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与现场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理的地方,从而进行改善的方法,是 IE方法的一种基本方法 . 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 时间分析 秒 表 法 摄影法(高速、普通、低速) WF 法 MTM法 MOD法 预定时间( PTS法) 间接法 直接法 经验估计法 综合数据法 时间分析的种类 (一)秒表时间分析 时间分析的应用 1.作为评估 ,改善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2.作为设定标准工时的重要依据。 3.作为现场改善的基础依据。 4.作为评价作业者技能和工程管理水平的依据。 5.作为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1) 明确调查的目的 秒表时间分析的顺序 •作业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 •讨论各种作业方法 (2) 制定调查计划 (3) 观测对象的选择 • 以改善为目的的观测 • 以设定标准为目的的观测 • 不选择内向及见人就容易紧张的人 . • 选择容易配合的人 (4) 使用工具的准备 (5)划分作业要素 •测试单元通常不少于 5~6秒 . • 使作业要素与要素间的界限区分(分解点)明确,始终点清楚,以便准确测定。 (6) 观测次数的设定 周期时间 观测次数 40分钟以上 3 20~40分钟 5 10~20分钟 8 5~10分钟 10 2~5分钟 15 1~2分钟 20 ~1分钟 30 ~ 40 ~0. 5分钟 60 ~ 100 200 附观测次数表 (7) 观测时的要求 观测数据处理 剔除异常数据 平均值法 标准差法 注意事项  不要  站在什么地方 …  不要站在操作者的路上 (搬运 )  不要干涉操作者的动作和分散其注意力  不要与操作者站的太近  隐藏 …  不要试图在一个隐藏的位置进行时间研究  不要把秒表放在口袋里  要不要坐下 …  不要坐  不要靠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1)何为标准时间 现状时间 ,标准时间 (2) 标准工时的意义及用途 • 为生产计划建立基本数据。 • 为标准成本建立基本数据。 • 为效率管理提供基准。 • 决定外协单价的基础数值。 • 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 为人员安排的重要依据。 • 决定劳务管理费的基本数值。 标准时间的设定 1)计算公式如下 : 1 评定只针对人 ,不针对机器 2 尽可能避免太主观的评比方式 3 理论上每个作业单元需要评比 ,但实际上人工作业单元都为同一人 ,故所有单元均给同一评比系数即可 4 对熟练度 ,努力度大过异常的观测对象 ,不应勉强评比 5 测量员评比训练非常重要 ,至少每半年集中训练一次 评定的注意事项 实际操作 案例 :生产效率 (绕线班组 ) ◆运用标准工时进行持续改善 ◆运用标准工时确定人工用量 ◆运用标准工时进行绩效考核 ◆生产定额完成率达标跟进管理 ◆生产周期管理 ◆交货期管理 ◆工序标准化与现场均衡 模块五 建设标准化 的生产流程 实现流线化生产 流线化生产的目的 (1). 减少生产活动的万恶之源 库存 (2). 冲洗在制品 (3). 制程时间缩短 (4). 生产力提升 未开发的河流 开发的河流 1 1 2 3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