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之重点笔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要点: ①板厚的确定方法与楼板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②板内配筋的计算方法 ㈠单向板配筋的简化算法 △ 板厚一般取跨度的 130 △ 弯矩:两端简支时 M = qL 8 两端固定时 M =M = qL 16 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时 M =M = qL 14 △ 配筋: A =M( h ) △ 板内弯矩是按照钢筋集度分布的,钢筋集中使用在了支座,那么支座会相应的多承担些弯矩,跨中相应少一些;钢筋集中使用在了跨中,那么跨中会相应多承担些弯矩,支座少一些,支座和跨中的弯矩总和为 qL 8。 ㈡双向板 的计算方法 △ 板厚:一般取板块短跨尺寸的 140 △ 板的尺寸:四边简支情况下可以做到 11m 11m。 四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做到 12m 12m,在正常的民用荷载作用下,不会出现问题 △ 板的配筋:采用塑性计算方法,查表计算,注意混凝土的泊松比ν = △ 异形双向板等效为规则双向板的算法: ①对于 L 形的双向板,可以补齐缺失的板块,然后按一个完整的大双向板计算;构造上要在这个 L 形板的阴角处另外增加 5 根 45176。 斜向支座的上铁。 ②对于很不规则的其他异形双向板,条件允许时设一个明次梁,将异形板分割成两个小的规则板块 计算,梁高取跨度的 115;条件不允许时,可设置暗梁,梁高同大板厚,同时必须大于 160mm,梁宽一般大于等于 1000mm。 暗梁主筋直径不宜大于 16mm。 ㈢挑板配筋的算法 △ 板厚:取净跨的 110 △ 板的尺寸:跨度一般不宜大于 ,但可适当突破到。 △ 悬挑构件的设计不应该过分追求经济,设计时不应该冒进,构件荷载估计大些,配筋配大些,是明智之举,悬挑构件应该安全储备比常规构件大些。 △ 挑板的板厚一旦确定后,与其相邻的作为支座的板块的板厚应尽量取和它的厚度相同。 △ 对于大挑板板下部应该配置足够 的受压钢筋,以减少因板徐变而产生的附加挠度,一般下部钢筋为上部钢筋的 13~12,而且间距为 150mm 左右。 各类梁的实用简化算法 △在板向梁导荷载时,单向板和双向板是不相同的;梁端的支座情况不同时,其弯矩的计算也是不同的。 ㈠一般梁的简化算法 △ 截面尺寸:梁高一般取计算跨度的 110,梁宽一般取梁高的12(住宅一般取 200mm宽) △ 支座嵌固度:梁的端跨处边柱与梁的连接一般视为铰接;梁的端跨处边支座如果是剪力墙也视为铰接(这样做,避免了梁向边柱或剪力墙传递过大的弯矩而导致他们成为大偏心受压构件) 多跨梁的 中间支座无论是柱还是剪力墙,都可视为固结,因为此时主梁的支座负筋一般会伸过支座柱或者剪力墙在梁本构件内锚固,锚固长度和质量会比进入支座更有保证。 △ 弯矩,均布荷载作用下 两端简支: M=qL 8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 M=qL 11 两端固定: M=qL 16 △ 配筋: A =M( h ) △ 各跨度不等的多跨梁的配筋简化算法 先算出大跨支座处负弯矩,因为此支座为大小跨共用,认为小跨支座的负弯矩与大跨 座的负弯矩相同,然后用小跨的总弯矩 M =qL 8减去这个支座的负弯矩,即得小跨跨中的正弯矩;如果相减以后得到的弯矩为负或为 0,则直接视具体情况将小跨梁视为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简支的单跨梁,用公式 M=qL 16 或 M=qL 11 直接算出跨中弯矩 ㈡挑梁配筋的算法 △ 截面尺寸:挑梁高取挑出跨度的 15,梁宽取梁高的 12 △ 弯矩:挑梁根部弯矩为控制弯矩 M=qL 2 △ 构造要求:箍筋除抗剪计算确定外,间距都取 100mm;上部钢筋锚固长度至少为 40d;下部要配足够的受压钢筋,一般为上部钢筋面积的 12,以减少因徐变而产生的挑梁附加弯矩 △ 配筋: A =M( h ) ㈢在梁高受限时,可以通过加宽梁截面的方法,以减少配筋率;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配筋率不要超过 %~%,这样设计有助于梁端塑性铰的形成,有利于抗震 各类柱的实用简化算法 ㈠柱轴压力的简化算法 △ 所承担的荷载的面积:取该柱在两个方向临跨跨度中线所围合成的矩形范围 △ 荷载标准值:地上每层 13~15kN ㎡ 地下每层 22kN㎡ △ 设计值 = ㈡柱截面尺寸的简化算法 先从中柱开始,中柱以受轴力为主,弯矩可忽略。 以轴压比为标准计算,轴压比 = 轴压比取值在 到 之间,根据相关规范确定。 于是可以得出柱的全截面面积 A ,继而得到柱的截面尺寸 ☆ 柱一般按配筋率 %~%配置主筋,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 5%。 柱截面每侧纵筋间距不大于 200mm,每侧纵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上部结构的落脚点是基础,基础的落脚点是地基,也就是持力层。 ☆ 看勘察报告时,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 10ka≈ 1t ㎡ 1kN≈ 100kg ☆ 一般认为持力层土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 180kPa(即18t)的为好土,低于 180kPa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 ☆ 按照地基承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稳定岩石,碎石土>密实或中密砂>稍密实粘土>粉质粘土>回填土和淤泥质土 ☆ 回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 60~ 80kPa ☆ 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基础尽量要浅埋。 因为地下部分所占的造价一般是工程总造价的 30﹪ ~ 50﹪,这笔费用是很可观的。 ☆ 除了浅埋外,还有埋深的上限,就是基础至少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 ☆ 结合钻 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 重点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 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对地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必须要明确提供,责任重大,不得含糊。 ☆ 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 这些条款如下: 6. 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 降水开始后须经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停止 7. 采用机械挖土时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施工时应控制机械挖土深度,保留 300mm厚土层,用人工挖至槽底标高,如有超挖现象,应保持原状,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不得自行夯填。 8. 基槽开挖到位后应普遍钎探,并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共同验槽,确认土质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9. 基槽开挖较深,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 10. 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此条款多用于加层,扩建建筑物和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者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与受到临 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到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当然也包括那些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 15m 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 一般看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若果有,要根据自己所做的的基础形式验算一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 梁的高度:主梁 L 悬挑梁 L ;(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较大值,必要时应计算挠度及裂缝宽度,梁的设计荷载的大小,一般以均布设计荷载 40kNm 为界,可认为是属于荷载较大) ☆ 板的厚度:双向板 L 单向板 L 悬挑板 L(要注意,跨度 L的含义和取值还有长跨和短跨之分,以及何时取长跨,何时取短跨。 比如双向板跨度肯定取短跨,因为短跨受力大,厚度肯定要和受力大的主要受力方向相关) ☆ 关于荷载的取值 4. 恒荷载:楼面符载统一取 ㎡ ,这是建筑专业楼面做法的自重,目的是为装修改造留有适当的余地,不包括楼板结构自重和板底做法的重量。 5. 住宅中轻质隔墙的自重,无论是轻质隔墙还是位置有可能灵活自由布置的隔墙,统一按恒荷载考虑,一律取值为 kN ㎡。 6. 住宅的活荷载,也是取 kN ㎡ (三个 kN㎡:楼面做法自重,轻质隔墙自重,活荷载取值) 4. 屋面恒荷载 kN㎡ 屋面活荷载 上人时 kN㎡ 不上人时 ㎡(而对于轻钢结构的屋面,一定要在结构总说明中写明:本工程为不上人屋面,活荷载设计值为 kN ㎡,严禁超载) 5. 需要记住三个数据: kN ㎡ kN ㎡ kN ㎡ kN ㎡适用于人或物可能比较集中的楼面,如一般楼梯,一般阳台, 一般厕所,一般厨房,会议室,阅览室,医院门诊,教室等。 kN ㎡适用于人或物有可能更集中更密集的楼面,比如健身房,看台,舞厅,商店,旅客等候室,展览厅,消防疏散楼梯等。 ㎡用于两个机房和一个变电室,即通风设备机房,电梯机房和高压变压室。 因为这些地方不仅有设备荷载,还有设备基础的荷载也是很大的。 6. 地下一层顶板,或者近似认为是177。 ,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