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显改善。 湖南 常德市 德源 投资 开发有限公司 作为常德 经济技术开发区 旧城改造的建设主体 和融资平台,已经 提出了承担 德山老城区 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任务,并 作为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 组织实施,完全符合《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要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棚户区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 城市 和国有工矿 棚户区内公用及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建筑陈旧,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5 “脏、乱、差 ”特征明显,而区内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 该 项目 工程 通过对棚户居民区进行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项目建设是完善 常德 城市 发展 功能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常德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项目区域范围内 北部片 区环境改造没有全面完成,城市各项功能尚不健全,特别是区域内的棚户居民区 和国有工矿区 ,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 日趋增 多,加上区域内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造成了区域内的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极不协调,影响了常德市的城市整体形象,使得常德市的城市魅力得不到到充分彰显。 本项目 第一期工程 通过对 德山老城区 棚户居民区进行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 德山老 城区 生态 环境,集约利用土地, 可以 充分彰显常德‚ 德行天下,和谐奋进 ‛的魅力, 展示德山‚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风采,推进常德城市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是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城市面貌更是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6 城市的主体文化,增添城市的魅力,可以折射城市的精神,更可以放大城市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城市环境,必须在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上率先突破,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政策落实提供更 加 扎实的 物质 基础和更有利的 社会 保障。 本项目第一期改造工程 结合棚户居民区改造、城市道路改造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统一组织实施 ,对于美 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丰富常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常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塑造 “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 ”形象及建设全国 “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为打造德山‚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均具 有深远的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又大大美化了德 山 城市园林景观,减少了城市大气污染。 因此, 本 项目的建设完成也将成为保护和发扬常德市城市创建辉煌成果的重要物质基础。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常德 和德山 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 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 第一期工程 通过实施棚户 居民区改造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既改善了德山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德山老城区居民棚户区 万户居民住户困难,从而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因此,该项目改造工程 既 拉 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就业,又发展了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了城市管理,有利于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7 项目建设是实现政府土地储备和土地市场调控的迫切需要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建设用地的供应调 节,其中包括土地供给价格的调控,土地供应量的增减以及土地供应进度的把握,来实现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政府要有相应数量的完成综合治理开发的储备用地。 常德市政府 和开发区管委会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范土地市场运行,提高建设用地对发展的保障能力。 政府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开发用地,通过土地供应计划调整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 土 地资源,消除土地投机 行为 ,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对促进土地资源要素 配置的公开、公平、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改造工程完成后,即可增加开发区土地储备总量 亩,其中第一期工程 亩,有效实现土地市场调控。 项目建设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积累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常德 经济技术开发 区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并通过市场公开运作和招商策划等方式,可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积累城市建设资金,推动开发 区经济社会 平稳 快速发展。 该项目 拟开发土地位于 开发区北部片区老城区, 沅水 西 岸, 枉水河南岸。 这里是古代圣贤善卷故里,也是德文化的发源地,加上乾明寺、孤峰岭、森林公园 及大批古墓群等名刹古迹、历史遗存,通过改造可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 因此,德山老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8 城区 具有良好的区位 地理 优势, 独特的资源 开发条件,土地潜在效益非常高。 项目第一期居民棚户区改造工程 ,通过市场 运 作,将最大化地实现土地收益,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积累城市建设资金。 据初步测算,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实施,即可获土地拍挂出让收入 亿元。 综上所述, 该 项目 改造工程 通过对 德山老城 区棚户区 房屋拆迁及基础设施综合改造, 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 、 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 十分 积极的 战略 意义。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9 第三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原则 符合湖南省总体发展规划; 符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符合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水、电、交通等配套条件良好。 场址选择 项目 改造 场地位于常德 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片区(即德山老城区) ,南 以 莲池路 为界, 北抵沅江水 ,东 连东沿路, 西至 枉水河。 整个 改造 区域 共辖 10个居民社区, 36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共 亩,折合 ,即: 社区编 号①:即老城区东部所属皮革厂周边,包括皮革厂以北两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约 ; 社区编号②:即老城区东部,肉联厂以南和预制件以南,包括 2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只 29500 平方米,约 ; 社区编号③:即老城区东部肉联厂以南社区,包括 2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9800平方米,约 ; 社区编号④:即老城区中东部沅江二桥两侧,包括 9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面积 345502 平方米,约 ;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 社区编号⑤:即老城区西部七一机械厂以北社区,仅 1个居住小 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45000 平方米,约 亩; 社区编号⑥:即老城区西部莲池中学南、北两侧,包括 4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133201平方米,约 亩; 社区编号⑦:即老城区中部德山玻璃厂以北周边,包括 7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123601平方米,约 亩; 社区编号⑧:即老城区西部七一机械厂以南,包括 2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85800 平方米,约 ; 社区编号⑨:即老城区中部车桥板簧厂以南,包括 6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182501 平方米,约 亩; 社区编号⑩:即老城区中部二纺机周边,包括 2 个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占地面积 14700平方米,约 亩。 建设条件 基础设施 供电 开发区外 2 条 50 万伏变电线常年为德山输送电力,开发区内现有11 万伏变电站两座, 22 万伏变电站一座,完全能满足工业项目的用电要求。 给水 区内有日供水 10 万吨、 60万吨水厂各一座。 排水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常德市余翔工程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1 区内排水分为两个管网系统。 地下水及雨水管网直接接入市政雨水管网,然后排入东风河,再入沅江;生产、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厂内污水 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由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沅江下游尾闾。 供气 区内有天然气加压站一座,供气热量值 7898 卡。 公用设施 德山开发区内医院、学校、邮政、银行等机构齐全,智能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多媒体综合信息网等 18 个通信网已形成,可与全国各地和世界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通信联系。 人力资源 德山是常德市老工业区,有各工种的熟练工人 4 万余人,德山开发区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著名高校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开 发区建有科技孵化园,科研、管理等中、高级人才丰富。 自然条件 水文 德山开发区紧靠沅水右岸,沅水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年均流量2096 立方米 /秒,是区域内主要供水水源。 地表水:沅江是常德市内最大的过境河流,是常德市生活、工业用水的水源,沅江常德市城区段长 13km,宽 500800m,最高洪水位 ,最低水位 ,多年平均流量 2124m3/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