斤,有效磷 公斤,按目标产量 500 公斤 计算,氮、磷供应量超过 需要量, 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化肥利用率低,浪费严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重,甚至导致环境污染。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投入量,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提高 地力,从而提高总产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3)基础设施 项目区平均 50 亩一眼电潜井,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但节水措施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机耕路少,不能满足大型农机作业,需修建。 4)配套设施 项目区现有农田动力变压器 18 台,负荷 900 千伏安,输电线路 25千米,电力设施齐备,供电充足,能满足生产所需。 5)水资 源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 459mm,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 ,现有机井 308 眼。 浅层地下水埋深 25 米,动水位 33 米;深层地下水一般在 200350 米之间,动水位 210360 米,地下水水质良好。 项目区面积 万亩,地下水可开采总 量 310 万 立方米。 项目区地势平坦,排灌流畅,土质为壤质,含水厚度在 30— 40 米,主要含水层顶板浅层埋深 4050 米以下,深层埋深 180 米以下。 机井深一般 100 米,出水量 35 立方米 /小时。 项目实施前由于灌水技术和制度落后,田间配套工程不完善 , 小麦、玉米生育期亩年需灌水 210 立方米,项目区 万亩共需 315 万立方米,平水年 基本能 维持平衡,枯水年份则略有缺陷。 项目实施后,亩节水可达 30 立方米,项目区内需水量可降为 270 万立方米,尚有 40 万立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方米开采潜力,能完全满足区内小麦、玉米生育期所需水分,不会由于 地下水开发而导致本区或邻区产生水质变化、水源枯竭、地面沉降等系列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1)资源有优势 xx 县自然条件好,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年零上活动积温 4510℃,无霜期 188 天,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土壤条件好,土质为轻壤质土,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地势平坦,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为我国优质中强筋麦优势产区。 2)农业技术力量雄厚,推广服务体系完善 项目承担单位 xx 县 农业 推广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有承担同类项目的经验。 项目所在乡镇 均 建 有农技推广 区域 站, 并完成了“三定”工作, 每个项目村都有村级农技服务组织 科技进村服务站。 3)政府领导重视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以 县长为 组长,主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发展与改革局、水务局、建设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及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及监督检查,同时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通力合作,确保项目实施。 4)基础条件好 xx 县是传统的农业县,粮食产量高,农民有种植粮食的传统和经验;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尤其项目区农民有着强烈的第 6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欲望和较高的参与积极性。 所有这些 都 为 xx 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 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 条件。 项目建设使土地平整畦化,减少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节水灌溉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提高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污染,对 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建设中无“三废”产生,对优化本地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 项目区内及周边无污染性工矿企业,空气、土壤及地下水质良好,利于粮食质量提高,对项目建设有促进作用。 第 7 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第 7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以建立标准粮田为基础,以生产优质粮食为目的,实现“一优”(粮食品种优质化)、“二改”(改变农民的生产意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三提高”(提高抗拒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壤的保、供水肥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达到生物、工程、农艺、农机、高新技术的 有机结合,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根据标准粮田项目建设 要求,在 万亩标准粮田项目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