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县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某某 县沟壑纵横,覆盖土资源丰富 的地理情况,选择 卫生填埋场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比较可行。 经过对上述三种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本次可研确定采用卫生填埋工艺作为 某某 县城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4 填埋场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选址依据 则 卫生填埋场作为城市垃圾的消纳场地,直接为城市服务,其选址一定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并满足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2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CJJ122202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20)中关于垃圾填埋场选址规定的要求,主要要求如下: 符合 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专业规划的要求;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交通方便,运距 合理; 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 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 位于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 500m以外; 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 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应不低于8 年;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填埋场选址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 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确定候选场址。 (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 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址的地形、地貌、植被、 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设计场址。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的补给区; ( 2) 洪泛区; ( 3)淤泥 区 ; ( 4)填埋区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 500 米以内的地区; ( 5)填埋区与河流和湖泊相距 50 米以内地区; ( 6)活动的坍塌地带、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熔岩洞区; (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场址选 择 根据 某某 县城建局的建议,通过对 某某 县多个候选场址的位置、地形等进行比较后,提出两个备选场址方案 三叉沟 垃圾 填埋场 与 狐沟垃圾 填埋场。 三叉沟 填埋场 三叉沟 填埋场位于 某某 县城 北 公里处, 场址东部有公路 通过, 交通便利 周围 500 米无住户, 沟谷内有 少量 林木, 沟谷周围有坟墓。 谷 内土体厚重,周围有部分 耕地 ,沟深 8— 17 米,沟宽 60— 100 米,土地可利用面积 万平方米,可利用库容 112 万立方米,可满足垃圾填埋场的用地需要。 狐沟 填埋场 狐沟 垃圾填埋场 位于县城 西北 2 公里处, 沿 沟口西部有一县级公路通往县城。 场址内多 为黄土,上游部分地段有基岩出露。 沟内植被较差,周围 500 米内无居民。 沟谷宽度平均为 100 米,深度约为 10 米, 可利用库容 110 万平方米,满足垃圾填埋场的用地需要。 填埋场选址是通过对被选场址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出工程投资少、运行管理费用低的推荐场址, 两场址比较见表 41: 表 41场址条件对比表 项目 三叉沟 填埋场 狐沟 填埋场 运输条件 场址 东 侧有公路,需修进场道路及垃圾坝 场址西 北 侧有公路,需修进场道路及垃圾坝 地形 沟深 8— 17米,沟宽 60— 150米,沟长 700米。 此处沟深 10—— 25米,沟宽100150米,沟长 500米, 土壤条件 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需要采用人工防渗措施 不具备天然人工防渗条件,需要采用人工防渗措施 供水条件 由城市供水管网提供 由城市供水管网提供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供电条件 由 填埋场东 接入 从场址东约 1公里处引入 风向影响 位于城市夏季主导方向 下 风向 位于城市夏季主导方向侧风向 土地利用条件 场地 有部分耕地 场地有部分耕地 距居民居住地距离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经比较确定 三叉沟 填埋场 为推荐场址。 该场址具有如下优点: 离 县城规划区范围 800 米 ,交通便利,而孤沟相对来说交通不够便利,同时其沟谷内有基岩出露,施工有一定难度。 下 风向,对城市环境影响小,适宜建场。 、供水方便及交通条件好。 四周 汇水面积小。 场址的建设条件 根据《 某某 县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 本填埋场所在场地地形 起伏较大,沟谷横截面为 U 型,沟谷底地面标高介于 —— 之间,最大高差 ,由北向南倾斜,沟谷上地面标高介于 —— 之间,最大高差为 米。 场地地貌 属于黄土丘陵区,微地貌单元包括冲沟、黄土柱、黄土陷穴。 填埋场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5 层,分别为: 1. 湿陷性黄土 ( Q4(al+pl)) 浅黄 褐黄色,稍湿,含云母、钙质菌丝等,可见虫孔;以粉土为主。 稍密状态。 湿陷系数介于 之间,湿陷性轻微 中等。 压缩系数平均为 ,具有中等压缩性。 标惯击数实测实验 N 值介于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之间,平均为 击。 该层土在场地内不连续。 层厚 ,层底标高。 2.湿陷性黄土( Q3eol) 浅黄, 稍湿,含云母、钙质菌丝等,可见虫孔;以粉土为主。 稍密状态。 湿陷系数介于 之间,湿陷性轻微 强烈。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 ,具中等压缩性。 标惯击数实测实验 N 值介于 之间,平均为 击。 场地内该层土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沟底缺失。 层厚 ,层底埋深 ,层底标高。 ( Q3eol) 褐黄色,稍湿,稍密状态。 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零星孤石等,夹有粉质粘土薄层。 不具湿陷性。 具中等压缩性。 层厚 ,层底埋深 ,层底标高。 ( Q3eol) 黄褐色 褐黄色,稍湿,稍密 中密状态。 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钙质结核 等, 夹有粉质粘土薄层。 野外鉴别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 具中等压缩性,不具湿陷性。 层厚 ,层底埋深,层底标高。 ( Q3eol) 褐黄色 褐色,湿,可塑 硬塑状态。 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钙质结核等,夹有粉土薄层透镜体。 具中压缩性。 野外鉴别无摇振反应,稍 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地沟谷两侧未见地下水,在沟底钻探揭露有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为现沟冲地面下 米 13 米,静止水位高程为 米。 建议采用填埋场采用水平防渗,场地周边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条件 (一)道路条件 场地 东部有一水泥公路 通过,交通方便,本次设计修建场区与公路连接的垃圾专用进场通道。 (二) 与居民居住地距离 从现场和地形图看,距此场地周围 500 米范围内没有居民。 (三) 供电条件 从场址东部 公里处引入一 10kv 线路。 (四) 给水与排水条件 由城市给水管网引入,距离场区约 公里。 5 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系统现状 :居民生活垃圾在各居民点或居民区的堆放点,由 手推平车 收集到城区内集中堆放点,再用运输车运至垃圾 简易填埋场。 :街道两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筒,垃圾被集中放置在垃圾收集筒后,由垃圾清运车进行收集。 :由清洁员送至垃圾堆放点,再由运输车运至堆放场。 :由清理员收集送至工业厂区垃圾堆放点。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某某 县城城区目前共设有垃圾堆放 点 (规格为 3m 垃圾池) 57 个,街区 共 有 立方米 双箱 型垃圾桶 220 个。 普通农用垃圾运输车( ) 7 辆,徐工 G16 装载机一辆。 某某 县 垃圾处理设施标准低、配套性差, 垃圾收集运输皆不能封闭性进行, 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达不到无害化的要求。 因此,需要更新垃圾收运系统设备。 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收集设施布局合理,因地制宜,方便群众。 收集设施与收运车辆技术配套。 收运作业密闭性好,消除二次污染,并逐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优化收运过程,降低收运成本。 垃圾收集点主要供居民或企事业单位临时存放垃圾,为方便群众,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 70m。 垃圾暂存容器:采用塑料垃圾筒( 立方米 )。 在城区街道、公园、广场每隔 50m 分别放置两个分类环保垃圾桶。 垃圾车辆的 配备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式 进行计算, 县城总日产量为 吨。 垃圾收集车的数量计算如下: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 TKFQ wp p 式中: pw —— 垃圾排放总质量( t) ; P— 应配置车辆数 ; Q— 每辆车载重( t) ; F— 每辆车载重利用率; K— 每辆车每班运输次数; T— 每日班次  —— 车辆使用率 每辆车每班运输次数为 2,每日班次为 2,车辆使用率为 ,每辆车载重利用率为 ,车辆载重选用 5t,经计算得: 需新增垃圾收集车 8辆。 另在城区配置两辆 小型 垃圾清扫 收运 车,便于垃圾的清扫 和收运 ,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施统计见表 51。 表 51收运系统设施统计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个 1700 2 后装式 压缩垃圾车 5t 辆 8 3 小型 垃圾清扫 收集 车 1t 辆 2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6 卫生填埋工程 填埋库区工程简况 三叉沟 填埋场距离 某某 县城规划区 公里左右,位于 某某 县 城 108国道 北面约 800m 处的一自然沟壑内,场区内主要为荒地, 有 部分耕地、林地 ,场区外有坟墓。 沟谷长约 700 米,由北向南倾斜,纵向平均坡度约为 3%左右。 沟谷上地面标高介于 —— 之间,最大高差为 米。 在场地 东部有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接纳对象 的填埋物包括: ; ; ; ; 、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含水量小于 30%,有机成份小于 40%、填埋物严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有害物质:。 、易爆等危险物品。 此外,从经济 角度考虑,除在临时作业道路考虑建筑垃圾外,建筑垃圾不应进入填埋消纳。 库容计算 (一)需要库容 填埋场设计服务年限为 15 年,填埋场垃圾经压实后,垃圾密度为,覆盖土体积占填埋场总体积的 14%,填埋场垃圾沉降率按 10%考虑。 垃圾填埋库容所需容量表计算见表 61. 某 省 某某 县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表 61垃圾填埋 所 需库容量表 年份 垃圾年产量(万吨 /年) 填埋垃圾体积(万立方米/年) 覆盖料体积(万立方米 /年) 总体积(万立方米) 历年 累计 垃圾填埋量 使用年限 2020 1 2020 2 2020 3 2020 4 2020 5 2020 6 2020 7 2017 8 2018 9 2019 10 2020 11 2021 12 2022 13 202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